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了《得到》上線了范蕙萍博士的精品課,一口氣聽完感覺非常實用,超贊。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也在發愁我家AMY的英語配音問題,真是如獲至寶啊!
開篇拋出幾個家長經常問到的問題:
孩子幾歲開始學英語最好?
我自己英語不好,能教孩子嗎?
一定要給孩子報英語培訓班嗎?
什么繪本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最有用?
要不要請外教?
要不要上在線一對一的外教課?
家長們,你有這些問題嗎?
范蕙萍,但在英語培訓圈里,叫Wendy老師,英國杜倫大學讀的教育學博士,回國以后,曾經在三家業內著名英語教育機構工作。
這些年一直做兒童英語教育的研究,在不同的公司,擔任過課程與教學研究部總監、學術總監等等。在閑暇之余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叫做“Wendy博士終身學習”,為家長朋友、老師還有行業里的小伙伴答疑解惑。
這門課程,幫你規劃一個適合中國家庭狀況的兒童英語啟蒙方案。只要你家里有個12歲以下的孩子,這門課都會對你有幫助。
首先,Wendy老師從家長特別愛問的一個問題說起,孩子學英語是越小越好嗎?
各路專家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各不相同。但是,基于對認知神經科學和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心理學家已經證實,在人類發展的特定階段,語言發展存在著敏感期,也就是發展機遇期。在敏感期內,大腦的語言功能回路,最容易發生經驗依賴性的變化,產生語言能力內化,實現隨時隨地精確調用。
“總的來說,語言學習的許多方面都存在效率和年齡相反的關系——一般而言,越早接觸語言,就越能學得更好。”
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有兩本重要的書,一本是《理解腦——新的學習科學的誕生》,另一本是《孩子的世界》,有空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讀一讀。
對于大部分的爸爸媽媽來說,無論你有沒有讓孩子在3歲以前接觸英語,你在家都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幫助孩子把母語的聽說做好,要不斷跟孩子講話,用描述性的語言、解釋性的語言,讓孩子沉浸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訓練聽力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父母說得越多,孩子的母語輸入也就越多,積累的母語聽力詞匯越多,聽力理解能力就會越好。
另外,0-3歲這個時期,對孩子安全感形成、生活習慣養成、規則意識建立,非常重要。所以,孩子需要爸爸媽媽大量的有效陪伴,不僅僅是和孩子進行語言上的交流和互動,還需要在家、在戶外有大量的肢體活動和玩耍。對于新手父母來說,功課真不少,但你不要焦慮,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實施教育。
雖然語言發展存在著敏感期,但語言本身具有復雜性,再加上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學習外語,Wendy老師綜合自己多年觀察,給你一個孩子英語啟蒙的參考年齡:接觸英語可以盡早,最好是在孩子6歲之前。
對于孩子的英語啟蒙,你要記住下面四個基本認知:
1. 語言學習要先聽說、后讀寫
文字和語言是不同的東西,在一個語言環境里,只要不聾不啞不傻,人人都能學會語言。但是,文字對應的是讀寫技能,需要專門的學習才能獲得,不上學,不專門教,很難掌握。孩子學外語,要聽說會了再學讀寫。無論是兩三歲開始啟蒙,還是四五歲起步,哪怕孩子六七歲才開始學英語,也要遵循同樣的規律和路徑。
2. 語言學習要浸入式,不要翻譯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用英語學英語,而不是用漢語學英語。
很多家長眼中的英語啟蒙就是“蘋果蘋果是apple”,這種方式其實會給孩子人為增加母語的干擾。翻譯的過程,會增加大腦負荷,明明聽到apple就能夠在大腦中反饋出蘋果的圖像,但這么學就先反應出來了漢語的“蘋果”這個詞,然后第二步才反應出蘋果的圖像。如果每個詞都是這種反應速度,孩子將來就很難實現英文聽說。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浸入式的,就是用英語學習英語。直接拿著蘋果或者蘋果的圖片,跟孩子用純英文進行交流,你可以說Apple,this is an apple.
3.學語言要短時、高頻
教孩子學英語,不需要精心安排大塊時間,而是每天用10到15分鐘的空閑時間,設計一個小游戲,和孩子一起進行英文對話。這種碎片化的時間利用方式,反倒是語言學習最好的途徑。怎么利用碎片時間,我的課會詳細介紹。
4.詞匯積累比口音重要
最后一點,讓孩子說一口好聽純正的英文,自然是每個爸爸媽媽希望的,其實呢,口音沒那么重要。不用我講大道理,單告訴你一個事實,你就能理解了。印度人的口音,在我們英語老師看來,實在不敢恭維,但這完全不妨礙他們在硅谷風生水起。
相反,無論是學語言還是文字,詞匯積累都是重中之重,只是方法并不是咱們熟悉的那種“背單詞”。孩子的詞匯量怎么擴充,具體方法我也會在課程第二講詳細介紹。
說了這么多,給孩子英語啟蒙,到底應該怎么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呢?
Wendy老師給你總結了一個“五三二原則”。上小學之前,你給孩子花費的英語學習時間和精力,50%要在聽說上,30%放在從聽讀到閱讀上,20%打下寫的基礎。
之所以要花時間做早期英語啟蒙,無非是抓住孩子學習語言的敏感期窗口,但是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把6歲以后學的東西拿到6歲以前來學嗎?不是的,我不是教你搶跑——不科學的搶跑,只會造成對孩子智力的過度開發。我的目的是幫孩子把時間精力騰出來。
6歲之前用科學的方式、遵循正確的路徑進行啟蒙,完全有可能幫助孩子在10-12歲,也就是小學高年級左右,達到至少中國高考的英語水平,之后只需要通過不間斷地聽和閱讀進行保溫就可以了。這樣,初中之后,孩子就可以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騰出來,轉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上了。
為了幫你實現這個目的,Wendy老師把這門精品課分為以下7講。
第一講,幫你拆解早期兒童英語啟蒙的目標。
就是搞清需要積累多少詞匯,孩子的聽說技能能夠覆蓋哪些方面的內容,日常溝通應該達到什么水平。
第二講開始,了解實現目標的手段。
首先是如何通過家庭游戲、使用必要的工具,在家創造英語學習環境和氛圍,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把學了的英語用起來。
第三講,怎么用好英文讀物,首先是英語讀物怎么挑。
第四講,如何安排閱讀進度。
第五講,怎么親子共讀效果好。
第六講,教你充分利用互聯網、用好外教,讓孩子跟真正的母語使用者多接觸。
第七講,我會跟你說說做好了前面的工作,英文書寫怎么開始。
當然了,你可能會說,我的孩子已經五六歲或者七八歲了,該怎么辦?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不要改變先聽說、后讀寫的順序,但是在過程中可以縮短時間。
下面是課程的具體內容:
第一講:兒童英語啟蒙的目標
為了能夠幫助孩子在10-12歲達到高考英語水平,在孩子上學之前,用正確的方法啟蒙,應該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咱們國家的高考英語水平要求掌握3500個單詞。
其實對于英語學習來說,這是一個不那么高的標準。在小學階段達成,也并不難。在上學前應該達成什么樣的目標,最終實現這個大目標呢?
孩子學齡前英語啟蒙的目標,總結成了下面四條,有了這個標準,你可以對照自家孩子的能力和進度:
聽力方面,有1000個聽力詞匯的積累,能夠聽得懂,可以執行指令、回答問題等;
口語方面,能就九大主題進行溝通和表達,見到外教或者外國人,主動表達、主動溝通意愿強烈;
閱讀方面,上學前能夠積累約450本分級閱讀和英文繪本的聽讀量,積累大約300個閱讀詞匯,也就是看見了能認識、知道什么意思;
寫的方面,能用大概150個左右的單詞,進行簡單寫作。這個目標算可選項。
四大目標解釋
孩子從大概3歲開始學英語,到六七歲上學,在聽說方面到底可以達到一個什么水平呢?
1. 詞匯量:學齡前1000個聽力詞匯的積累
孩子上小學前,在聽力上,完全可以達到1000個聽力詞匯的積累,這是未來英語學習最為必要,但是很多爸爸媽媽沒有重視起來的基本功。
注意,是聽力詞匯,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聽到了知道是什么意思,無論是以單詞的形式出現,還是在簡單的句子里,都能聽懂。但并不需要孩子馬上能夠認識、能夠拼寫。
為什么孩子要積累這么多的聽力詞匯?
首先,聽得多不僅是能說的前提,也是發音標準的前提。只有掌握足夠的聽力詞匯,知道這些詞的意思,才能在合適的場景下正確使用,從而解決了先聽說的問題。大量、反復通過聽積累起聽力詞匯,尤其是聽到不同的人對于這個單詞的發音,無論是外教、以光盤或者APP為載體的聽力資源,還有你平時跟孩子一起做的游戲,都會很大程度上幫助孩子發音標準。
你可能聽說過“自然拼讀“,甚至還聽說,英美國家的孩子,剛上小學,通過自然拼讀,就能大量閱讀。但我要告訴你,之所以人家能做到,是因為他們有大量的聽力詞匯。所謂自然拼讀,本質上是把看到的單詞轉化成聽力詞匯。所以,自然拼讀上接聽力、下啟閱讀,有了聽力詞匯的積累,自然拼讀才能學以致用,最終把聽力詞匯迅速轉化成閱讀詞匯。
進入小學之后,英語學習占據了先機,10-12歲的時候能夠達到閱讀詞匯3500個,聽力詞匯甚至高于這個數字,就是高考水平的要求了。重要的是,進入小學高年級尤其是初中之后,孩子需要大量的時間應對數理化,語文的壓力也不小。對于英語的規劃,早開始、早達成,才能騰出時間學別的功課。
1000個詞匯,聽上去量不小,你馬上想起自己以前背單詞了?打住!不是那么學的。別把你小時候背單詞的痛苦再施加在孩子頭上,這門課,教給你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幫孩子輕松掌握這些詞匯。
2. 內容層:能夠表達和溝通九大主題
說完了這1000個聽力詞匯的單詞量,你一定會問,能聽懂這么多單詞,那孩子口語又能到什么水平啊?
首先,能聽懂不見得能夠表達。聽力詞匯量往往大于口語詞匯量。這個從咱們的母語學習中,你就已經有感受了。所以能聽懂1000個詞匯的話,一般能說出來600個就很不錯了。
第二,那孩子能說出來一些什么呢?關于這個問題,我們要有個基本認知,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由于認知發展的限制,包括母語在內,都還不能表達深刻廣博的思想、使用復雜精準的詞匯,對于外語更是這樣。但我總結的9大主題的內容,都符合這個階段孩子的心智,而且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用到。
哪九類呢?
食物和基本需求,
喜好和意愿,
數字和物品,
地點和工作,
動物和它的習性,
日常用語和指令,
服裝,
玩具和周邊環境,
生活事件(比如做了什么、去了哪里)。我
一一解讀一下。
食物和基本需求:就是能夠表達包括蔬菜、水果、肉類、日常三餐中可能吃到的主食等食品的名稱,并且能夠跟自己的基本需求一起表達,渴了、餓了,想要吃什么喝什么。基本需求還包括去洗手間,表達冷熱、增減衣服等等。
喜好和意愿:就是表達自己對于食物、顏色、衣物等等,喜歡還是不喜歡。意愿就是想不想做、想不想去、想不想吃等等。
數字和物品:數字不用多說,物品指的是除了食物和服裝之外的,家具的名稱、房間等等這些在家中比較常用的詞匯和語句,同時包括一些簡單的介詞,孩子能夠聽懂和說出什么東西在桌上、在房間里、在床下之類的。
地點和工作: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醫院、公園、動物園等等這些地方的說法,還有一些簡單的國家名稱,一些詞匯比較簡單的職業。尤其是家人的職業和自己經常接觸到的職業,醫生、護士、老師、警察、司機等等,對于孩子而言不僅僅是詞匯和語句,也是對社會的理解。
動物及其習性:這是一個你要注意的主題,因為孩子對于這個主題非常敏感,無論多么不常見的動物名稱,他們記憶起來都很迅速,很有可能讓你也很驚訝呢!至于習性,必然是比較簡單的住在哪里,哪個國家有之類的。
服裝:衣服和生活息息相關,不僅僅是衣服的名稱,還要表達穿上、脫下,以及不同顏色和大小等等。
玩具和周邊環境:這也是孩子們經常會用到的詞匯范圍,和孩子一起探索各種玩具的英語表達,是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呢?
生活事件:就是做了什么、去了哪里,這個主題會比較寬泛。這里不要求復雜的時態,能夠用一般現在時態和一般進行時已經很不容易了。建議不要在英語啟蒙階段去刻意教孩子語法,甚至于在小學中低年級都不要這樣做。讓孩子多多接觸和體會大量的聽力以及閱讀材料是好方法。
日常用語和指令:這一部分主要是祈使句,關門開門、幫忙拿東西、打開書等等。
以上9個主題,是一個精確的標準嗎?并不是,但是它涵蓋了學齡前孩子認知發展水平能夠聽懂和表達的一個范疇。但是,你可以使用這9個主題做很多事情。
比如,給孩子報英語培訓班,你就應該對照他們的教學內容,看看能不能盡量覆蓋。再比如,你跟孩子做游戲,英語對話、積累聽力詞匯,這9個主題,就是孩子習得語言的知識地圖。
3.社交層:主動表達、主動溝通的意愿強烈
前面說完了相對可以量化的標準以后,其實英語啟蒙階段還有非量化的標準,就是在社交層面的。
孩子在見了外教或者外國人的時候,是否能夠大大方方走上前去跟別人說話呢?無論這種說話是在出國的時候點菜或者買東西這樣的需求;還是交際場合的一種主動溝通,比如坐在飛機上遇到外國人等這些情景,都是這樣。
小結:學齡前孩子,正確的英語啟蒙,可以把目標定成:
第一,聽力方面,要積累1000個聽力詞匯。
第二,內容方面,要有包括食物和基本需求,喜好與意愿,數字和物品,地點和工作等九大主題,而且愿意跟外教、外國人溝通聊天。
第三,閱讀方面有450本左右分級讀物和繪本的積累,以聽繪本為主要方式,最終能夠認得約300個簡單常用詞匯。
小作業:
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按照這9大主題,你大概想想自己家孩子哪些主題已經表達得很好了,哪幾個主題涉及得還比較少。
第二講.家庭游戲,創造日常英語環境
上一講,羅列了孩子早期英語啟蒙,在上學前就可能達到的目標。接下來的問題是,怎么才能達成這個目標,是趕緊給孩子報英語興趣班嗎?
別急,不反對你把孩子送到英語培訓機構進行系統的英語啟蒙,但是一些實用的小游戲操作起來簡單方便,不需要耗費大塊時間,完全可以讓你在家里,仗著自己那點英語的底子,幫助孩子進行英語的積累和提升。
你可能又急了,工作忙、家務也多,我沒那么多時間教孩子啊,更何況,大學英語四級過了好長時間了,用得少,忘得差不多了,發音還不一定準,能教孩子嗎?甚至你可能會焦慮,我的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了,還來得及嗎?
先給你吃個定心丸,你可以,也來得及。
講方法之前,先給你簡單講講原理。為什么游戲的方法,比背單詞、背句型更重要呢?這里有一個學語言的重要原理:分解動作要學,更重要的是學組合拳。
中國傳統的英語教學和學習方式,總是從單詞、短語、句型這樣學上去,特別熱衷于讓學生做反復機械操練,背單詞、背對話。這都是分解動作,把語言學死了。有些兒童英語培訓機構,為了能夠讓父母很快看到學習效果,會讓孩子短時間之內操練很多分解動作,孩子聽到了某一句特定的話,就回一句特定的話。
這些叫做“假輸出”。就算背下100個句型,你知道老外說哪句的時候,你該接這一句啊?你可以背100個教科書上的對話,問題是正常狀況下,正常的老外根本不那么講話。
對話是根據實際場景變化產生的,學英語,光去操練分解動作沒有意義,正確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練幾遍分解動作之后馬上進入組合拳。啥是組合拳呀?就是進入真實使用場景啊!下面,教你幾招家庭英語游戲。
1.詞匯串聯,游戲隨時練
第一個方法叫做“詞匯串成串,游戲隨時練”。
什么意思呢?事實上,英語啟蒙階段,孩子的英語表達,主題并沒有那么多。拿顏色舉例,這是小朋友學英語的重要主題。如果學了兩種顏色,而且孩子會This is這個簡單的句子結構,那我們就可以指引孩子做游戲啦。
比如:Let’s find 10 green things.(找10個綠色的東西),這句話孩子一開始并不容易懂,但是你一定不要翻譯,那怎么辦呢?這句話里哪個詞孩子知道呢?對,是green。如果你在屋里找到一個綠色的東西,說This is green.很多孩子就已經可以理解你說的意思,并且會模仿你在屋子里繼續找。如果他一次沒有理解,那就再找一個綠色的東西就可以啦。
孩子學習語言,“此情即此景,所見即所得”。
設計這類小游戲很簡單,而且游戲可以進階。剛開始是This is句型,等到孩子學完了喜歡和不喜歡,也就是like和don’t like,加上前面的顏色,就可以進行新的小練習啦。在屋里找到一個綠色的東西,你說This is green. I like green. 再找一個其他的東西,This is black. I don’t like black. 你就是帶著孩子練習顏色和喜好在一起的組合。是不是就又有一個小花樣啦?
同樣道理,如果孩子學了一些家中物品的名詞,那么顏色和名詞在一起,又是一個小游戲。This is a cup. It is red.這就是顏色和名詞在一起的組合。再進一步,就可以是顏色、名詞和喜好都在一起的。
所以你看,只是顏色加上this is就是特別好的練習游戲;把顏色和喜好放在一起,又成了一組;把顏色和名詞放在一起也很好;到最后就是三種不同的元素放在一起進行輸入和輸出。
你也可以進一步在這些小游戲上繼續增加趣味性,比如第一個小游戲只有顏色,那你也可以把一個物體藏在身后,跟孩子玩兒猜顏色的游戲。Just guess what color it is.對于三四歲的孩子而言,這就變成了一個新的游戲,又可以做一個禮拜,過程中還知道了guess這個詞。
2.句子拓展,出門玩起來
在家里如何設計各種小游戲,陪孩子進行練習已經講過了,那么出門之后更加有機會了對不對?
第二個方法是第一個方法的延伸,叫做“句子拓展,出門玩起來”。走出家門,每次去超市、去菜市場、去公園,都能有更多機會跟孩子練習。
比如去超市,就可以做Find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fruit(找五個不同種類的水果)。每次找到了之后先說水果名稱,再說,This is an apple. These are pears. 這樣的句子。等到孩子的積累越來越多,可以把句子換成I find some apples here.
那么,加上顏色、加上喜好,是不是又有很多種不同的玩兒法?除了水果,還有蔬菜,還有零食,還有衣服和鞋子。總之,不要浪費任何一種能夠跟孩子high起來的東西。
3. 給家長的三個特別提醒
提醒1:孩子學英語,此情即此景,所見即所得。這句話意思很豐富,在指導孩子學英語上,可以理解為一不要翻,二不要背。
一不要翻的意思就是,堅持說英語的時候就說英語,不要在孩子遲疑的時候就認為他聽不懂,就要翻譯。第一,絕大部分的時候孩子聽得懂,他們的理解力是非常驚人的。第二,即使聽不懂,合適的句子配上合適的語言環境,足夠孩子自己去理解。
對于孩子來說,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可沒有另外一種語言可以依賴和翻譯,孩子第一次沒有聽懂,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就是在場景中多說幾次呀!進行英語啟蒙,一樣不要翻譯。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語言學家。比起咱們以前12歲才開始正式學英語,他們的學習方式是不一樣的。
二不要背。背誦是咱們中國人的不二法寶。然而,我們的表達、溝通、演講演示能力似乎都不是很出眾。為什么呢?孩子從小到大,背誦太多了,自主表達太少了。表達、溝通、演講,是要說自己想說的話;背誦呢?是在重復別人想說的話。孩子需要表達自己想說的,不是別人想說的。
提醒2:對于所有的練習小游戲,一定要反復滾動、不斷浮現。
連母語的聽力和表達,都是通過反復練習學會的,外語更是如此。所以,一個小游戲,可以玩一個禮拜,比如10種不同的顏色,第一天3-4種,第二天3-4種,第三天3-4種,到了第四天,還要調整一下排列組合順序。
提醒3:你的身份是爸爸媽媽,不是老師。
爸爸媽媽的這個角色,是用來愛孩子、溫暖孩子、引導孩子、陪伴孩子的。我講的這些小游戲、小方法,是用來給孩子創造環境、寓教于樂做啟蒙的,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最好的陪伴,也是一種良好的引導。
比如做飯的時候,孩子看到今天的蔬菜,你就可以和他說一說;收拾玩具的時候,讓孩子拿著玩具,也可以說一說。
如果孩子一時沒有想起來或者是沒記住,哈哈一笑就過去,然后跟孩子說再練一練。千萬不要在孩子沒想起來的時候焦躁生氣,沖孩子發脾氣。否則,游戲變成了任務和變相的考試,也就成為了一種負擔,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所以,把教的工作留給老師吧,把愛和陪伴留給自己。
另外,上面這兩個在家或者出門的游戲設計方法,一定是短時高頻的形式最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這些小游戲,不必每次花費很長時間,一次10分鐘、20分鐘就很好,每周3次很好,5次那就太棒了,重要的是高頻。就像咱們學母語一樣,要時不時跟孩子說話、互動、反饋。
小結
在了解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詞匯串聯跟句子拓展這樣的小游戲,可以隨時在家玩,出門玩,看見什么說什么,就可以達到很好的英語啟蒙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導孩子學英語上,一不要翻,二不要背。所有的練習小游戲,一定要反復滾動、不斷浮現。另外,帶你的孩子做英語游戲,英語水平高不高根本不重要,一顆溫柔陪伴孩子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小作業:
根據今天課程中的方法,你是不是可以按照第一講咱們說的9個主題,編出幾個場景和對話,跟孩子玩兒起來?
第三講.英文讀物怎么挑
在中文為主的環境下,怎么給孩子創造英文環境?上一講家庭游戲,算是個熱身,這一講,要教會你一個最重要方法,就是高效利用英文原版讀物進行英語啟蒙。對很多家庭來說,給孩子買英文書,可能錢不是首要問題,最棘手的問題在于,買什么。
這一講,就說說怎么給孩子挑英文啟蒙讀物。
1. 你可能高估了動畫片
在說英文讀物之前,給你修正一個觀念。
很多家長特別喜歡把“全英文動畫片”作為英語啟蒙的材料。但是:動畫片就是動畫片,娛樂性大于學習性。動畫片并不是兒童英語學習的好資源,你不用讓孩子花太多時間專門去看。也不要以為孩子看了很多英文動畫片,英文就會好。
這是為什么呢?首先,動畫片中的人物是住在自己的那個動畫片世界的,甚至于每個人物都和自己的故事是捆綁在一起的。比如,《小美人魚》和《獅子王》里的主角,都是生活在他們的故事里,說著他們的臺詞。換句話說,他們說的臺詞,并不是自然語境下正常交流的話,很多不能在生活中使用。如果是這樣,為什么不用同樣的時間給孩子讀繪本呢?
另外,動畫片中的場景變化太快,而且它們并不是為了孩子學習語言制作的,詞匯和句子重復出現的頻率很低。要知道,只有重復出現的頻率足夠高,孩子才能對復現的詞匯和句子,進行反復的辨識,產生理解和輸出。當然了,如果是那種專門為了語言學習制作的動畫或者視頻,又另當別論。
所以,動畫片就是動畫片,即使是英文動畫片更多的也是一種娛樂。就孩子的英語啟蒙來說,你就不要對看動畫片寄予太高的期望了。
2. 巧用圖文字典排除干擾
既然動畫片不是孩子英語啟蒙的好資源,那什么是呢?我特別推薦那些英美國家專門為孩子們設計的圖文字典和兒童字典。這種詞典很有用!專門幫助孩子進行閱讀詞匯的積累。
孩子是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學習的,看到圖片最有感覺。在難度方面,你大可不必擔心。國外的圖文字典有很多不同的難度,最簡單的圖文字典甚至只有圖和單詞,沒有解釋。供大一點孩子使用的字典也基本上是圖文的,有圖,也有簡單英文解釋。更大孩子使用的字典,圖片逐漸減少,文字增多。這樣的字典往往都是薄銅版紙全彩印刷,僅僅是翻一翻,都是享受,而且現在也很容易買到。
下面有你推薦的4本圖文字典,其實是2個不同的難度,橫跨孩子3-12歲的英文學習,都是出自世界知名的出版公司,產品非常有保障。
第一個難度從孩子3歲就可以開始使用了,一本是《學樂兒童圖畫字典》(Scholastic First Picture Dictionary),一本是DK出版公司的My First Dictionary。
第二個難度適合小學以上的孩子。一本是DK出版公司的Children's Illustrated Dictionary,一本是《麥克米倫兒童詞典》(Macmillan First Dictionary)。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翻著玩兒。
這幾本字典,你千萬不要只當成字典來用,遇到不會的詞才去查一查。其實它們的內容非常豐富,跟孩子一起翻著玩兒,就能創造出英語學習環境來。比如跟孩子一起用十分鐘,發現三個有意思的詞,彼此分享等等。借助這幾本字典,孩子積累起3500個閱讀詞匯并不困難。有了這個底子,未來再選擇詞典、使用詞典,都很容易。請你記得,即使到了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選擇帶有一定趣味性、包含大量圖片、解釋和例句比較貼近孩子的字典,依然很重要。那種密密麻麻都是字沒有圖的字典,等到孩子上了大學,再用不遲。
3. 分級閱讀要先行
說完了通過圖文字典學單詞,我們還要通過閱讀學句子。現在,很多父母都對英文繪本有一定的認識,但我要告訴你,對于英文讀物,在第一年給孩子讀的時候,也就是大概4歲之前這個階段,要先選擇讀分級閱讀,不要去讀英文原版繪本。為什么?
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繪本跟分級閱讀不是一種東西,作用大不同。繪本呢,叫做Picture book,它的使用場景是媽媽給孩子講故事,所以繪本使用的語言沒有限定得很嚴格。換句話說,如果有孩子沒聽懂,媽媽可以解釋,而且是用母語解釋,對嗎?所以繪本中會出現不少低頻詞匯,對于母語是英語的孩子沒問題。但你的孩子,是一個外語學習者,低頻詞匯過多,反而是個干擾。所以我會建議孩子剛剛起步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分級閱讀。
那分級閱讀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呢?簡單地說,分級閱讀是國外的專家們為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在考慮孩子們的認知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專門編寫的。為了能夠從易到難讓孩子逐漸提升閱讀理解力,分級閱讀的篇幅長短、內容難度、詞匯難度和句子結構的復雜度都是嚴格限定的。
比如詞匯,初始級別的分級閱讀里出現的都是高頻詞,而且復現率很高。比如說舉個例子,你如果拿一本初始級別的分級閱讀,一本薄薄的小書里面,只有不到20個詞,第一句話寫的是I can run,第二句話寫的是I can read,第三句話是I can jump。這一本書里的6句話都是同一個句子結構,每句替換了一個單詞。對于孩子來說,理解起來容易,也就很容易產生學習的成就感。
英語讀物的分級閱讀起步很早,做得很細,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方便。按照年齡,建議做以下區分:說的年齡,是個理想的起步年齡,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從3歲左右開始起步,也沒關系,只要按照順序,根據你家的節奏來調整就是了。大一點的孩子,每個階段的時間可以適當縮短。
4歲之前,全部使用分級閱讀,閱讀量大約150本。分級閱讀讀個一年左右,就可以調整一下比例了,按照大約繪本和分級閱讀一半一半的比例給孩子進行英文閱讀。為什么呢?因為經過一年的啟蒙,通過150本左右的分級讀物,小朋友已經接觸2000以上總聽力詞匯量了,雖然包含重復的詞匯,但是孩子的初期積累已經有了。如果你給他讀英文繪本,孩子能夠根據圖片開始猜你講的這個意思,而不是像一開始的時候直接接觸繪本,包含很多低頻詞匯,猜都無從猜起。
可能你會擔心,那一開始讀分級閱讀的時候,孩子英文不太行怎么辦?但是就像我說的,分級閱讀的高頻詞和常見詞多,比如說書上面寫的是I can run,你只要比劃一下就可以了,對嗎?孩子很容易理解。切記,不要中英文混在一起,純英文環境最重要。
經過一年的分級讀物積累之后,第二年可以是分級讀物和繪本1比1,然后再過一年你就更可以給孩子讀更多的英文繪本了,可以把這個比例調成分級閱讀1、英文繪本2的比例了。
分級讀物上哪找呢?
特別簡單,給你兩個推薦,第一個推薦,就是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網站叫Reading A to Z。
網址:https://www.readinga-z.com
這個網站一年的年費也很便宜,可能就三十幾美金。我特地給你查了,它的AA和A級別是非常適合學齡前兒童的。這兩個級別,AA是一共有90本書、A級別擁有89本書,那僅僅這個網站適合3-6歲英語啟蒙的分級閱讀讀本就已經出來將近180本了,對吧?
另一個推薦是《培生幼兒啟蒙英語:level A+level B》,里面有92冊分級讀物,還有6張CD,方便你自己給孩子讀之前先做個預習。這一套書是培生和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合作的,物美價廉,一整套也就人民幣200塊左右。
這92本再加上前面那179本,是271本分級讀物,給孩子英語啟蒙足夠用了。
希望對你能用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