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談談價值投資與人性。價值投資者其實是一些有著共同特質的人。見過的價值投資者多了,很多人都會問價值投資人是不是有一些共通的、特殊的品性?因為價值投資人看上去大多都是很類似的人,擁有非常類似的特質。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一直說,決定一個價值投資人能否成功的因素不是他的智商或者經歷,最主要的是他的品性。
品性是什么呢?品性可能就是一個人的特質。越是有投資經驗的人就越會覺得有些人不太適合做價值投資,有些人則天生更適合。價值投資者四種特質第一種是比較獨立,看重自己內心的判斷尺度,而不太倚重別人的尺度。這一點最重要的表象就是不在意外在、虛榮的東西,也不太以他人的標準來評價自己,所謂寵辱不驚、呆若木雞。
第二種是能夠做到相對比較客觀,受情緒的影響相對來說較小。不是說沒有情緒,而是說能夠區分什么是情緒,什么是理性,盡可能不讓情緒去干擾理性,例如大敗或者大勝之后暫時不做決策。
第三種是既要極度地耐心,又要非常地果決,這是一個矛盾體。沒有機會的時候,他可以很多年不出手,而一旦機會降臨,又一下子變得非常果決,可以毫不猶豫地下重注。第四種就是對商業極度的喜好,不是為了賺錢,就是單純喜歡研究商業、研究商業規律。查理芒格為什么可以持續一生這么做,就是他對于商業有極度強烈的興趣。巴菲特和芒格一直強調講商業頭腦,商業頭腦就是對生意的強烈興趣,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價值投資有時候甚至被認為是一種信仰,因為它確實體現了一種價值觀——不愿意去剝削別人,也不愿意玩零和游戲,只愿意在自己掙錢的同時,也對社會有益。不愿意去做一個完全靠賭博掙錢的人,所以有投資大家說下次當看到投機的人時,不用跟他說“祝你好運!”,因為他不可能一直都好運,你應該說“玩得開心點兒!”大家到賭場去玩,其實就是去買高興,你花了錢都不能玩得開心,那這錢就白花了。很多人回來之后情緒非常低落、抑郁,那就白去了,更怕的是變成賭徒了,最后輸得一窮二白。如果你只是當作去賭場玩一下,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的價值觀念不是賭徒的價值觀念,那你就要在股票市場上遠離賭博,不懂的東西絕對不做。懂的事情就是你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以極高的概率預測正確的事情。如果不能滿足這個條件,你寧可不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價值投資確實體現了一種價值觀念,可以說是一種信仰。
如果是一個信仰,就必須要得到驗證,過程中還得經歷一下絕望的考驗,同時感情一定會上下起伏,至少在剛開始時是這樣。但逐漸地會真正把價值投資變成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波瀾起伏逐漸變成了榮辱不驚。由強烈的對生意本身的興趣帶領,慢慢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能力圈,然后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游刃有余,之后就可以心無旁騖,遠離其他雜音的干擾。真正成功的投資人,大多數都離金融中心比較遠,而且離得越遠,業績越好,比如說巴菲特就在奧馬哈。那些聽起來“高大上”的交易理論其實都是雜音。為什么叫雜音呢,因為投機最終的凈結果是零。只要記住這個零和概念——投機的凈結果都是零。記住了這一點,下次再碰到那些“高大上”的說法,你就可以把他們當作市場先生。你會發現,格雷厄姆對于市場先生的形容其實還是很貼切的。
價值投資確實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讓自己時刻都在學習新鮮的事物,感受到自己的見識、判斷力真正是復合性地在增長。所以不僅能體會到資產回報復合性的增長,還能夠體會到自己的能力、學識、見識,都以復利的方式增長。在投資這個行業中,能同時看到兩種現實生活中不常見的復利增長現象,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有價值投資大家年輕的時候一直在追尋人生的意義,后來他漸漸悟到其實人生真正的意義就是追求真知。因為真正的真知可以改變生活,改變命運,甚至可以改變世界。而且人和其它我們能觀察到的事物、和客觀世界完全不同。人可以通過學習,從完全無知變得博學;人可以通過修身養性,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人還可以創造出這么多以前根本無法想象的新事物。投資,尤其是在正道上的價值投資,其實就是一個人的熵減的旅程。
價值派常常失效價值投資有一個極其明顯的特征,就是常常失效,每隔幾年市場上就要質疑或者嘲弄巴菲特、也質疑或嘲弄價值投資,這一現象在過去一直出現。每隔幾年,市場上就會出現一波雞犬升天的行情,那時冷門股、垃圾股也會一飛沖天,而符合價值投資標準的很多藍籌、成長股卻一動不動升值跌跌不休,價值投資是否有效的聲音就會響起來。價值投資之所以長期有效,原因正在于價值投資常常無效。價值投資如果時時有效,大家都擠到這個地方,也就沒有投資價值了。所以當價值投資形成高度共識之時,也就是市場風格切換之時。價值投資,不會擁擠,是因為好事往往多磨,很多人并不覺得價值投資好,很多人并不能從時間上等待,也不能從認知上建立。可以說價值投資的常常無效是確保長期有效的保證。
簡單總結一下:今天我們談了價值投資者的四種特質,獨立、客觀、耐心與果斷、極度喜好商業。闡述了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也論述了價值投資常常失效,這是保證價值投資長期有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