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一場戰火,一個農民英雄,陳仲甡1853做了什么?

作者/李通國

“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洛倫茲

陳仲甡無疑是陳鑫家族最自豪最驕傲的,百年方能出一人的人物。陳森在自己家族譜中批到,“我高曾祖父皆文兼拳最優”,是陳仲甡在家族后代心目中地位最好的見證。只因為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清朝末年,陳仲甡作了一件在族人眼里驚天動地的大事,那件事發生在1853年的夏天。

陳仲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經歷了什么樣的事情?還是從一篇陳仲甡的傳記說起吧!

陳氏太極槍術,陳正雷演練

一、一篇陳仲甡傳記

《陳仲甡傳(中州先哲傳)》中陳仲甡的1853:

“咸豐三年五月,粵寇林鳳祥、李開方率眾十萬由鞏渡河,踞溫東河干柳林中,勢張甚。陳仲甡倡鄉人逐寇,與弟季甡、陳耕耘、從子陳淼、長子陳垚并徒數百,鄉勇萬余人助之。二十一日迎戰,陳仲甡陷陣殺敵指揮數人,寇敗又追殺數百人。明日寇大肆焚殺,所過皆墟,縱驍騎來薄,陳仲甡督眾搏戰,皆一當百,寇披易,死者相屬,斬其一酋,寇又敗去。寇連戰不得志,悉自柳林出眾約十萬。陳仲甡命季甡率眾伏溝右,陳耕耘率眾伏溝左,自率眾抵擋。一悍賊身長六尺,腰數圍,殊死戰。陳仲甡奇其貌,誘入溝,伏發,陳仲甡以槍斫其頸,賊匿馬腹,搏之下,復飛身據鞍,陳仲甡一槍中賊喉,取其元,乃寇中驍將,破武昌時曾挾銅炮躍登城,號“大頭王”楊輔清也。嘩然四潰,比李堂階率鄉兵來助,寇已竄入柳林間。”【1】

在《陳仲甡傳》中陳仲經歷的是一場大型戰役。

戰役雙方:被稱作“粵寇”是太平軍林鳳祥、李開芳部,有十萬之眾,從鞏縣渡過黃河,扎營在溫縣東河灘柳樹林中。陳仲甡部是由陳季甡、陳耕耘和他的兩個兒子陳淼、陳垚率領徒弟數百人,及鄉勇萬余人。

戰役第一階段:陰歷5月21日,陳仲甡主動迎戰,沖鋒陷陣殺敵指揮數人,太平軍在敗逃時又追殺數百人。

戰役第二階段:陰歷5月22日,太平軍報復行動,派出一只勁旅,放火焚燒,所過之處都成廢墟。陳仲甡指揮眾人抵抗,皆以一當百,太平軍士兵死者相屬,殺掉一個首領,太平軍大敗而去。

戰役第三階段:一場大戰開始了!屢戰屢敗的太平軍傾巢出動,十萬軍隊從駐扎的柳樹林出發進攻陳家溝。陳仲甡表現出一個軍事家應有的才干,命令陳季甡率一部分人馬埋伏溝右,陳耕耘率一部分人馬埋伏溝左,自己率一部分人馬正面抵擋。

戰役亮點出現了,一太平軍將領身長六尺,腰數圍,作戰英勇。陳仲甡暗自稱奇,誘敵深入大溝中,埋伏兩邊的伏兵出擊。陳仲甡以槍刺其頸,太平軍將領藏身馬腹側,被搏之馬下,迅速飛身上馬,陳仲甡一槍刺中要害,鄉勇一擁而上取其首級。后來得知此人是太平軍一員猛將,在攻打武昌時一人挾兩銅炮飛躍登城,外號“大頭王”楊輔清。

戰役全面結束:李堂階(原文這樣寫,名字不同人寫法有出入,按原作寫法。作者注)率領鄉兵來救援,太平軍逃回柳林。

多么像古代軍事小說描寫的戰爭場景和英雄形象,換成是《三國演義》《水滸傳》中的英雄的名字,沒有人會懷疑。只是1853年的太平軍有冷兵器,也有不少的火炮和火槍。在清政府正規軍遇太平軍屢戰屢敗,甚至一觸即潰的情形下,有此等人才出現,形如鶴立雞群。同一年,在蓑衣渡重創太平軍的江忠源,在太平軍撤離長沙后即提升為道員,3月又任命為湖北按察使。升遷速度之快,也只有戰爭時才會如此。此時的曾國潘,這個剿滅太平軍的大清重臣,剛剛在陰歷1月份就任湖南團練大臣。

陳仲甡真有指揮大戰的軍事才能?可是為什么他沒有得到此時正是求賢若渴的清政府重用呢?

《陳仲甡傳(中州先哲傳)》來源于《中州文獻輯志》。

陳氏大桿,圖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二、《中州文獻輯志》是怎樣的文獻?

1914年9月,袁世凱發布大總統令,批準北洋政府國務院設立清史館纂修清史的呈請,聘任趙爾巽為館長。趙爾巽十分注重文獻的征集工作,他函告全國各省:“列傳志表,諸道并進,惟思編纂之事業,首以征訪為先”要求各地設立文獻征輯編纂處。

博學多才,酷愛古籍的李時燦被趙爾巽聘請為名譽協修,同時委任其為中州文獻總編輯,負責征輯和整理中州文獻。1915年中州文獻征集處,嵩陽別署成立,總處設在北京騾馬市大街,另在河南洛陽及各縣設立分點。征集處在《國權報》上刊登征輯啟事,發布征輯范圍:凡所采輯以備清史取材,故時代以有清一代為限,地域以河南一省為限,凡史例所有,名在海內,皆所必采;譜牒家傳,碑狀表志也在采輯之列;名臣循吏,史館有傳者,軼事遺文皆應甄錄;凡著述有以自見于世,不論說經之編、詩文各集、驕體散文、記事之錄,或說部雜俎、方書評注,皆應征求。也就是說,凡與中州有關的文獻均在征集之列。

李時燦等人對整理征集而來的文獻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整理。所有文獻整理、裝訂成冊,按經、史、子、集分類,編次成目,共編印《中州文獻征輯處現存書目》3期,著錄文獻1597部。內容、版本比較好的本子,則刊印行世,著名的有《征續編》三十八卷、《中州先哲傳》三十七卷、《中州詩征》三十卷、《周齋古文辭抄》十二卷、《河南人物小樂府》十二卷、《中州人物名籍錄》等,當年就出版了《中州文獻輯志》。《中州文獻輯志》中的文章由貢獻的人所寫,李時燦組織編輯,所以能在短短不足一年的時間,整理出浩瀚的文獻資料。

陳仲甡事跡的文章《陳仲傳》列入《中州先哲傳》“義行”篇中,原文作者是陳鑫,他為自己的父親作的傳記。

《中州文獻輯志》收錄時,只把文章結尾一句“仲甡事親孝,教子嚴,與朋友信交有信,然循循儒雅,從未與人角。”改作“陳仲甡事親純孝,教子嚴,與朋友信然,風雅宜人,藹然可親,有名士古風”,刪掉“陳仲甡,字仿隨,武庠生。傳其學者曰陳同、曰陳復元、曰陳豐聚、曰李景延、曰任長春,然皆不及仲甡。”一句。主要事跡仍然采用了陳鑫的說法,全文未動。

世人引用陳仲甡的故事時常常寫上李時燦的名字,誤以為李時燦所作,這是誤解!他在自己的文中提到過這件事,“民國四年,敏修先生征中州文獻,得溫邑《陳氏家乘》,采先大人事跡,列中州文獻輯《義行傳》”。敏修,是李時燦的字。那年,李時燦征集中州文獻時,陳鑫送去了他寫的《陳氏家乘》,最后只采用了其中人物事跡寫作最詳細的這一篇。

人們的想象中,為自己的父親作傳,最有發言權,其實不然。作傳人常常按照想象中的人物形象,寫自己最親近的人或是自己。楊澄甫在著作《自序》中寫作的歷史事實十分混亂。陳鑫在1853年時四歲,自然不清楚當時發生的事情,他的文章所記有傳聞,也有資料的來源。

最早寫陳仲甡紀念文章《陳英義公傳》收錄在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是陳仲甡1871年去世時一個相交二十多年的老友為其寫的悼文,此時距1853年那場事件18年。

“咸豐三年五月,粵匪渡河,率眾十萬,意欲踏平河朔。合郡惶惶,莫必其命,溫尤臨河,恐懼更甚。邑令張公,親詣其家,敦請御敵。先生念切桑梓,義不容辭,遂披堅執銳,倡義勤王,率生徒數百人,直入敵營,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殺其驍將徽號“大頭王”,又殺其偽司馬、偽指揮數十人。賊為大卻,遂潛師圍懷城,然銳氣已挫,及諸大帥兵至,遂望風而逃。”【2】

既是悼文,文章中不免虛夸之詞。文章篇首寫了一件離奇之事,陳仲甡三歲時失足落入井中,井水深丈余,可是小陳仲甡衣服都不曾沾濕,有一只白虎背負了他。

陳仲甡還是個軍事家,小時候厭惡讀書,于是棄文從武,學習“萬人敵”,韜略技藝,無不精通。一個農民,研究上軍事謀略了,似乎是為他能指揮這場戰役作鋪墊。

文中,1853年的陳仲是領眾徒弟沖入敵營的英雄,不僅殺掉“大頭王”,還殺其偽司馬、偽指揮數十人。是篇也是最早說“粵匪率眾十萬”的文字。但比起陳鑫所述要含蓄許多,這只能稱作是一場戰斗。


林鳳祥,太平軍北伐將領,廣西南寧武鳴人,北伐軍將領。

三、眾說紛紜

此后,關于陳仲甡的文字,越寫演義越多,逐漸成了傳奇。

民國元年,為陳鑫著作寫序的岳運昌寫的《陳英義先生傳》收錄在陳照丕《陳氏太極拳匯宗》。文章是陳仲甡悼文的改寫,只有擊敗太平軍一節有所不同。

“咸豐三年五月,長發林氏大頭王率二十萬眾巢柳林中,殺人防火,為害民間,甚至奸幼女,比頑童,暴虐不可勝言。先生倡議削亂,與賊戰黃河灘數日,取巨寇楊氏首級,又殺指揮數十人,余匪不可勝數,賊打敗。潛師圍覃懷不勝,從山后遁。”

文中,1853年的陳仲甡在黃河灘擊敗太平軍,殺掉匪賊楊氏。太平軍偷偷溜走圍困懷慶府(沁陽),久戰不勝,從山后逃遁。是篇說太平軍有“二十萬眾”,對太平軍的將領寫法十分混亂,“長發林氏大頭王”長發是民間對太平軍的稱號“長毛”的蔑視的稱呼,把陳仲甡殺掉的“大頭王”也列入高級將領之列,不知是作者思維混亂或是故意拔高“大頭王”來襯托陳仲甡的功績。

1921年李時燦為陳鑫《太極拳圖畫講義》書稿作序時,這樣寫道:

咸豐癸丑,有草寇數十萬自鞏渡河,巢溫南河干柳林眾,李文清率民團御之,未遇賊而敗走。陳英義先生與弟陳季甡與賊對壘交鋒,英義先生單槍匹馬直入萬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單手出槍取酋首,如探囊取物。其弟陳季甡亦殺偽指揮數人。賊由是奪氣,隨移懷慶,由山西遁。

同年任廷瑚作序時,寫道,

咸豐癸丑五月,有巨匪率眾十萬渡河犯溫,陳英義以太極拳先殺寇王,又殺指揮數十人,大戰黃河灘三日,皆大獲全勝。嗣后,又平張落行、李占標長槍會匪,未嘗敗北,此皆太極拳之有功于世者也。

擊敗太平軍終于與太極拳聯系起來了,一個“太極英雄”的偉岸形象在經歷了人們的筆頭的運轉之后塑造成熟了。他成了人們原意相信的,我們最終見到的功夫神話。

1931年冬至1932年春,跟隨唐豪在老家考察過的陳子明寫這件事是比及這些沒有實地考察者寫起來有所不同了。

“咸豐三年,洪楊軍延及豫省,林鳳祥、李開芳、李文元(應為吉文遠,作者注)等率眾由鞏縣占得舟渡黃河,直犯溫境,所過殘殺。公率族眾抗之。……(大頭王)時為先鋒,公與戰于村中老君堂左,以鐵槍挑于馬下,村人趁機取其首級,洪楊軍皆驚潰。比及李棠階部援師來助,洪楊軍竄至柳樹林。”【3】

第一次寫出,戰斗發生在“村中老君堂左”,是陳仲甡率族眾所為。

眾說紛紜。

好奇了!那場真實的戰爭,那場英雄出世的真實戰斗,又當如何呢?


太平軍北上,清軍追擊形勢圖

四、那場染指河南的戰火

1853年,太平軍攻入南京城后,分別派出兩股部隊北伐和西征,林鳳祥、李開芳兩人率領2萬太平軍北伐。

北伐軍渡過長江在浦口登陸,踏上了北伐的征途。在安徽相繼占領滁州和臨淮關。陰歷5月進入河南,攻克歸德(今河南商丘),準備在劉家口渡過黃河,卻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清軍為了阻止北伐軍渡河,把渡口附近的船只搜羅一空。北伐軍只好沿著黃河南岸向西前進,尋找合適地點渡河。當時參加北伐軍者絡繹不絕,兵力很快增加到4萬之眾。

陰歷五月二十一到達汜水,找到了數十條船,開始搶渡黃河。二十六日,北伐軍大部渡過黃河,尚有一部分滯留南岸,追擊的清軍已經逼近,于是放棄渡河,向安徽方向轉移。過河太平軍,攻下溫縣,圍攻懷慶,這些事情都被一個清軍守城官員記錄下來。


李開芳,廣西武緣縣人,太平軍北伐將領。

《粵匪犯懷實錄》是太平軍圍攻懷慶時負責督守西城的河內縣(今沁陽縣)候選教諭田桂林的守城日記。咸豐三年從陰歷五月二十二日到七月二十九日太平軍撤圍,除六月初八初九兩天外,每天發生的事情作了詳細記載。內容涉及懷慶的布防、軍實的豐缺、民情的漲落、城內的疫情、相關的天氣等,懷慶戰役的情況無所不包。他記錄客觀,對清方官僚不掩蓋其丑事,對太平軍也不遮蓋其善事。【4】

渡河后的作戰兵力

從史料看渡過黃河的太平軍士兵不足4萬人,一過黃河就是溫縣城。《欽定平定粵匪方略》記載,圍攻懷慶城的太平軍最多時2萬人左右,與渡過黃河人數相差無幾。當地人聽不懂南方人口音對“南蠻子”并不友好,在陳家溝遇到對抗就是例證。他們在溫縣沒有充足的時間征兵到10萬人,后來的《陳仲甡傳記》中稱陳仲甡與太平軍十萬或二十萬之眾作戰,皆是道聽途說。

太平軍與清軍對峙情形

《粵匪犯懷實錄》揭開了太平軍與清軍在懷慶對峙的戰役情形。在懷慶地區,圍攻太平軍的清軍人數不少,并在懷慶城形成合圍之勢,但他們對太平軍畏懼異常,常常是圍而不攻或者佯裝攻擊虛張聲勢。懷慶城外的清軍扎營“距城十多里,遠則三十里”,打仗在遠距離用槍炮亂轟,一見太平軍旗動,一聞太平軍炮響則趕快逃跑。在太平軍圍攻懷慶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清軍真正攻擊太平軍的戰事實屬罕見,更不用提動輒斬殺千百太平軍的事情了。以清軍的作戰姿態,后來《陳仲甡傳》中所說李棠階領兵來救援陳仲甡可能是不實之詞,田桂林在文中也只字未提。

太平軍逃跑或主動撤離

太平軍攻懷慶城采用了已用就靈擅長使用的地道和地雷攻城法,但是被守城清軍用煤窯犯人任瑞成識破了,但太平軍仍然盲目相信戰術的威力,總是寄希望于下一次能成功,遲遲下不了撤軍北上的決心。直到陰歷7月23日,他們才認識到這種方法攻城無望,然而戰爭形勢已經不容他們改用新戰術攻城,改變了預定的行軍路線,轉而向西進入山西再北上。25日太平軍射書入城,明告清軍“三兩日即走”,開始有計劃撤離。關于陳仲甡陳家溝一戰影響到太平軍圍攻懷慶之說,都是毫無根據的信口雌黃。


有習武之風的陳家溝

五、英雄的真相

太平軍過黃河之后,占領溫縣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太平軍北上是孤軍深入,他們是一只離玄之箭,目的并不在攻城略地,而是進攻北京,直接打擊清政府的首都。但是他們沒有支援,也沒有后勤供應,沿途考掠奪來保證物質供應,所以他們每過一地,總是要攻打富裕的城市,不是為了占領,而是得到更多的物資補給。攻占溫縣,圍懷慶(今河南沁陽)都是為了這個軍事目的。

太平軍北上與清兵對抗中,清軍騎兵對太平軍的步兵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太平軍的一個士兵金有回憶道:“見官兵步隊,不甚害怕,唯怕馬隊沖撲。”為了應對清軍騎兵,北伐軍也開始組建自己的騎兵隊伍。組建騎兵必須大量的馬匹,所以,征集馬匹成為了北伐太平軍的一個重要任務。北伐太平軍進入河南以后,每到一個地方,太平軍派出大量士兵四處搜掠馬匹,就是要擴建騎兵。“到汴后,強占村莊民房,并在城外游弋,有騎馬者,有騎驢者,其馬驢皆搶自民間……賊遂分遣匪徒,于平皋、陳家溝、趙堡鎮等村搶掠牲畜。”

陳仲甡的故事在這個背景下發生了。陳仲甡和族眾遇到的太平軍人馬,就是到陳家溝搶掠牲畜的小股太平軍。

《粵匪犯懷實錄》關于陳仲甡和陳季甡的事跡記錄在日記五月二十九日。

“賊首‘大頭王’竄入溫縣陳家溝,此賊甚勇有力,兩腋能挾兩尊大炮飛身上城,到處破城全仗此賊為首。幸陳家溝有陳仲辛、季辛昆仲者,矛桿稱為絕技,用大桿將‘大頭王’就馬上寧下,將頭割下。賊人大怒,領大隊趙堡街,放火焚燒,延及河內、寶豐一帶村莊,并無救護,幸陳仲辛等逃脫。”

事件:陳家溝陳仲辛、季辛兄弟,擅長使用矛桿,用大桿將‘大頭王’就馬上寧下,將頭割下。陳仲辛是陳仲甡的誤寫。按照陳家溝的習武技能,陳仲甡使用的有可能是大桿,也可能是長槍。

報復:賊人大怒,領大隊人馬(顯然最初是人單力薄)報復趙堡街,放火焚燒,延及河內、寶豐一帶村莊,沒有人救護。

結果:陳仲辛等幸運逃脫。

田桂林的日記是距離事件最近的記述,它是這段歷史最可貴的記錄。

那時的英雄陳仲甡經歷了什么?

我們結合太平軍在陳家溝一帶的村莊派出多股士兵四處搜掠馬匹,擴建騎兵的行動,及陳子明調查所寫,重新建構一下這個歷史事件:

外號“大頭王”的小頭目帶領幾個太平軍士兵,到陳家溝強行拉農民的馬、騾子、驢等牲畜。“大頭”生性粗魯,行為野蠻,引起了陳家溝人的強烈不滿,以致發生肢體對抗。太平軍打死打傷村民數人,搶走牲畜。行至村中老君堂左,陳仲甡帶領一幫族人截住他們的去路。雙方發生混戰,陳仲甡用鐵槍把“大頭”挑于馬下,怒不可遏的村民砍下他的首級。其他太平軍士兵四散逃走。

太平軍士兵報告后,太平軍派出大隊人馬過來報復,陳仲等肇事人逃跑。怒氣沖沖的太平軍放火燒了陳家溝一帶的村莊。沒有人來救護。

會有人來救援嗎?后人不都是寫“李棠階部援師來助”嗎?田桂林沒有寫。從他所寫的清軍官員的表現看,可能真不會有人來。

陳仲甡等人襲擊小股搶掠牲畜的太平軍士兵,在清軍不敢直接對抗,平民百姓不敢反抗之時,陳仲甡等無疑是個例外,陳家溝在河南是個例外,他是一個敢于站出來保護村民,對抗不平的英雄。

這件例外的事件像是煽動幾下翅膀的蝴蝶,二十年,幾十年,百余年后演變成驚人的旋風。

注釋

【1】【2】陳鑫.陳式太極拳圖說(簡體版)【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6

【3】陳子明.陳氏世傳太極拳術【M】.中國武術學會出版,民國二十一年(1932)

【4】吳海平.《粵匪犯懷實錄》的歷史價值初探【J】.內蒙古師大學報(社科版)1989年第一期歷史增刊

參考文獻:

田桂林《粵匪犯懷實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12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14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37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75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43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99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2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4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51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0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7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8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9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89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3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67評論 2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