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讀書筆記| 每周一書 28

維吉尼亞·薩提亞,家庭治療流派創始人,國際著名心理治療師,被美國著名的《人類行為雜志》(Human Behavior)稱之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在其72年的生命歷程當中,薩提亞一直懷著“人可以持續成長、改變,并開拓對生活嶄新的信念”這一信仰,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對家庭治療的教育和寫作工作當中。

作為一名心理學愛好者,一名二級心理咨詢師,薩提亞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人。一方面是對于她溫柔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她的重點是家庭治療,而我也覺得其實很多的問題都是來源于家庭,也許把家庭理順了,很多問題也就解決了。也聽到過有這么一種說法,如果你學心理學只是為了自我提升,那么你學薩提亞也就夠了。帶著這些好奇和期待,我開始了這本書的閱讀。

從結構上來說,本書雖然每一章都有清晰的標題,理論與實務的論述相互滲透,相得益彰,但是仍然可大致分為三大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從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涵蓋的是理論基礎部分,詳細探討了包括基本三角關系、常見的四種應對姿態、表里一致性等重要的治療理念;第二部分則是從第七章到第十二章,通過重點描述例如個性部分舞會技術、家庭重塑技術等實用性的家庭治療方法,讓讀者在理論的基礎上擁有實踐技術的支持;而本書的第十三章成為獨立的第三部分,以三位弟子緬懷追憶的形式,記述了薩提亞的生平和她未盡事業的發展。

因為目前對于薩提亞的學習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后續會逐一更詳細的整理每個單元的內容,這里就暫時先摘錄一些薩提亞的信念。淺淺摘錄以下薩提亞的信念

薩提亞的治療信念

1、改變是可能的。即便外部的改變非常有限,內部的改變仍然可能存在。

2、在任何特定的時間,父母都要盡其所能做到最好

3、我們所有人都擁有讓自己成功應對和成長所需要的內部資源。

4、我們擁有很多選擇,特別是在對壓力而格局差異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和成長

5、治療需要關注健康和可能性,而不是病理學的方面

6、希望是變化的一個機器重要的因素或是成分

7、人們在彼此相似的基礎上建立聯結,而在各具差異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和成長。

8、治療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成為我們自己的決策者

9、我們所有人都是相同生命力量的展示

10、大部分人會選擇熟悉而不是舒適的方式,特別是面對壓力的時候

11、問題本身并不是問題,應對問題的方式才是問題

12、感受屬于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它們。

13、人們在本質上是好的。要想它們的自我價值感相聯接并確認

14、父母通常會重復它們在成長過程中熟悉的家庭模式,及時這種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15、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的事情,但是可以改版它們對我們的影響

16、欣賞和接納過去可以提高我們管理現在的能力

17、邁向整合統一的一個目標就是接納我們的的父母亦是普通人。在他們本身具有的個性水平上與他們交往,而不是僅僅與他們的父母角色溝通

18、應對是我們在自我價值水平上的展示。我們自我價值越高,我們的應對方式也越健康。

19、人類的過程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因此它可以發生在不同的情境、文化和環境當中。

20、過程是通往改變的途徑。內容形成了改變得以發生的情境

21、在薩提亞模式中,表里一致和高自尊是最主要的目標

22、健康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價值平等的基礎上的

最后,老規矩,摘錄目錄

本書目錄


第一章:感知我們的世界

第二章:基本三角關系

第三章:生存姿態

第四章:表里一致

第五章:改變的過程

第六章:互動中的成分

第七章:轉化的過程

第八章:個性部分舞會:整合內部資源

第九章:家庭重塑

第十章:雕塑、隱喻和曼陀羅

第十一章:其他改變工具

地十二章:結語

附錄一:我在與誰共歡樂

附錄二:家庭重塑工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