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上了久違的哈達瑜伽,今天早上起床就渾身酸爽,嗯,酸痛。
掐指一算,我竟然已經斷斷續續地練了10年的瑜伽了。從06還是07年開始,那時候我正在上研究生,學校的某棟教學樓的地下室,有個健身房,里面有瑜伽課。(好吧,又無可避免地暴露俺的年齡了)空間挺大,但也許因為在地下,空氣不大好。
那時候,“一塔湖圖”的論壇還沒有被封,我懵懵懂懂地去上了個免費的體驗課,發現自己的身體就像變形金剛一樣咔咔咔。。。而無法像老師一樣扭扭扭。。。于是第二天到論壇上想跟大家取取經,結果發現好幾個mm抱怨說:老師讓我深呼吸,我聞了一肚子臭腳丫子味!
。。。哈哈哈,我的瑜伽生涯(=我的運動生涯),就這樣喜慶地開場了。一晃十年。mm們,你們都還好嗎?
我認真地思考了一下(上帝不許笑),為什么我的第一個正兒八經堅持下來的運動,是瑜伽,而不是跑步(學校也有操場啊),而不是游泳(學校也有游泳池啊),而不是登山(學校也有登山隊啊),而不是。。其他Nn種可能?
我想,主要的原因,一是懶,二是饞,哦不,二還是懶。
從小就是個不愛動的妹子,喜歡看書寫日記畫畫聽音樂,但就是沒有一點運動細胞。不管文化課怎么呼風喚雨,一到體育課或者運動會的時候就溜邊沉底,讓我跑個400米接力賽,都像要了我的老,哦,小命。
這當然是個惡性循環,越不愛動,體質越差;體質越差,越動不起來;越動不起來,就越不愛動。。
好了,對一個體育盲來說,是無法奢望一開始運動就變成下面這樣的:
當然還是像這樣比較容易開始了:
嗯,我喜歡瑜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人一塊墊子,互不干擾,累了就躺下睡覺。。咳咳,我是說,累了就可以適當休息一下,絕對不需要勉強,超越自己的極限啥的。
于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參加過N個瑜伽班。畢業前在那個充滿腳丫子味的大課堂堅持了一段(我從前竟然有這么堅韌不拔么),工作后在廣州天津堅持了兩段,都是大課堂,回北京后轉投家附近的瑜伽小館,現在則在公司附近的健身房繼續鏖戰大課堂。
這中間,畢業,工作,結婚,換城市,生娃,換工作。
忽然間覺得很感動。無論我的生活怎樣波濤洶涌,回還轉折,總是有一個平行的時空陪伴著我,它的名字叫瑜伽。
于是,我想要講講在這十年間,它讓我體味到的,肉體與靈魂那些事。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上面這幅圖片里面的人,張惠蘭。
第一次聽說“瑜伽”這種東西,是在中央電視臺,看到她的欄目“惠蘭瑜伽”。那時候完全不知道這是干啥的,就記得有個穿得花里胡哨,臉上永遠掛著微笑的印度人(后來才知道其實是香港人),在大海邊,山林邊,各種美麗的地方,做著類似體操,但節奏又比體操緩慢的動作。
每次看到她的節目,總是很羨慕她腳下那塊大地毯:真漂亮啊!
。。。好吧,真是完全沒有get到重點。
好在我自己后來慢慢get到了,一點點,又一點點。打算分成下面幾個方面來講講我的體會:
呼吸和觀照
痛苦時刻的有意識放松
身體和心理的韌性
慢慢,漫漫
挺住,臉皮要厚
咳咳,最后這一點嘛,肯定不是惠蘭老師教的,但絕對有用哈(唱:多么痛的領悟~)
呼吸和觀照
是人都會呼吸。當然,除非你是個死人。(我怎么忽然古龍風起來了@_@)
然而,有意識的呼吸和無意識的呼吸,非常不同。
有人在晚上失眠的時候,會努力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像數小綿羊一樣,數呼吸的次數。數著數著,就睡著了。
有人在演講前緊張的時候,會深呼吸長出氣,心率就會自然降低。
沒錯,有意識的呼吸,非常容易讓人入靜。它就是你身體的節律。當呼吸與心跳脈搏相互唱和,和諧一致的時候,你的身體就像自帶高明指揮的合唱團,又順暢,又動聽,又美好,又陶醉。
因為呼吸這種東西是看不見的,當你搜索瑜伽或者瑜伽的照片時,首先看到的都是體勢。在初學瑜伽的時候,為了強迫自己的身體擺出某個體勢,我常常會憋氣,或者因為痛苦而亂喘氣。
慢慢才學習到,用呼吸配合每個動作的重要性。然后又發現,同類的體勢,有固定的呼吸模式。比如像下面這樣的扭轉體勢,一定是在吸氣的時候挺直脊柱,想上拉伸,然后在吸氣的時候進行扭轉。
然后,發現擺出漂亮的體勢并不是最重要的,擺不到位就不要勉強,先練習好呼吸和動作的一致性,持之以恒,忽然有一天,莫名其妙就擺到位了,而且并沒有那么痛苦。
那一刻,你會很想說:咦?
。。哈哈,記得在練習下犬式的過程中,頭一次頭能夠碰到地板的時候,我就是這種感覺。實在是相當美好。
關于觀照
上面這張圖是空中瑜伽。看似輕松愜意,其實對身體各部位的力量、柔韌性和平衡性要求都很高,屬于瑜伽中比較進階的練習。
有的人一踩上帶子就頭暈,我倒是不暈,但是手臂力量太弱,一碰到類似引體向上的動作,就狼狽不堪,連滾帶爬。。。
經過一番跟帶子和自己的搏斗,終于可以滾進帶子里面,或者坐在帶子上,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了。是不是很像姑姑?
其實,不一定非要像個蠶寶寶一樣,裹在繭里,才可以觀照。
任何時候,閉上眼睛,放緩呼吸,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哪怕是在人潮擁擠的街頭,或者摩肩接踵的地鐵上,都可以進入自己的小世界,好好觀照一番。
觀照,有點像坐禪。
所謂眼觀鼻,鼻觀心,所有的注意力從外界全部撤回,只放在自己的身體、呼吸和意識上。
我自己覺得,最容易感知到觀照狀態的,是人的頭皮。現在你就可以試一下,閉上你的眼睛,有意識地展開眉心,放松頭皮。是不是感覺本來頭皮中央有一根線,向上緊緊拽著它,把它繃得像把撐開的雨傘;而有意識地放松之后,它就一點一點如同從水里撈出來的水母,扁扁的,軟軟地塌下來了。
然后,你可以按照從頭到腳,或者從腳到頭的順序,讓意念一塊一塊地移動,每移動到一個部位,就觀察這個部位的狀態和感覺。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這么喜歡皺眉頭,原來自己的眼睛有點疲倦,原來自己的肩部很酸硬,原來右手腕有點隱隱作痛。。。原來左邊的鞋子有一點點磨腳。
非常仔細而耐心地觀照自己,你甚至會感覺到左邊胸膛的跳動:原來我的心臟,一直都在跳!(廢話)
在瑜伽課的最后,都會有一個躺在地上,或者盤坐著的語音冥想。跟隨著語音的指引,用意念把全身上下走一遍。這個過程,和現在流行的“正念冥想”非常類似。
如果能夠進入深度的觀照狀態,很容易就在墊子上面睡著了。但我非常沒有悟性,一般過上幾十秒腦瓜子就開始胡思亂想,各種劇情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非凡,不停地走神。
就算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冥想練習,緩慢地提高,也還是無法做到完全清空大腦。
一開始,想要強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語音上。完全不行,腦袋里面的各種聲音圖像一會兒冒個泡,一會兒過個街,完全無法集中。
后來,又想強迫自己的大腦停止胡思亂想——BUT,這樣更糟糕,感覺自己就算閉上了眼皮,也還是在睜大雙眼,緊張地監視著腦海中隨時可能出現的新泡泡。而新泡泡一出現,我的意念就又被它們帶去了四海八荒。。
后來的后來,又雙想到一個辦法,把自己作為自己的觀察者,獨立出一個“我”來,在大腦的角落,旁觀著各種泡泡。背景可以是星辰大海,也可以是夜空低云,不管泡泡如何折騰,這個“我”都巋然不動,只是當看到它們來時,輕輕伸手再把它們推回去。整個過程就像打太極拳,行云流水,溫和舒緩。
終于清凈了。
以前非常不懂兩句話,
一句是:我是我的觀察者;
另一句是:人是身,心,靈的結合體。
當這個獨立的“我”慢慢出現之后,我就忽然恍然大悟了。它是第一句話里面的第一個“我”,是第二句話里面的“靈”。
也許你聽說過一個詞叫“靈修”,修煉的就是這個獨立于身心的“我”。
呼,說得有點深了。但瑜伽里的語音冥想,確實是我自我觀照的啟蒙老師。
說了這么多玄玄的東西,講點實際的好處吧。慢慢學會和自己腦海里各種狼奔豕突的思想相處之后,放松和入睡會非常快。
比如晚上睡覺的時候,閉上眼睛,放松頭皮,推開大腦里面各種泡泡,很快就不知不覺睡著了(是在“推”的過程中就睡著了,因為泡泡理論上是推不完的,只要和它們和平共處就好了)。
白天如果開了一個高強度的會,回到座位上的時候,深呼吸幾次,有意識地放松身體和精神,清理思緒,很快就能回復到平靜的正常狀態。
反復地練習很久之后,會感覺到有緩慢的“自動化”趨勢,有意識的意念一部分變成了下意識,不需要刻意控制,也能自動發揮作用了。真是形勢竊喜人啊。
好了,觀照就講到這里吧。
痛苦時刻的有意識放松
想讓僵硬的身體回復柔軟、有彈性,拉伸和展開的動作非常有用。
尤其是長期坐辦公室的人,整個身體呈現有點向前佝僂的體態(想象一只大蝦),頭有點往前探,雙肩向前扣,背有點駝,胸骨略向后凹陷。
長期不活動肩部的人,上年紀后得肩周炎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可以伸手舉過頭頂,手臂貼耳朵,然后彎曲手臂,試試手掌是否能摸到背心。再將另一只手臂向下向后貼到背部,看兩只手能不能在背心處扣在一起。如果兩只手離得還很遠就無論如何動不了了,說明。。。你(的身體開始)老了。
可以自動忽略括號里面的字,嗯。
其實這是一個常見的開肩和開胸動作。肩膀打開的同時,會感覺到胸骨被迫向前凸出并展開,凹陷的胸腔被整個撐起,仿佛肺容量都變大了。
HOWEVER,對于肩膀和胸骨僵硬的初學者,這絕對是一個痛苦的動作。尤其是當老師走過來,用手按壓你上方的胳膊,幫(強)助(迫)你的兩只手可以在背后扣上的時候。
并且一邊按,一邊還喊著川江號子:放松!放松!再放松一點啊!
那一刻你一定齜牙咧嘴,臉皺得像個核桃,一邊在心里暗罵:MD,這么痛,能放松嘛!有的人直接就叫喚上了,哎喲哎喲,哎呀哎呀,像殺豬,又像生孩子。。。
咳咳,其實豬并不多,大部分的人,像我,都還是咬牙默默忍受著老師的魔爪。
在剛開始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在這樣的時刻,都是憋氣忍受,堅持捱過去。后來慢慢才發現,其實這是最容易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點,越是保持正確的呼吸,并且有意識放松,越是容易借助老師的圣(魔)手(爪)達到飛升上仙的境界。
。。嗯,我是說,在痛苦的時刻也保持放松,還真能。
如果你有在屁股上打針的經驗(會有人沒有么)就會知道,一旦過于緊張,屁股上的肌肉就變得繃緊,針頭扎進去格外地疼(護士:廢話,硬得像石頭,我不使點勁行嗎)。而如果你管理好這種情緒,用意念放松那塊肌肉,反而整個過程很快又不是很疼地結束了。
經常聽樊登讀書會的小伙伴們,應該也記得,樊登在講好幾本書的時候都提到過,緩解痛苦,與痛苦相處的最好方式,不是對抗,而是把它作為一種物理神經現象,用心靈去感知它,在接受它存在的前提下,和平共處。
在瑜伽里也是一樣。當有些痛苦的時刻來臨,就馬上動用自己的意念,感知最難受的那塊區域,對它進行有意識地放松(可以在心里默念“放松,松”)。而一旦放松下來,拉伸或展開的動作就到位了,注意保持好呼吸的頻率,稍微堅持一小會兒,再放松全身,你會感覺整個身體“開”的幅度又大了一點,仿若新生。
長期堅持下去,你會發現,這個習慣會慢慢從瑜伽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對任何其他的痛苦,你的耐受力都增強了。在很多難捱的時刻,你都可以選擇自主放松,與艱難和平共處。
身體和心理的韌性
練習瑜伽的過程,既鍛煉人的身體韌性,又鍛煉人的心理韌性。
身體的韌性不用多說,簡單直觀,誰誰都懂。
而心理的韌性是隱形的,難以直觀看到。如果讓一堆人隨機地站在一起,除了能看到高矮胖瘦之外,完全看不出來誰的心理韌性更強大。
而當情況稍微極端一點,就可以看出區別了:
瑜伽里面的開胯練習,誰說不痛苦我跟它急。因為從小沒有練習過舞蹈之類需要劈叉的運動,我在這方面完全是零基礎。而且因為之前游泳的時候拉傷過大腿內側,很容易在練習開胯的時候觸動舊傷,所以一直不敢太用力壓腿。
所以一直到現在都無法開到180度,但通過長期的練習,可以做到在自己的極限處,感知痛苦,長時間保持。
一邊深呼吸,一邊感受著痛苦,一邊看著汗水滴到額頭下面的地板上。全神貫注,心無雜念,非常辛苦而清醒地堅持過每一秒。
剛開始練習的人,一般堅持不了多久就趴到地上,或者滾到一邊躺著。
而長期練習的人,不管動作幅度大小,都可以在極限處,咬牙保持很長時間。
當老師終于說停!的時候,慢慢將身體收回來,精疲力竭地趴在地上休息一會兒,覺得自己身體和心理的韌性又成長了一點點。10秒鐘之后,體力慢慢恢復,又可以卷土重來,繼續練習其他的動作。
除了這個,還有很多其他可以錘煉人韌性的練習。如果覺得不夠,盡管可以找老師申請更難的動作。(老師:嗯?來,讓我折磨一下)
更能忍耐,更能堅持,更不怕出丑,更關注自己的成長而非與他人的競爭。
這是瑜伽教給我的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不再脆弱,從玻璃珠,變成橡皮球。(來,盡管拍)
在瑜伽和其他健身的課堂上,我見過很多堅韌的“同學”。他們默默堅持,和我一樣揮汗如雨地挑戰自己的極限,每次課進步一點點,一點點,再一點點。也許這一次比上一次,只是多伸展了一毫米,多開了不到一度,但大家都在持續努力,不懈堅持。
有的時候犯懶不想去上課,想想去了就能看到他們給自己打氣了,就還是去了。
看到你們,真好。
慢慢,漫漫
挺住,臉皮要厚
如果有人問:做好瑜伽需要多長時間?答案是:一輩子。
其實無數其他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多長時間?一輩子。
減肥成功需要多長時間?一輩子。
學習需要多長時間?一輩子。
。。。
。。。
過好人生需要多長時間?一輩子。
而一想到一輩子,是不是忽然覺得,哇,原來還有好多年可以慢慢練習和進步。
所以不用著急,反正還有一輩子。不用沮喪,也許過上幾年就進步了。不用得意,說不定過上幾年你又胖了。
加油吧!反正每天都有新的打擊。
保持微笑,和厚臉皮。
一起前進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