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廣州市方圓實驗小學一年級五班的一位家長在微博爆料:2019年12月10日,自己患有哮喘的女兒受到主任劉妍的惡意體罰,導致女兒吐血病危,而且涉事向自己索要6萬塊錢的“照顧費”和高檔禮品。不僅如此,涉事學校偏袒老師,導致自己維權無門,無奈自己網上求援。
說實話,前天剛看到這位家長的微博時,作為一名父親,我確實對此事感到無比的憤怒。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位家長的微博確實極具煽動性,有圖有真相,鮮紅的血漬配上孩子慘兮兮的表情,讓人看了不得不對這位“人渣”教師怒火沖天;另外的憤怒是作為普通人對這種小人物維權無門的同情,這從頭至尾都是一名小人物維權無門被欺負的典型案例。
應該說,這條“維權”的微博是極其成功的。而且不到一天的時間閱讀量就超過了600萬。
然而,事情很快就得到了反轉。
5月31日凌晨,廣州白云公安的通報,發帖人劉某(微博名:小島里的大海)承認其女兒因遭體罰吐血、凌晨2時被老師威脅毆打、送老師6萬元等情節,系其為擴大影響而故意編造的謊言,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跡”實為化妝品和水,其女兒目前精神狀態良好。據接診醫院反映,就診過程中患者及其家屬均未提及哮喘病史和吐血的情況,目前亦無法提供其女兒哮喘診斷的有關病歷證明。當事學校已于2019年12月12日暫停劉妍班主任職務,并對其進行全校通報批評、免去品德學科科組長職務等處理。
對了,這位家長目前已經被立案調查并被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從各方的通報和調查來看,涉事教師有沒有體罰學生?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根據廣州市白云區教育局的調查,2019年12月10日,劉妍老師因學生違反學生管理紀律,以班規為由讓劉某女兒等5名違紀學生跑10圈。視頻監控顯示,劉某女兒于當天14:55開始慢跑第1圈,跑跑走走停停共完成9圈,15:27離開操場,15:35至16:30上思政課和自習課時無異常狀況,16:30放學后在校門由劉某接走,監控視頻顯示劉某女兒身體和精神無異常狀況。
為此,學校已于2019年12月12日暫停劉妍老師班主任職務,并對其進行全校通報批評、免去其品德學科組長職務等處理。
可以肯定的是,劉妍老師確實對學生進行了“體罰”,但這種體罰夠不夠得上被免去職務而且還要被全校通報批評?這或許不是任何人都能說清楚的。
如果夠不上,那么這種處罰是僅僅是由于家長不滿,還是另有他因;如果夠得上,請問相關的依據又是什么?
一直以來關于教師的教育懲戒權(既老師有沒有對學生進行懲戒的權利)的爭論就沒有斷過。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
我還記得小時候被老師挨打體罰那是家常便飯,如今的情況是,教師對自己的學生是又愛又怕,敬而遠之。
其實,教育懲戒權最大的問題不是該不該有,而是其限度如何被限定。
作為家長,我們既希望老師能夠管教孩子,卻無法容忍對孩子的任何體罰。這不家長是一句簡單的理解就能解決的。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學校和教育部門一旦遇到事情,只要家長鬧一鬧,哭一哭,背鍋的必定是處于弱勢的教師。
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法,嚴重傷害了教師,讓他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直處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狀態。
長此以往,以后還有哪位老師敢管孩子?誰還會去管自己的孩子?作為老師,也許對學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裝糊涂搞所謂的“快樂教育”,騙你騙我騙大家,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結局。
可問題是,這種“諧和”的表象之下,傷害的終究是我們的孩子,是作為我們整個社會進步根基的教育事業。
要解決教育懲戒權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教育部門要敢于強硬正視無理取鬧的家長,為那些在合理范圍內行使懲戒權的老師們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