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寫過很多作品,但唯獨這篇《殷寶滟送花樓會》是她認為寫的太壞的一篇小說,甚至一度不愿意將它收錄進自己的小說集。
這是一篇寫小三的文章,也是爭議很大的一篇作品,因為有報道認為,這篇文章中的男主人公羅教授,影射的是傅雷。
甚至有人曾向傅雷的兒女求證這件事,并得到肯定的答復,這個文章的主人公原型叫做成家榴,確實與傅雷有過一段交往。
而這段韻事在張愛玲的筆下也被她用第一人稱寫成了一個故事。
寶滟這個名字,你第一印象就想起了上海弄堂里那些風情萬種的女人,穿著婀娜的旗袍走過青石板路,連那路都被她踏出了一絲旖旎的味道。
張愛玲筆下的女主人公一向都是美的十分有特點的,比如葛薇龍,比如顧曼楨,比如殷寶滟。
她極美,“美的落套,貓臉圓中帶尖,”是有名的校花,喜歡演戲,有一次跟著朋友蹭課而認識了迷戀莎士比亞的羅教授。
事實證明,羅教授更迷戀的是莎士比亞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在課堂上這樣跟學生開玩笑,“啊!因為莎士比亞知道十四歲的天真純潔的女孩子的好處!啊!十四歲的女孩子!”
因為這句話,殷寶滟與羅教授結了緣。
她開始頻繁的登上羅教授的家門,用補課、借書的名義,與羅家保持了六年的關系。
作為文學大家,張愛玲的文字總是在不動聲色中醞釀著情節的發展。
大家小姐殷寶滟、美麗、俏皮、有優越感,羅教授呢?自戀、固執、有一個混亂的家,一段不滿意的婚姻,以及一個乏味的妻子。
張愛玲描寫羅教授的妻子,用了非常妙的一句話:
“寶滟不由得回過眼來看了潛之一下,很明顯的是一個問句:‘怎么會的呢?這樣的一個人……’”
一個有優越感的小姐對一個貧婦的鄙夷就這樣生動的展現在你面前。
殷寶滟堂而皇之的來往羅教授的家里,一邊靠近這個婦人的丈夫,一邊嫌棄著這個家庭。
這是一個矛盾的第三者,她既沉溺于羅教授對他的愛,又怨恨著他的家庭對他的束縛,同時又對羅家的幾個孩子有著負罪感。
這樣患得患失、若即若離的心態讓殷寶滟痛苦不已。
她抱著一束花去看張愛玲,向她講述自己的矛盾和痛苦,于是就有了這篇《殷寶滟送花樓會》
張愛玲在最后卻用了這樣一句話結束了這個故事。
殷寶滟說,“不過你不知道,他就是離了婚,他那樣有神經病的人,怎么能同他結婚呢?”
這是一個如此清醒的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