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學習踐行印證傳播圣賢文化,知行合一。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曲”,漸修。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我們都要去到至誠的境界。
當我們真正達到了至誠的境界,沒有妄念,“喜怒哀樂之未發”,就會產生慈悲、仁愛,沒有喜怒哀樂,就會達到中庸的境界。“誠則行”,內心達到誠的境界后,我們外在的氣質形象就會發生變化,散發的氣息和能量就會越來越大,影響著周圍的萬事萬物,達到“誠則明、明明德”。當我們真正做到了就會化育萬物,心光明、坦蕩蕩、誠于己,表里如一,達到至誠的境界。
萬事俱備,唯有東風姍姍來遲。進一步體會到以他人為鏡正己身,當事情發生時,讓我再次想到,我們選擇做一件事情時,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這件事,從中我有哪些收獲,我們選擇做這件事的意義又在哪里,為他人他人帶來什么啟迪。當我們經歷過、經歷著某件事情,向內、向下扎根,讓我悟透很多。如同我滿懷赤誠之心花買優質蘋果的價格,換回來有糙色的蘋果。最初看到對方的面容我第一時間犯了嘀咕:要還是不要,最終良知之心告訴我,去除分別心,盡一己之力播撒我的善良。當回到家,發現實質性問題,我們看到表面的投射不一定是真相,有時被蒙蔽了雙眼。傻傻的我如如不動,反而感恩對方給到我一次幫助她和我自己消除業障的機會。如此想來,讓我感受到無論是黑色精靈還是天使,我都要去感恩。人到純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感恩悅姐姐給予我的陪伴,讓我感受到靈魂的碰撞帶來圣賢智慧的同頻共振。
拜讀老師家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友輔仁,知識相長,智慧相融。可見凈化朋友圈,是身心靈的清理。學習圣賢文化將近三年以來,我們朋友圈也進一步迭代更新。大多是志同道合的寫作班文友、陽明心學的智友。真正感受到心靈品質得到了提升,改變最大的是讓心沉淀,回歸家庭素其位而行,對父母懂得了感恩,對愛人多了一份體貼和細致入微,對兒子多了幾分恭敬與虔誠,允許每一個人做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與自己關系的和解,心通了便不會痛。
平心靜氣30分鐘,全身運動60個,誦讀《教條示龍場諸生》《大學》各一遍,無意間發現我能背誦《大學》時,感受到我如同海里的石頭,日日被風吹,被海水沖涮外在的棱角,變得圓滑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