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一種預(yù)知他人生死的超能力,
面對命中注定的痛苦和死亡,
你該如何表達你的仁慈?
昨晚看了一部電影,叫《通靈神探》,豆瓣評分不高,6.3分,好在我一般用暴風看電影,暴風里評價倒還不錯。電影講的是一部帶有通靈色彩的偵探故事,價值點卻落在愛、仁慈與死亡上,今天剛好看到“小道消息”公眾號馮大輝前輩推送的一篇文章——《最好的告別》也講到死亡,所以想從電影里挖掘一些東西,也是自己對死亡的一個思考。對于電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豆瓣簡介如下:
一系列手法怪異且毫無動機的連環(huán)殺人案讓FBI特別行動組特工喬(杰弗里·迪恩·摩根 飾)和女搭檔凱瑟琳(艾比·考尼什 飾)一籌莫展。迫于無奈,他們只得邀請隱居的通靈神探約翰(安東尼·霍普金斯 飾)重出江湖。
在追查線索的過程中,約翰賴以成名的讀取過去、感知未來的通靈能力接連遭到挑戰(zhàn)。藏在暗處的連環(huán)殺手(科林·法瑞爾 飾)好似開了天眼,不僅再度行兇,甚至在犯罪現(xiàn)場留下紙條,寫明警方的到達時間進行挑釁。
隨著案情逐漸明朗,約翰才意識到,原來這個連環(huán)殺手有著比自己更強的通靈能力,之前追查案情時所找到的“線索”,全是殺手故意留下的!就在這場靈能對決即將陷入完敗之時,連環(huán)殺手卻主動現(xiàn)身,將殺人動機與約翰痛苦的過去聯(lián)系在一起。
橫禍已至,通靈神探該如何面臨這場行至絕境的通靈對決……
為什么我要將這部電影和這篇文章放在一起討論了?
文章里有一段“一個癌癥晚期病人,難道必須要嘗盡所有辦法治療嗎?治療的過程給病人帶來的更大痛苦真的值嗎?能否讓病人離去得更有尊嚴一點,更平靜一點?”這段話簡直切中了電影的主題。電影里,擁有通靈超能力的反派,能預(yù)先感知未來,能感知他人必將面臨的絕癥所帶來的痛苦,出于仁慈,他選擇的是提前親手殺死這些人,讓他們生前減少痛苦,死后家屬得知事實時能稍微慰藉(當?shù)弥勒咭鸦加薪^癥,而意外的出現(xiàn)卻減少了絕癥帶來的痛苦,這對生者未免不是一種寬慰)。當然,這不僅能減少痛苦,反派說,他這樣做還能讓死者保留尊嚴,生者得到賠償。
反派獨白,嗯,是科林哦
尊嚴這個話題確實和死亡聯(lián)系密切。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看到,一些絕癥患者因為尊嚴問題拒絕各種各樣的管子插入自己的身體;因為尊嚴問題明知絕癥卻也不去治療直至死亡。所以常常在絕癥患者面前,他無法釋懷的就是尊嚴。而賠償這個話題,在謀殺或者意外死亡發(fā)生后顯得尤為重要。電影里FBI探員身患癌癥時日不久,反派故意將案件引導至另一場兇殺案,使探員因公殉職,最終得到一筆賠償,其妻子才能有機會將孩子培養(yǎng)進斯坦福大學。反派稱他所做的一切是出于愛和仁慈。
電影里的正派,一位同樣擁有通靈能力的白發(fā)蒼蒼的警探,在聆聽了FBI探員臨終前關(guān)于死亡的想法之后開始真正抵抗反派對死亡的仁慈方式。知乎里有對電影非常腦洞的分析,回復(fù)“死亡”給你查看鏈接,拋開電影本身邏輯上的問題,導演其實想和我們探討一些更現(xiàn)實的東西。
探員臨終前的獨白,嗯,帥氣的摩根大叔
這是兩種對待絕癥病人的態(tài)度,當然電影往往更戲劇化。影片里老者的女兒身患白血病,飽受煎熬,一開始告訴我們女兒是治療無效而死亡,而最終影片結(jié)束的時候鏡頭給出老者在女兒藥物里加了安樂死藥劑,親手解脫了女兒的痛苦。
老者的獨白,嗯,白發(fā)的霍普金斯
我對死亡的認知是從奶奶去世后才開始深刻。今年元旦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本來一個想家的問候電話立刻充滿了悲傷的氣息。然而事實上是,奶奶在兩周前就已經(jīng)去世了,家人和親戚都沒有告訴我。當時我沉痛的悲傷中還夾雜著埋怨,我生氣父母親沒有立刻告訴我奶奶病危和去世的消息。而在奶奶去世前的一周,老人家還用侄女的手機給我打了電話,滿滿的都是希望早點見到我。去年由于暑假實習沒能回家,已經(jīng)一年沒見面,而一年對于84歲的老人來說太長太長了,她知道她等不到見我了。那一周我斷絕了所有社交媒體和活動,用懷念和思考祭奠老人家的亡靈。這次跨年夜成了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天,直至現(xiàn)在,我對死亡不再充滿恐懼和拒絕,當我得知奶奶是安詳離世時,死亡又給我了許多慰藉。爺爺去世的早,而她老人家一生已經(jīng)很長,她做了很多事情,吃了很多苦,她在人生彌留之際沒有病痛折磨,死亡讓她得以永恒。
也許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yīng)有直面死亡的勇氣,無論是對自己的死亡還是對重要的人的死亡,這是一個過程,是生命成長的過程。我在這里寫下這句話,希望有一天我能做到。
微信ID:pmdudai,歡迎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