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園林是什么樣子?是吳冠中畫里的江南水鄉(xiāng),白墻黑瓦,氤氳如歌。
江南園林,還是徐揚筆下的《姑蘇繁華圖》,有山有水有人家,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去。
姑蘇古城里,天平山、靈巖山、木瀆鎮(zhèn)、石湖、蘇州府、山塘街至虎丘的風貌歷歷在目,畫不盡這青山綠水下的建筑生命意蘊。
早期園林稱之為“囿”,是圍起來供皇帝打獵的圍場。后來,文人學會了疊山理水,開始DIY園林定制。文人造園,如同畫畫,詩情畫意都得有。詩人王維有“輞川別業(yè)”,白居易在洛陽創(chuàng)建“白蓮莊”,計成幫阮大鋮造了“石巢園”,文征明參與設(shè)計“拙政園”…看來古代文人不但擅長詩詞歌賦,搬起磚來也是建筑大咖范。
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古人造園是在構(gòu)筑天人合一的生命體。園林建筑是藝術(shù),更是充滿生命力的精神世界,處處留心,有造園師的品格態(tài)度,還有主人的玩味生活方式。
古人會請專門的筑園師駐扎在府宅基地設(shè)計畫圖,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chuàng)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chǎn)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心靈陶冶,是習業(yè)治學之所,也是歸隱靜思之地。
清代文學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到窗欄之理為園林建筑之基,整個園林建筑只是窗欄之“擴”。園林之窗作用不容小覷,TA是建筑之眼,你能透過TA觀察遠處山峰趣景,觸景產(chǎn)生奇思妙想。窗鋪陳許多精妙絕倫的地方,也是園林的呼吸之道。
園林藝術(shù)講究詩意成景、虛像成景、近景遠景的層次美。窗戶在園林中是觀賞媒介,幫助人洞察室外美學。隨著視線轉(zhuǎn)變,透過窗戶浮現(xiàn)的美景,仿若一幅幅畫卷,令人流連忘返。古人在窗前,經(jīng)常放空自己,任由窗外的景物彌漫心田。李白望窗看明月思故鄉(xiāng),杜甫說窗含西嶺千秋雪,孟浩然感慨松月夜窗虛…
透過窗戶近觀、遠眺,欣賞近景與遠景對比,賞室外的亭臺軒榭、假山池沼。正是這種意境呼喚需求不斷增大,促使園林處處布滿了心靈的窗。明清之際,門窗文化意境變成建筑裝飾藝術(sh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代是家具制造的鼎盛時期,門窗制作進入黃金時期。北方愛紅色與金色,江南水鄉(xiāng)則對于清新素雅的門窗尤為熱愛,以原木色為主,在其上以浮雕/透雕精工雕刻。
蘇州園林安裝窗戶講究對稱之美,空間風格需巧妙得當。此外,古代窗欞以棱花形為主,后來以柳葉形圖案為主,常見的有板欞窗、格扇、隔斷、風門、支摘窗、遮羞窗、檻窗等樣式。
而園林排列在方正的總體布局上,還要體現(xiàn)出曲折變化的趣味性,同時要兼具合理設(shè)計。所以,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園林之窗有些也遵循了這些法則。在多樣化的窗戶中,格扇窗變化多端。格扇窗最核心部分是欞條組成的格心。有橫豎格心的柳葉裝飾窗,有柔美曲線的棱花格心窗。
“開窗莫妙于借景”,透過窗感受情景交融。一窗之隔,使得園景更加通透靈秀。窗戶上的木條間隔,將窗外的精致也巧妙的區(qū)隔開,雕像石座、堂宇欄干、樓臺景致在窗戶前就是一幅幅斑駁的畫作。
加上光影觸碰窗戶發(fā)生的微妙陰影,戲劇化地產(chǎn)生了江南獨有的美學形式。平常普通的景觀,透過窗子的疊加映射,變得更加有韻味。
古人有云,濃綠鎖窗閑院靜,照人明月團團。微風拂過園中窗,想起那半窗斜月,映射滿園春景,咫尺之間盡是乾坤。
中國園林是書卷氣息濃重的高雅建筑,里面滿是造園師和主人的情操與審美體現(xiàn)。蘇州園林還如昆曲一般,以婉約含蓄撩人心弦,恰如園林結(jié)構(gòu)耐人尋味。
蘇州園林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的代表之一,今年恰好是蘇州古典園林登陸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周年。
江蘇同里古鎮(zhèn)有個造園大咖叫計成,他在中國造園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他的書籍《圓冶》,呈現(xiàn)了園林營造的布局隱微。
如果你想去園林深處體驗樓臺亭宇之美,可親自前往那一探究竟,萃花還建議你在園林的窗戶旁思索觀望,行走之間還能發(fā)現(xiàn)流動時光的美。
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私信藝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