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或者是聽到這句話時,讓人第一感覺是他生氣了,并且氣很大;并且這是大多數人認為,唉!想想就罷了。可是在一家一個人長時間的說,并且郁郁寡歡,沉默寡言,思想孤僻,獨來獨往......
你能想到什么?
這人有精神病或者神經病啊,真的是嗎?大多數人認為是這樣的,是真的,就是它,可能是一種雙向情感障礙者,或者是其他。究其原因是一種情感低落,自言自語,行為孤僻,抑郁情感受到本身或者外界環境的抑制,而無法釋放,傾訴的對象,時隔一段時間而爆發,就會出現大發雷霆,與你爭吵,發狂,發怒......而導致家人,親朋好友的糟踐,外界人的鄙視。這樣久而久之,他得不到大家的認可,認為自己的想法,思考的東西都是錯的,可是他不知道如何去解決,他的大腦這會兒就一團電纜,無法理清,找到它的頭,一天、兩天、三天......
慢慢自己不與外界交流,自尋快樂,自己干自己的,這樣的發展下去,他就會越來越背叛,逆反,情緒低落,自卑心越來越大,認為自己沒有什么價值,存在的價值,以及最基本的生存價值都覺得沒有什么意義了。這可能就是每個人的歸屬感吧!這樣下去,他會越來越重,越來越逆反,說白了就是和你做對。到達嫌棄,成為正真的精神病患者了。
可是你就沒有想過,難道就不是真的嗎?
有可能是假的,因為人是感情動物,對任何事物都有感情,都會有情緒化,對外界都有自己的認識,認知,悟道(道理),都有自己的一面,只是可能你覺得他是錯誤的;他的認識都是對事物認知,他的認知只是有些偏見,但是就起事物的本身就是事實啊。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主義哲學,他在里面就說人對事物的認識就是大腦對其事物的客觀反映(這里面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認識能促進事物的發展,反之就是阻礙;人們常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可是事物的發展,人的長大與發展。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就會這樣,有的人很快就認知而改正,可是有的人會很慢,在其次會認為就這樣,我就是很快樂。
所以,在一家中,有個小孩他以前很會做人的,謙虛禮讓,勤勤懇懇,熱愛學習......人人夸他是個好孩子,在他青春期的時候,他做了青春期每個孩子都有的叛逆心態,如喝酒,交女朋友,與家人爭吵……他人家不理解,在他做任何選擇的時候,都覺得不對,否定了他的選擇,認為只有好好讀書,考個好的大學,才是對的,(其實在這兒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就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他不與任何人說話,交流,與家人對立爭吵。常說的一句話:
“閉嘴,不要說(別)說那么多廢話”。
成為一個雙向情感障礙-抑郁癥者
想想無論其自身還是家庭的人,都應該不要去及時的說他的錯,反對他,糾正他。我們應該要從自身去認識他說的這些話,為什么會說這些話,他是怎么想的,說出來其目的是什么?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只有這樣我們可能才從根本上認知,達到我們的目的,從而培養真正人才!
但是我個人應該學會自我反省,自律,自愛,這樣為自己愛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