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她死了。
“她人生的最后幾個月,都在忙于她的后事。”連死,她都設計的如此計劃,如此周全,如此的“法拉奇”。
法拉奇她活于世,又離于世。她出生平凡,長相平凡。感謝那會兒他們制造瀉鹽的廠家生產出的山寨貨,她才得以來到這個世上。幼小沒有父愛的她,在母親堅強性格的熏陶引領下,為后面的傳奇埋下了種子。感謝四零年那奇妙的一天,當父親從外面突然回家嚷著“開始戰爭”的時候,她的人生注定將與政治相伴相隨。那場戰爭讓她一直生活在飛機轟炸中,弱小的她就像佛羅倫薩小鎮一樣堅強咬著牙活著。慶幸的是她有一個只有書籍的家,后來她自己也有了一個裝滿書籍的房間。我只能說是房間,因為這里也是她唯一能找到慰籍的地方,不然也不會把那里作為自己最后生活的地方。她從小就癡迷于文字。每一頁文字都仿佛在向她講述著故事,字里行間都能引發她無窮的想象,直到她死,她很清楚,寫作是不讓自己死去的唯一方式。
大學學醫的法拉奇突然堅毅的決定了自己的選擇,哪怕那只是六歲時的一個夢。她沖破世俗的眼光,拿著那張唯一敢說真話的報紙沖著自己的父親吼叫,這是吶喊,這是身體里面無可壓制的聲音,她也能讓真話給更多的人聽。在工作的報社里雖然有鄙夷的眼光,雖然她也很年輕,但是心智已經很成熟。她早已明白,要想在這份由男人主導的職業中出人頭地,就必須向大家展示出她更為出色的一面。老天是不會辜負努力的人的。因為她覺得,“成功是贈予年輕人的一份禮物,這份禮物送給他們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后來的“平凡”故事鑄就了傳奇,戰場真正體驗生死和硝煙的女記者,人類征服宇宙的見證者,六十多位政要面對面的質問者……這些都是她大學時對他父親吼出的聲音的踐行。
法拉奇她敢與愛,又怕去愛。對于愛情,法拉奇用自己的一生來書寫。從小說中,你可以感受她向往愛情,不愿只坐在人生旅途的大車上,讓愛情成為窗外的風景。但現實中,孩子,愛情,事業她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位置來安放。雖然她為了第一個孩子愿意放棄現有的一切,但是內心孤傲剛毅的她注定不可能賦予另一個生命太多。雖然幾段愛情都無疾而終,但是你能從中感受到她是真誠的,是真正的需要愛情的,從這兒看,她又回到了凡塵,回歸了人間。這其實并不矛盾。當每一個傳說要變成傳奇的時候,她總是會打破世俗的傳統,保持自我心里的世界不被外界所傳染,每一個DNA都充滿著斗志,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分割自己給另一個生命或者世界的。你可以說這是自私,但成為傳奇的過程她卻是最無私的。
沒有遺憾,真的。
法拉奇,她就是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