30歲的身體里永遠住著一個3歲的小女孩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朋友很多都對家庭教育很感興趣。我記得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我經常一個人跑到現代書城去翻閱各種圖書。有一次我就跑到了兒童成長的書,看到了窗邊的小豆豆,作者從小被認為有多動癥,'ADHD,在課堂上很難專心聽講,經常把柜子拉進拉出,顯得像一個不太正常的問題孩子。她小時候去了很多家學校都被學校拒絕了,只有這位校長愿意接收她,原因是他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才能,只是要給予他耐心,給他提供足夠的養分,就可以讓它得以發展。他通過音樂,律動,游戲等等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照顧每個孩子的感受,用心的呵護著小朋友的心靈。

讀到文章的最后,我眼淚嘩嘩的流了下來。作者回憶道,如果沒有老師,這位校長肯接受他,愿意去發展他的潛能,那她現在也不會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因此,可以看得出,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取得現在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有這么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師。

從那個時候開始,教育就在我心里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今天我也成為了一名老師,只不過,教授的是英語。但是在我的英語課堂上,我融入了很多英語以外的內容,這些東西包括關于思辨多元的思維,關于對人生的思考,關于創造,關于感恩,關于人性的美好。

而真正親歷生命教育,或者說自己被當作一個教育的對象始于去年4月份參加的一個生命教育的課程。通過這個課程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知道了自己現在的性格,現在的處事方式跟我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系。通過老師的個案分析,在我的記憶重新回到了我的幼年時期,重塑了那段經歷,重新找到了自己。這個過程當中我也慢慢的發現,其實,我們的很多行為是由潛意識支配的,有時候我們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么自己,在某種情形下會做出某種特有的反應。

了解到了這一點以后我就開始對原生家庭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想在我未來育兒的過程當中我也一定會對孩子的幼兒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更加重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