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冥想100天,養成習慣,讓冥想與自己的生活融為一體。
打卡第6天
時長:13 分鐘
感悟:
2年前的夏天我參加過一次冥想日,就是一整天都不說話,學習用冥想去感知自己的身體和內心的感受。那天學習了各種不同的冥想方式,走路冥想、唱誦、打坐、身體掃描、息數法,聆聽哲理故事感受愛等等,收獲頗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冥想感受愛”的環節中,老師講的一個哲理故事。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有個人想為自己漂亮的園子打造圍墻。對美感要求特別高的他怕工人做不到他想要的效果,就決定自己動手。砌墻的時候,每個磚塊都要經過他的精挑細選后才能被用上。經過一段時間地辛苦勞動后,墻砌好了。當他滿意地站在墻前面,用一種藝術品的眼光打量他的成果時,驚奇地發現墻上有一塊磚細微地破損了。他懊惱極了,怪自己不夠仔細,沒有及時發現這塊破損的磚,現在要換掉已經不可能了。即使破損的部分被修復了,他依舊不滿意。每次他看自己的墻,一下子就能看到那塊破損的地方,是它破壞了所有的美感。
一天,他的鄰居走過,情不自禁地感嘆:“你砌墻的功夫真不錯。這圍墻打得真好,整整齊齊的。”
“你難道沒看到那里有一塊破損的、被修補過的地方嗎?可惜了,差一點就完美了。”
“我看到了呀,但它并不影響這片墻的整體美呀。這塊破損那么小,你不去特別注意的話,其實根本看不到。與其一直盯著不完美的地方,還不如把這個精力用在欣賞其他好的地方上呢。你自己看看,多整齊的一片墻呀。”
他退后了一步,仔細看了他砌的墻。是呀,除了那么一小塊,這片墻砌真得砌得十分漂亮、整齊,而且那小小的不協調從整理看來反而是一種美的點綴。
有殘缺未必就不完美。余秋雨在《廢墟》中說,‘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一種事物過于完美,就給人感覺不真實,就脫離了大眾的實際,與人們意念中的感覺不切合。而殘缺美是一種幻想美,一種彌補美,一種在心靈里重塑的藝術。” 有時候,擁抱不完美,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加輕松、快樂。
很久沒有在7點之前起床過了。看到早上的陽光射進窗戶,心里暖暖的。今天戰勝了自己的惰性,早起了,特別開心。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冥想。冥想的時候,我的心很靜,心無雜念,一下子就進入冥想的深層狀態了。做完冥想之后,大腦特別清醒、心態特別積極。今后,每天爭取早起一點點,將冥想做為每天的第一個必修課。每天都用這樣的積極、陽光的心態去迎接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