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五臺山有感:
作者:行者無疆
用腳步丈量,用心靈體會,有感五臺山。我隨行路歌戶外于5.15-5.17日穿越五臺山,一行36人,有的掛單有的扎營~第一天全程39公里,有的走了兩個臺,有的走了三個臺,有的走了四個臺,有的根據時間或體能原因在北臺或中臺就掛單了,還有走到了營地。第二天早七點集合出發南臺,全程17公里。有人繼續前行,有人就近朝拜,有人守營休整~好不開心快樂'!
通過五臺朝圣使我對人生更加清晰。人生與戶外爬山是一個道理,不外乎就是上坡與下坡。上坡時,費力,沿途會可能會有荊棘阻攔,你會口喘粗氣,流汗缺水,腿腳刺破,身體疲憊,然而,你的視野會越來越寬,越來越廣,每前進一步,你都會看到更美的景色。
走平坦路時,舒適,不會感到太多壓力。然而,你的視角只能停留在一個水平線上,領略不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別樣風光。
走下坡路時,容易,下勢的推力在后面推搡你,無須把握,省勁舒服,輕松愉快,,但你顯得迷迷糊糊,有些漂勿不由自主,忘勿所以,視野逐漸狹窄,可觀賞的景色越來越帥,你的天地無疑變的越來越小。
走上坡路要昂首闊步,走下坡路要謹小慎微;低頭走人生的上坡路,昂昂走人生的下坡路。
低頭走路的人,只看到大地的厚重,卻忽略了高空的高遠;抬頭走路的人,只看到高空的廣闊,卻忽略了腳下的艱辛與險峻。
走上坡路的人,會流下歡欣的淚水,①步一滴汗水,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坡路的人,會流下咸澀的淚水,一步一個悔恨,一步一個懺悔。
如果說走上坡路的路標是堅強,那么走下坡路的路標是軟弱;如果說上坡路基是崛起,那么下坡路的路基是沉淪。
上坡路與下坡路的區別并不是“坡度”大小或高低,它們唯一的區別在于你意志堅定與否。
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的人,如果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收到幾束鮮花和幾句贊譽就驕傲得不可一世,那他可能會原地踏步停止不前,甚至會走下坡路;如果一個正在走下坡路的人,某一日忽然發現自己的誤區,那他可能會幡然醒悟,并咬緊牙關走出靈魂的“百慕大三角”,從而走上那條雖艱險但卻有著光明前途的上坡路。
人生路上,道路越平環境越順,業績越豐,越要保持優患意識,居安思危,艱苦奮斗,不驕不躁。否則,“傾覆”、“沉淪”等滅頂之災就會降臨。
人生是不可能永遠雄居山頂的,有上山就有下山,有高升就有退讓,有上坡就有下坡。爬坡時,要有下坡的心情;下坡時要有上坡的心愿,人的心就平靜了,敞亮了。
驢友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