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火車》
薩洛楊的小說里,有一個寂寞的野孩子,每逢火車越野而過,他總是興奮地在后面追趕。二十多年前,也有那么一個寂寞的野孩子,在夜半的笛音里,黯然神傷。
家在夾河的一個小村,距離隴海線不過10分鐘的路程。夜深人靜時,火車奔跑的聲音清晰可辨。常常想,這么晚了,為什么只有火車還不睡呢?
7歲那年,父親去棗園送葦席時順便帶我去看火車。雄偉修長的車身、軒昂的車頭、鏗鏘的車輪聲——這懾人的氣派令一個鄉下的少年瞪大了雙眼。車在小站???,有人下車,有人上車。我在以后很長的歲月里,總是反復地問父親,火車上的人都是從哪里來,又都是往哪里去。讀完了小學讀初中,讀完了初中讀高中,都是在夾河的一個小鎮上。我不知道我啥時候也能走出夾河,去坐一坐火車,帶我到遠方的某個地方。那個地方越遠越好,是塞北,是江南,是大漠,是草原——只要,和夾河的風物不一樣。
17歲那年高中畢業,我南下打工,終于坐了一次火車。車在京廣線上飛奔,雞公山、黃鶴樓、洞庭湖、衡陽雁,無盡的風光為我展開,滿眼的驚奇、滿心的快意,全然不知今后異鄉日子的艱難。在漂泊的歲月里我苦苦掙扎,在流浪的歲月里我默默期盼,我期盼著新一次的啟程和歸航,因為只有在啟程和歸航時才能坐上長長的火車。
火車只??績蓚€地方——故鄉和異鄉,這都是令一個男人魂牽夢縈的地方。所以,每每到了春運時,報紙、電視都紛紛感嘆農民工擠車的艱難,為農民工灑一掬同情淚。而我,卻對農民工既敬佩又羨慕,敬佩他們背井離鄉闖天下的勇氣,羨慕他們坐火車的快樂。
余光中先生說,坐火車是最浪漫的旅行方式。我的理解是,人在紅塵中呆久了,雞毛蒜皮縈于心,喜怒哀樂纏于懷,坐在火車上,兩頭都不搭現實,什么都可以想,又什么都可以不想,對人而言,的確是一件樂而忘憂的事。但世上沒有不醒的夢,世上更沒有永無終點的火車,你我皆凡人,坐火車,就像夢一場。
想起了土耳其詩人塔朗吉 的那首《火車》 :
要去哪里呢
美麗的火車
孤獨的火車
凄苦是你汽笛的聲音
令人記起許多事情
為什么我不該揮舞手帕呢
乘客多少都與我有親
去吧
但愿你一路平安
橋都堅固
隧道都光明
初發于2007年《讀者》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