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終于要說到這一段了。
? ? ? 這一部分的內容屬于學習。所以先來說一說學習,它是由于經驗引起的思維或者行為的較持久的改變。是人和動物共有的現象,是后天習得行為經驗的過程,學習后會引起行為變化(但不一定會馬上發生),但也不是任何行為的改變都是由學習引起的。
? ? ? 學習很重要,它是我們與環境取得平衡的條件,同時還促進成熟和心理發展。學習理論的兩大派別,是以巴甫洛夫和桑代克、斯金納為代表的聯結主義學習理論和以苛勒、托爾曼為代表的注重學習發生機制的認知學習理論。
? ? ? 今天要說的就是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是學習理論的經典性條件作用說。
? ?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由“經典條件反射”而產生的行為。比如當我們走進醫院問到藥品味道或者消毒液味道的時候,我們會感覺緊張,因為它可能讓我們回憶起小時候某一次打針的疼痛感。還有旁邊的人在吹氣球,我們會禁不住的想要多遠一點或者縮著身體,可能因為曾經的氣球爆炸的聲音讓我們不禁將它和吹氣球聯系在一起。
? ? ?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如此的重要,但其實他是一個生理學家,還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生理學獎。
? ? 起初,巴甫洛夫只是明確了唾液的分泌是食物或異物進入口腔時身體的反應,為的是消化、稀釋或排出異物。但是,他發現當助手出現,無論是否有食物,僅僅是看到拿著碗或者聽到腳步聲,也會引起唾液反應。就是說,狗已經學會了將助手或者某一個物件和食物聯系起來,所以看到助手就流口水。
? ? ? 這樣的現象,讓巴甫洛夫認識到與消化無關的刺激引起了消化反應,純粹的生理學已經很難來解釋。
? ? ? 巴甫洛夫提出在實驗中,狗從經驗中學會在某種信號后會有食物出現的期待,這種“信號”本身不會自然引起唾液的分泌,但狗將“信號”和食物聯系起來,且做出分泌唾液的反應。所以應存在兩種類型的反射。
? ? ? “無條件反射”是無需任何訓練和經驗而自動出現的、先天的。比如肉進入狗的口中,它會自動分泌唾液。熄燈后人的眼睛瞳孔會放大。
? ? ? “條件反射”則是通過經驗或者學習獲得的,聞到醫院的消毒水味道會緊張。在此實驗中,狗聽到腳步聲就開始流口水也是“條件反射”。
? ? “無條件反射”的形成是由“無條件刺激”引起“無條件反應”,其中肉就是“無條件刺激”,分泌唾液就是“無條件反應”。“條件反射”是由“事件刺激”引起的,比如實驗的“腳步聲”引起了“條件反應”既唾液分泌。
? ? ? 現在,巴甫洛夫要解決的問題是:條件反射不是先天的,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 ? ? 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對狗來說,實驗人員的腳步聲可能是一開始引起了狗的關注(可能是好奇是什么),但并不會引起它的唾液分泌,此時的“腳步聲”只是“中性刺激”。一段時間后,狗發現每天喂食全都有同樣的腳步聲,開始將食物和聲音聯系起來。僅僅出現腳步聲就會引起唾液分泌,此時“中性刺激”轉變成了“條件刺激”。
? ? ? 下面巴甫洛夫開始要驗證他的理論。
? ? ? 首先,他建立了一個特殊的實驗室,要有良好的隔音,這樣能使被試與實驗者及過程中的額外刺激全部隔離。這樣的實驗環境,可使用一個單獨特定刺激,記錄反應時排除實驗者和動物直接接觸而產生的影響。
? ? ? 然后,他選擇食物作為無條件刺激,同時將“節拍器的聲音”作為和食物完全不相關的“中性刺激”,在幾次建立條件反射的實驗中,狗聽到節拍器的滴答聲后立即得到食物。此后,節拍器的聲音已成為它的條件反射。
? ? ? 同時,他們還用了不同的無條件刺激和中性刺激來詳細表達。比如,用檸檬汁溶液倒入狗嘴中(無條件刺激),同時呈現香草氣味(中性刺激)。檸檬汁會引起唾液分泌(無條件反應),這樣的刺激組合重復多次后,狗只聞到香草氣味也會分泌唾液。
? ? ? 簡單的說就是,兩種事物一起反復出現,我們的大腦就會學會預測到一個事物會伴隨著另一件事物發生。
? ? ? 他的發現解釋了很多人類行為現象,包括恐怖癥的緣由。任何一種中性刺激都能用于形成條件反射。例如有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父母對某種事物感到恐懼,兒童雖然無法直接接觸到這種事物,但只通過父母那兒得到的“幫代性”條件反射,就能對同樣的事物產生恐懼。因此巴甫洛夫的發現一直被用于治療成人與兒童的恐懼癥。
? ? ? 巴甫洛夫本身并非心理學出身,也不承認自己是心理學家,但卻為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他生活的時代,心理學作為還未被劃分到科學的研究領域中,他推動了心理學的發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