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船
? ? 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幾座山,特別是男人。他們走南闖北,見的世面多,更應該心胸寬廣,器宇恢弘。然而天下名山多矣,窮盡一生恐怕也走不了幾座。捜盡奇峰打草稿,終究是一廂情愿。再說有的人即便走了許多名山大川,也不見得眉宇寬闊了多少。所以應該擇其精要,一葉便可知秋。我想,要進取大事業,獨辟大境界,只要心中有這樣的幾座山便可足矣!
? ? 首先在我們的心中應該有一座圣山,象喜馬拉雅山那樣莊嚴肅穆,那樣神圣。人不能沒有信仰,我們的心靈殿堂不能沒有形而上的東西,否則與飛塵鳥獸何異?而這座圣山自然要有他的高度,不僅能夠接引靈魂,安頓心緒,而且還能開悟智慧,指引道路。總之能夠讓我們的靈魂從此高尚起來,讓我們對萬事萬物有所敬畏。人要是沒有敬畏之心,什么可怕的事都能做出來,后果很嚴重!一般來說,靈山圣地大都地處偏遠,很少在鬧市區。那么我們就應該向那些虔誠的苦行僧學習,做好長途跋涉的準備。無論是非洲的乞力馬扎羅,還是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我們都要勇敢地聽從使命的召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雖九死而無悔。我們要相信:信仰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 ? 其次在我們的人生經歷中還應該有座雄偉的高山。他雄渾博大,巍峨壯麗。既有氣沖霄漢的氣概,又有泰山壓頂的力量。時而危巖聳立,時而化險為夷。時而雙峰對峙,時而一峰獨秀。我想,在逶迤千里,氣勢磅礴,千江奔涌,萬山朝拜雄偉的山峰面前,任何稍有血性的人都會蕩胸生層云,肋間生出一股大丈夫志向。一夫當關有何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此乃古今成大事業者必備的干云豪氣。無此魂魄者,還是奉勸回家當一輩子田舍郎吧!然而做為生活在山下的我們,大多是看不到地平線的,而且還會迷失方向。即便是生活在高地上的人們,看到的也不過是丘陵溝壑,小河彎彎。但是你若登上了最高處,那可真是“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心中頓時會涌起江山多勝跡,我輩復登臨的慷慨豪邁之氣!男人的心不能太小,男人心中的山也不能太低!否則就沒有格局。你看人家曹孟德登高一望,就是滄海橫流,山島奪目,而且還能在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的變幻中看到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是何等的襟懷?魏武揮鞭,大丈夫當如是也!
? ? 除了這兩座山,我覺得還應該有座秀麗溫婉的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仙者,靈性也。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正好用來抒發千古之幽情。茂林修竹也好,曲水流觴也罷,都可以獨坐幽篁,彈琴長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好山好水一定要溫存她,體恤她,讓她與我們的詩情畫意水乳交融,否則便辜負了這錦繡江山!而這樣的山、這樣的水一定要溫潤,一定要象江南女子的手那樣柔軟,好為那些報國無門、流落江湖上的仁人志士留下一個溫柔的所在。無情未必真豪杰,只有紅巾翠袖,才能慍英雄淚。英雄總有失意的時候,何不為自己找一個縱情山水,遍栽五柳的好地方?采菊也好,種樹也好,只要云深不知處,只要明月松間照,那就完全可以高臥南山,濯足萬里了。什么不知有漢,什么無論魏晉,與我何干?至于要不要東山再起,那要看皇帝老兒肯不肯夜半虛前席了。其實,梅妻鶴子,做山中宰相,豈不甚好!你看那些曾經坐擁江山,總攬天下的亡國之君,在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之際,想找個容身歇腳的地方恐怕也是難上加難。我想即便是殘山剩水、古卷青燈,也遠勝于倉皇辭廟,垂淚對宮娥吧!這千古的悲涼怎能一江春水向東流?所以就讓江山留與后人愁吧!
? ? 另外,如果因緣具備,水到渠成,最好再應該有一座道山,佛庭道觀皆可。既然入世不能平天下,那就出世尋找清靜無為吧!所謂內圣外王,也終是塵埃之物!再說塵世上混得那么久,就應該早點回家,給疲倦的身心找個安放所在。好聽的叫看破紅塵,說不好聽的叫遁入空門。遁者,逃也。其實,藏身深山古剎,息影碧水林泉,聽那暮鼓晨鐘,過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好日子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至于是風動、旗動、還是心動,有誰知曉?人生早晚都要斷、舍、離,這只是個時間問題。佛入地獄,我出紅塵,這才公平!雖然世上修行法門有萬萬千千,但若掌握進、退二字之精要,便思過半矣。
? ? 最后我想說世上的山很多,然而能裝進心中的并不多,也就這么幾座。至于仙山瓊閣,海市蜃樓大概都在藏在道家的石渠寶笈中,終屬虛無縹緲之事,尋覓不得。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可是,古往今來又有誰能夠見得到神仙的真面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