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商學院11月刊
2017商學院11月刊原文引用:
在2017年,雙十一“光棍節”開啟前夜,我們的新一期雜志也在狂歡的氣氛裹挾中來到讀者面前。
8年前的11月11日,淘寶商城,也就是現在的天貓,用“光棍節”的營銷噱頭開啟了“雙十一”電商節,最早的出發點只是想做一個屬于淘寶商城的節日,讓大家能夠記住淘寶商城;8年過去了,“雙十一”儼然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年度盛事,“光棍節”的影子慢慢淡去,買買買成了主打曲。
從2014年11月11日,阿里全天交易額實現571億元,到2015年的912.17億元,再到2016年,當天貓交易額不停翻閃最終定格的1207億元。2017年,阿里誓稱還要將“搞事情”進行到底,把天貓“雙十一”晚會打造成“新零售的奧運會”,將“雙十一”升級為娛樂超級IP。
不僅如此,京東的物流倉升級攻略、國美的“全民共享雙十一”搶跑、唯品會的“美美噠” 擊穿你的底價,都在提升“雙十一”的熱度,讓剁手族們大呼過癮。
不過,這還不是2017年雙十一“光棍節”狂歡的全部。我們想告訴大家的是,“光棍節”的真實面——單身人群,在這一年,他們也特別有話要說。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單身狀態的人現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甚至是我們身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單身正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生活狀態,高水平的城市化進程大大消除了單身者在多方面的不安全感,從而展現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態度。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城市化進程、高等教育普及率、文化環境及社會寬容度等對結婚率有較大的影響。從共性上看,發達國家或地區往往存在單身率較高的傾向。
中國內地曾經出現過幾次單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首部《婚姻法》帶來了全國的離婚潮;20世紀70年代末,知青為了返城紛紛離婚,引發了第二次單身潮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引發傳統家庭觀念的轉變,第三次單身浪潮來臨;到現在,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女性自主意識的提升,第四次單身浪潮逐漸顯現。
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的“未婚”人口到2015年底已經達到2億人,數量相當于俄羅斯和英國全部人口的總和。據咨詢公司歐睿匯編的政府統計數據,2012年以來,中國成年獨居人口增長了16%,達到7700萬人;到2021年,該數字將上升到9200萬人。在上海,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已經達到30歲,高于2011年的27歲。
這樣的人群和市場需求,也為更多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機。比如:10月初,國美就舉辦了一場名為“想獨居”的主題展覽。哪些領域可能會成為“單身經濟”的下一個風口呢?
我們來看數據分析下
2017商學院11月刊
如圖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單身的朋友們還是期待婚姻的,只是感覺自己還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并且也有不少的朋友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更加自由。(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自己安排時間看書、寫作、遛遛狗、積極學習提升自我價值來遇到更好的另一半。)
隨著我們的經濟不斷發展,男女經濟實力的不斷均衡,大家結婚的年齡也逐漸后延。根據數據統計,超過一半的人理想結婚年齡在25—29歲,也有四分之一認為是30—34之間。
2017商學院11月刊
那么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晚婚或者單身生活呢?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超過六成的人認為找到合適的伴侶是很困難的并且過半的人認為維護兩性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艱難,尤其是在這個誘惑繁多的世界。我們都知道在過去人們在過去結婚不僅是為了愛情也是因為彼此之間有更好的財富積累,而如今個人財富的增加、經濟更加獨立(女性尤為明顯),使得人們自由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大。并且現在結婚男方的成本越來越高,也是導致人們晚婚的一個原因。
2017商學院11月刊
從圖3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活娛樂方式也是很多種的,其中選擇學習讀書的朋友們越來越多,在這個知識付費的年代,人們越來越關注自我的個人成長。
2017商學院11月刊
從圖4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活更注重品質,舍得為自己消費,可以說單身領域這塊蛋糕越來越大,商家能否把握住這次商機呢?單身生活的質量會不會比結婚生活的質量更加高呢?
在此,筆者相信隨著單身人群越來越多,商家的逐步重視,單身朋友們的生活將會更加豐富與多元化,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