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漂
“遠離家鄉,不甚唏噓,幻化成秋夜~而我就像落葉歸根,墜在你心間……”
第一次聽這首歌就深深地愛上了,不僅為它的旋律,更多的是這些歌詞,如今的我,也算是遠離家鄉。
我的家在北方的一個小縣城,不發達,也不漂亮。小學初中都在家附近讀書,每天在熟悉的道路上瘋跑、打鬧,好像從沒想過有一天會離開這里。
高中,帶著父母的希望,我去了市里面一所重點中學讀書,第一次“這么遠”的離開那個小縣城,有點害怕,有點陌生。
我從小就嚴重暈車,再加上父母一直為生活奔波,根本沒精力,也沒多余的錢帶我出遠門。記憶中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市里面,而且好像就去過兩次,都是為了鋼琴考級去的,匆匆忙忙去,匆匆忙忙回家,現在腦海里還經常浮現一個畫面——不知道東南西北的我,緊緊的跟在母親身邊,腳底匆忙趕路,眼睛卻忍不住的看那個新奇的地方。那是我第一次“出遠門”。我總說自己適應能力強,好像在什么地方,什么環境都能生活的很自然。高中三年,一個人在市里,好像也沒什么不一樣,雖然基本是每個周末都會搭大巴回家。好笑的是,經過三年的“搭車訓練”,我不再是坐車就吐的那個小孩了。
大學,我的膽量好像隨著年紀增長也在越來越大。高考完,我就告訴父母,我要出省讀書,只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高考分數出來,考的不理想,但是父母尊重我的想法,不復讀了,出省讀書。實際上當時本省省會也有幾個合適的學校,只是一門心思出省,所以所有志愿都是外省的。因為喜歡下雪,所以填了哈爾濱的學校,因為沒去過南方,所以也填了南方的幾個學校,父親一直支持我出去看一看,而母親卻是一心擔心“從沒出過遠門,女孩家的,跑那么遠干嘛呢”,然而我“意已決”,最終被湖南的一所高校錄取了。
還記得一家人排隊買車票,十一個小時的硬座,只為了省點錢。三個人,大包小包的行李,父母只是為了讓我能睡上家里的棉被,舒服。在火車上那一夜,我一點都不困,看著外面模糊的風景,聽著每一站的報站,心里只有興奮。
這一次“出遠門”跟三年前的“出遠門”,我的心情變了,三年前更多的是害怕和陌生,而這一次,除了興奮,就是向往。我渴望離開家鄉,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學四年,我才是真正體會到遠離父母,遠離家鄉。十一個小時的火車,再加上一個小時的大巴車,這段距離曾是我從沒想過的遠。
在湖南的四年,我從剛到時因為吃辣椒不停的上火,到最后離開辣椒吃不下飯;從剛到時興奮激動,到大二大三時恨不得馬上離開,再到最后要再次離開時的微微不舍。整整四年,家鄉的意義開始越來越清晰,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我想它了。
畢業后,父母原以為我會像很多同學一樣,乖乖的回到自己省會,安心找個工作,回到他們能夠著的地方。可是,我再一次選擇走的更遠,我來到了中國最南端。我說我要出去闖闖,母親說等你闖的頭破血流你就知道疼了。其實母親不知道,當我離開家鄉去讀大學的時候我已經知道疼了,只是,為了跟隨自己的內心,再疼我也會忍著。
來到這個傳說中最美的旅游城市,一下火車,我就聞到了青草的香氣,我知道這一次家鄉離我更遠了,遠的我好像都看不清它了。因為工作性質特殊,我還是像讀書時候一樣,半個學期回家一次,第一次坐飛機,但是再也不像當年那個從市里坐大巴回家都害怕的小女生了。
現在在這么遠的地方生活,家鄉,這兩個字對我太特殊了。它太小,小的只有三四條街道,但是我走過的那么多、那么大、那么美的城市都無法代替它,因為家鄉,不僅是一座城,還有里面的那些人,那些久違的、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里的事兒。
遠離家鄉,不甚唏噓。不管我走多遠,不管我在哪里生活,那座小城,依然是我夢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