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書是巴巴拉的《金字塔原理》。
作為職場人,懂得清晰簡潔、有邏輯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尤其重要。“想清楚,說明白,知道說什么、怎么說”,是我們希望達到的境界。
剛畢業時候有大概瀏覽過這本書,雖知這是一本好書,然閱歷尚淺,無實踐經驗,加上這本書閱讀起來比較費勁,并未認真地完整閱讀,僅略知大意,未得其中三昧。
經過幾年的職業訓練,近來重讀此書,又是另一番收獲,受益匪淺。
我們總是強調“要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可邏輯清晰的標準是什么?如何做到邏輯清晰?怎樣才能提高思考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這本書就是用來解答這個問題。
金字塔原則,用一句簡單的話來總結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此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支持,這些一級論據本身也可以是個論點,被二級的三至七個論據支持,如此延伸,狀如金字塔。
再進一步濃縮,就是“先從結論說起,先說中心思想,然后再向前推演”。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如你是老板,你的下屬沖進來向你匯報,對你說:“老板,我最近在留意原材料的價格,發現很多鋼材都漲價了,還有剛才物流公司也打電話來說提價,我又比較了幾家的價格,但是還是沒有辦法說服他不漲價;還有,競爭對手最近也漲價了,我看到……;對了,廣告費最近花銷也比較快,如果……可能……”。
是不是你一頭霧水?聽了半天你還不知道他究竟要說明什么?或者要求你提供什么幫助?或者解決什么問題?或者做出什么決定?
如果他這樣說:“老板,我認為我們的牌子應該漲價20%,而且要超過競爭品牌,因為第一,原材料最近都漲價了30%,物流成本也上漲了;第二,競爭品牌全部都調價10-20%,我們應該跟進;第三,廣告費超標,我們還應該拉出空間,可以做廣告……,老板,你覺得這個建議是否可行?”
這樣是不是更加清晰,更有邏輯?
金字塔原理的意義就是幫助我們在思考做事情的時候,邏輯清晰、層次分明,以及在溝通方式上,做到觀點鮮明、重點突出、簡單易懂,讓受眾有興趣,能理解,記得住。
總之就一個詞:邏輯。
即“自上而下的表達,自下而上思考,縱向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
對于金字塔每一層的支持論據,有個極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獨立不重疊,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窮盡不遺漏。不遺漏才能不誤事,不重疊才能不做無用功。
這本書依托于金字塔原理展開,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內容:
? 表達的邏輯: “說”,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原因和具體構建方法;
? 思考的邏輯:“想”,使用金字塔原理過程中的應用邏輯要素;
? 解決問題的邏輯:“做”,在實例中界定、解構、分析和解決問題;
? 演示的邏輯:“表演”,在PPT演示和文字中呈現金字塔;
方便記憶,分享以下思維導圖:
金字塔原則看似廢話,但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原則,一個偉大的方法論。
其重在實踐。
雖然文章讀起來有點費勁,但認真看完,加以實踐,必是受益匪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