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記憶中,大概三五歲的樣子。一個晚上,媽媽帶著我、弟弟,在廠部的空地上和好多叔叔阿姨們一起看電影。電影快散場了,我不想走還想看。媽媽單手抱著弟弟,我拽著她的胳膊,特別的羨慕弟弟能夠被媽媽擁抱。我流淚,哭喊,叫,鬧,希望媽媽能讓我繼續(xù)留下來看完電影,希望媽媽能放下弟弟抱起我。媽媽眼神疲憊不耐,我在地上耍賴。操場上有人朝我們看過來,夜晚很黑,只有周邊因為放電影的幾盞大白燈。媽媽使勁的拽我,想催我趕快回家。一拖一拽中,我的右手脫臼了。一定很疼,我放聲大哭。
記憶中感覺:傷心(沒有愛),害怕(怕媽媽生氣),無措(不知該如何是好),羞愧(有人在看著我,我又不聽話了),渴望(渴望能讓媽媽抱,還想看電影),羨慕(羨慕弟弟)。
想法:媽媽不要抱弟弟,抱我。電影太好看,在家很無聊,想繼續(xù)看完。
決定:大聲哭鬧,賴在地上不走。
為了回到最初的自己,我希望媽媽重新看到我,哭鬧哀求。可是媽媽沒有被我打動,我受傷了,右手被媽媽拽脫臼了。我慢慢放棄對媽媽愛的要求,然后形成一個認知:媽媽只愛弟弟并不愛我,我是多余的。我記得我小時候別人問我,誰最愛我?我總是說是爸爸。后來有很長一段時間 我會說是我姑姑。小時候大人總喜歡問誰最愛你媽媽愛不愛你?我總是沉默不語。在我成長很長一段時間,我很害怕我的媽媽,不喜歡他,我覺得他的心里只有弟弟。弟弟就是乖巧,聰明,很討人喜歡。而我是長得丑,有缺陷的,不可愛。我用頂嘴、睥睨、沉默、叛逆來讓她看見那個需要愛的我。我就不要活成你喜歡的樣子!
只是現(xiàn)在,我會對那個內(nèi)在小孩說,你已經(jīng)足夠好。那時候的媽媽,因為一個人要照顧你,還要照顧體弱多病的弟弟,他沒有辦法兩個人都照顧的很周全。在他們的觀點中,孩子、嬰兒的健康最重要。大孩子就應該是有一些擔當,所以他難免會忽略我,但并不代表他不愛我。她總是說:愛要放在心里,要對孩子嚴格,也許這就是他表達愛的方式吧。我還想著一個三歲的我說,你很好,你沒有做錯什么。下一次,我會帶著你、抱著你,只有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