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周有天做得不好:
? ?有一天的聽力內容沒有按計劃聽完。本打算周六上完選修課直接就去自習室聽聽力,結果到了自習室發現自己沒有帶耳機,于是就回宿舍取耳機,回到宿舍后發現有幾個室友在聊天,于是回應了幾句后沒收住,就跟她們聊起來了。本來安排的聽聽力時間就這樣度過了......
? ?于是,當天晚上負罪感和不安感就這樣又出現了。
? ?丟三落四要盡量避免以后再發生。從教室跑回宿舍太耽誤時間,而且這也不是個好習慣。所以可以記錄的方法,把自己要做的事、要帶的東西記在備忘錄里,同時物品的擺放位置以后要固定,不能因為一時懶而隨便亂放,生活需要有條理,需要更加理性地管理要做的事和物品。
? ?其次,明知道自己還有任務沒完成,但是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還是會跟室友聊個不停,所以自控力還是需要繼續培養。在學習的過程中本來就有很多"誘惑",所以自制力真的是需要持續鍛煉的!人有一天性,那就是喜歡即時的反饋和滿足感,比如健身堅持下來的人特別少,比如在認真學習的時候可能會突然冒出"學了好久了,是不是該休息休息看會兒美劇了",比如查單詞時看到微博不知為什就打開了微博看一眼熱搜,意識到了這一人的天性,所以我們要去戰勝它,所以我們要關注我們的注意力,所以就需要自制力去修正這些。之前讀一本有關拖延癥的書時說,要想及時完成一件事,要有信念,也就是要有內在動力?,F在想想,自制力也同樣需要動力,動力我是有的,那么為什么面對"誘惑"自制力還是不強呢?想起了高考前在新東方上課時俞敏洪在百日誓師上給我們做的演講上的一句話,要有"自我獎勵"。于是我發現,我每次做的很好的時候只是覺著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所以并沒有給自己獎勵,而我每次在自己做得不好的時候都內疚感泛濫,隨后各種責備自己,其實這種責備給自己的是負能量和更多的心態上的壓力,我們總是在安慰別人,卻沒有安慰過自己,相反卻是給自己更多的責罵,所以語言上要給自己更多的鼓勵,多些正能量,但是過多的自我安慰又會帶來松懈,所以要用獎勵機制,在一周的任務都及時完成后,可以在周日獎勵自己連看三集美劇(90分鐘),如果沒有完成,內疚感就是對自己的懲罰,就別再用過多的言語責罵自己打擊自己的自信心了,多鼓勵激勵自己,找出問題原因。但我相信,既然我有信念有動力并且有這種周日獎勵等著我,我在以后會把任務及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