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積極地去學習高效閱讀方法,時間管理方法,力求在最短的時間里能夠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
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很多人并沒有感到知識獲取效率的重大提升,很多人反而更加陷入信息過載的焦慮狀態。
于是有人恨恨地稱這樣的學習活動為“交智商稅”,批判知識付費的欺騙性。其實產生這樣的看法,只能說是自己對于這個時代的知識獲取方式沒有正確的認識。
我們要相信,隨著時代發展出現的知識付費現象,一定是代表信息時代知識獲取的主流方向。如果你不能適應新的學習方式,不是時代出了問題,而是你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
01. 知識獲取的思維定式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長期的學習習慣會讓我們形成思維的慣性,我稱其為知識獲取的“思維定式”。
在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中,錯誤的思維定式會阻礙我們高效的獲取知識,嚴重影響我們學習效率的提升。這里列舉幾種常見的思維定式。
001.循序漸進
也許有人會說,難道學習從基礎到進階不對嗎?
“基礎——進階”模式其實沒有錯,但是,這里我強調的“循序漸進”是特指,重點在于把自己退縮在循序的理由下,停滯不前。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障礙,總覺得自己要打牢基礎階段,結果陷入基礎階段陷阱,無法迅速啟動提升計劃。
處于這種思維定式的人,不敢突破線性思考的格局,在學習上長期停留在基礎階段做準備,搜集大量的資料進行學習閱讀,進行大量的基礎練習,把大量的時間耗費在基礎階段遲遲不能往前推進。
而在學習成長領域的那些大神,比如彭小六、剽悍一只貓,他們其實就是突破了“循序漸進”的思維定式,不糾纏于基礎階段,而是在擁有一定基礎后,迅速直接切入深度內容的學習,倒逼自己快速獲取知識,實現對某個領域的快速突破。
002.勤記懶用
大家經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沒錯,但是有它的適用邊界。
這說的是在知識的輸入階段,需要通過筆記把相關內容和學習心得固化下來,但是,我們的學習能夠只停留在知識輸入階段嗎?
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人喜歡大量的記錄、摘抄。有很多人以記錄摘抄多少個筆記本,作為自己學習的見證。當然,記錄比不記錄肯定記憶效果會好些,有的人也能夠張口就來很多新名詞。
于是,就以為自己真的掌握了多少知識。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學習上的心理安慰罷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記錄下來之后,你用了嗎?在你的心里,對于“用”是不是總是處于逃避的狀態。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用”,實在是一件很費勁的事,因為書的內容不可能直接用,你需要聯系實際,反思關聯,恰到好處的運用,這點很不容易,沒有強大認知水平的人很難做到。
勤記懶用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會給你自己一種“我很勤奮很努力”的心理假象,掩蓋了不愿進行深度反思的深層心理。
003.權威崇拜
這個“權威”可能是人或書籍。
在面對學者專家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自然而然地把他們的意見當做最強力證據,毫不懷疑呢?當我們讀書的時候,有沒有習慣性不假思索認為書中的知識是值得信賴的拿來就用呢?這都是權威崇拜的表現。
我們中絕大多數人會無條件地相信大神說的話,不去質疑。羅振宇曾經信誓旦旦提出未來的人應該“U盤化生存”,轉眼間就把公司開得越來越紅火。但是很多人現在還抱著“U盤化生存”的概念,準備義無反顧地辭職呢!
為什么會有權威崇拜的思維定式?這是我們從讀書時就養成的習慣,不敢質疑教科書,不敢質疑老師,或者說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不允許。
但是,進入工作之后,這種凡事希望別人替自己做判斷的思維定式就很可怕了。
比如讀書,現在大陸每年圖書市場推出的圖書幾十萬種,很多看起來特牛的暢銷書其實都是二手、三手知識的販賣者,所以,在閱讀這樣的書籍的時候,如果還是把作者奉若神明供起來,不去批判思考的話,那么很可能你學到的都是假知識。
所以,現在讀書的時候,我一般會把同領域相關的書,有的甚至是觀點相反的書,拿到一起批判性地看,看誰說的更有道理,結合自己的反思建立自己的觀點。
004.立竿見影
你平時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看到什么都想學一點,學起來發現對工作好像沒什么促進,于是,又去學下一項課程。總希望今天學的內容,明天就可以用上。把學以致用當成馬上見效。
從來不會給自己的知識成長過程制定長期的規劃,而且也不認為這是可以進行長期規劃的項目。說白了,就是不相信積累的力量,不認為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自己可以發生根本改變。而是希望快速成功,迅速達到能力提升目標。
欲速而不達,越是想學得多學得快,學習的效率反而會因為急躁的心態而降低效率。
005.刻板印象
讀書學習是獲取知識,那見人聊天算不算、工作犯錯算不算?有的人認為,只有捧讀書籍才算真正的學習,這種刻板印象讓很多人錯過了非常多的學習成長機會。
這些人認為知識只有一種渠道可以獲得,就是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在他們的眼里不存在。這種刻板印象其實還是和我們多年的學習經歷相關。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家長反復強調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讓我們把讀書變成至高無上的學習方式。
對于知識獲取的刻板印象就讓我們很難理解,那些沒有高學歷、沒讀多少書的人,為什么也能取得過人的成就。
02.導致思維定式的根源
前面提到的五種獲取知識的思維定式,背后的根源其實和心理學上的一個理論緊密相關——心智模式(mindset)。
心理學家Carol Dweck在《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文版《看見成長的自己》)提出,人的心智模式有兩種——僵固型心智(fixed mindset)和成長型心智(growth mindset)
她總結了這兩種心智框架的3個要點:
①僵固型心智認為智力是先天決定,固定不變的,所以他們的基本原則就是讓自己任何時候都顯得聰明能干,不惜代價去證明;成長型心智相信智力是可以發展和提高的,因此他們的首要原則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②僵固型心智認為如果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說明自己不夠聰明不夠能干;而成長型心智認為,不斷努力,就可以不斷提高。
③僵固型心智認為失敗和障礙顯得自己無能,所以會拼命避免和隱藏;成長型心智認為失敗和錯誤在所難免,所以最好是直面和克服。
大家可以從這個鏈接點過去做一下心智測試,看看自己是哪種類型的心智。
當然這個測試也只能從認知上測試,而人的認知和行動是有區別的,如果你按照理想的狀態回答,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回答,未必能夠測出自己的真正的心智模式。
看到這個概念的人可能會有這種感覺,有時候自己像僵固型心智,有時候像成長型心智,這可能嗎?
這是完全可能的。每個人都有多面性,心智也是一樣,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情境中,完全可以表現為不同的心智模式。
比如我在學習領域是成長型心智,具備非常開放的學習心態,而且能夠保持快速迭代的學習狀態。
但在運動領域,我就是明顯的僵固型心智,總認為自己在運動技能上沒有什么可塑性,因此也不愿意去參與運動類的活動。
而在人際交往方面,上學時我是比較內向的,但是在后來的工作中,由于工作需要,我的對外交往能力開始不斷提升,在社交方面的心智模式也從僵固型轉變為成長型了。
如果透過心智模式這個概念來解釋前面的思維定式,可以看出那些思維定式都來自于僵固型心智模式。
“循序漸進”,通過過量時間的基礎準備,回避進一步提升進入更難階段,“勤記懶用”也一樣,實際上就是通過看似努力和堅持學習,避免更大的挑戰。
“權威崇拜”在很多時候,是為了掩飾自己無知的一種自我保護,通過無條件引用權威證明自己的正確,實際上是放棄了自己的思考主權。
“立竿見影”的背后其實是對未來的成長性的不自信,希望可見的、短期見效的成果能夠給自己帶來安全感。
“刻板印象”所控制的人,在知識獲取的過程中有強烈的路徑依賴,并且難以改變。
以上種種都是僵固型心智的典型表現,這些也是制約我們構建知識體系的思維攔路虎。
03.僵固型心智模式有救嗎?有!
好在僵固型心智并不是不可改變的。人最可貴的是具備元認知能力,就是通過反思認知自己認知水平的能力。
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人在不同的領域會有不同的心智模式,在同一領域的不同階段心智模式也會發生變化。
因此,通過我們的反思與行動,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是我們提高能力水平、實現自己目標的先決條件。
Dweck博士在商業領域針對兩種心智模式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書中談到:
獲得成功一直是僵固型心智者的夢想,而成長型心智者獲得成功卻只是因為他們做了自己熱衷做的事情所帶來的附屬品而已。
很多人都希望迅速獲得成長,從而實現自己升職加薪的目標。但是,如果不改變僵固型心智帶來的思維定式,想要獲得成長非常困難。
Dweck博士建議可以通過3步走培養成長型心智:
①觀察和聆聽:觀察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常常會采用僵固型心智,聆聽這個心智是如何“說服”我們。逐漸你會發現自己在這個心智下的一些模式。
②對話:當發現僵固型心智占主導時,直面它,以成長型心智與其對話。譬如,“這個行動也許的確有點難,但是如果不試,你永遠不知道究竟有沒有可能成功。”
③行動:無它,就是去行動。
現在面對陌生領域和棘手問題的時候,我經常會對自己說一句話:“試一試怎么樣?又不會死!”這句話非常管用,你可以試試。
如果聚焦在架構知識體系方面,如何培養我們的成長型心智呢?在學習實踐新的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問自己如下一些問題。
- 今天會有哪些可以獲得新知識的機會呢?機會來自工作還是生活,自己獲取還是別人給予?
- 繁忙工作的空余時間,有多少碎片化時間可以用于我的學習計劃呢?
- 遇到讀不懂學不會的知識障礙時,我要用什么方法、找什么人合作解決我的問題呢?
- 我應該做什么來保持持續的輸入輸出,以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呢?
- 哪些知識可以用于我的工作生活實踐,在實踐檢驗中內化成我的能力素質?
你可能已經看出來了,上面的這些問題都是從基于過程導向而非結果導向的思維方式提出來的。所以,你也可以根據你的具體知識體系架構目標,提出屬于你自己的更為具體的問題。
通過不斷重復這樣的一些問題,改變你的思維定式,進而在架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形成成長型心智。這是架構知識體系的第一步。
總結一下,本文從知識獲取的思維定式切入,提出了五種思維定式,分別是——循序漸進、勤記懶用、權威崇拜、立竿見影、刻板印象,然后,分析了這些思維定式背后的根源,其實都是僵固型心智。得出結論只有轉變為成長型心智,才能在網絡時代更好地架構我們的知識體系。
解決思維定式這個問題之后,接下來就是規劃知識體系架構路線圖了,具體方法,后文詳解,敬請關注。
以上。
———End———
這是河東西知識管理研究系列的第9篇文章,覺得有用的話,歡迎點個喜歡?并持續關注哦!期待和你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