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6日儲運戶外石板臺環走,總長10公里,爬升海拔800多米,參加人數20。
行車路程有50公里,穿過幾個村莊,沿途道路修建在山水之間,一側是高高的連綿不斷的山峰,火紅的爬山虎演示著它們的頑強,爬滿了峭壁;另一側是河灘,青青河水靜靜的流淌,很是養眼。
到達山腳下,原本一路陰沉沉的霧霾天,這里確是藍天白云,地面有大片的石板,腳下有寬寬石子路,步行向上,一路的歡聲笑語,其中有幾位熟悉的,有一面之緣的,有幾位第一次見的,大家裝備齊全,登山杖雙肩背,大號水壺,幾位攝影師背著單反。
我也算是鼓足勇氣報的名吧,約了三個女伴都沒時間,也只能自己單獨上陣了!
路兩側山上長滿了樹木,秋季紅黃綠相間,煞是好看,走進才看出黃黃的是杏樹和桑樹,紅的有楓葉有春樹還有山楂樹,綠的有棗樹、灌木和一些不知名的小樹,都是純美的自然風光。
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就有人驚叫有酸棗,抬頭紅紅的大大的酸棗掛滿了枝頭,棗子在八月十五就到了落桿的季節,十月中旬大多數棗子都熟透落地了,這里氣候偏冷,還是一片碩果累累。
為了幫我們摘棗子悠閑的胳膊還付了點輕傷,我們把隊旗鋪在棗樹下,合力拽過粗大的樹枝,哪里需要一個個的摘,一串一串的,一手用力拽著樹枝,一手一擼一大把酸棗落入隊旗上,過癮啊,在我們摘得不亦樂乎時,手臺里領隊呼叫,怎么沒跟上,我們雙手都沒閑著,哪舍得松開剛剛拽過來的大樹枝,不用手臺用嘴喊道:“摘,摘酸棗呢”,過了一會兒手臺里又是連續呼叫,看來怕我們幾個掉隊,我們只得匆匆收隊了,追趕隊伍。
緊接著路開始爬升,變成窄窄臺階路,我們也加快速度,大約爬了15分鐘看到了隊尾。
我好久不爬也真是氣喘吁吁,我深深地吸氣,慢慢的吐氣,調整著,走的快,又都是臺階路,肺活量有點跟不上,沒敢放慢腳步,繼續前行。又過了大約半個小時,看到一片松樹林,高大挺拔,是秋--把他們渲染成一片金黃色的海洋。
大部分人馬在此松樹林中采蘑菇,個頭很大,可惜有點熟過了,采了不少估計不能吃了。但并不影響大家爭當采蘑菇的小姑娘!
又繼續登山,路邊有用石板搭契的小屋,看著結實好看,這里叫石板臺果然名不虛傳,路邊腳下能看到1米多長50--60厘米寬,的青石板,吃午飯時我就搬了一小塊,平平整整的被太陽曬的暖暖的青石板當板凳。
每個人自備干糧,鋪上桌布聚在一起野餐,有面包香腸,酸豆角,醬牛肉,小肚,自己烙的雞蛋餅,玉米餅子,煮雞蛋,小西紅柿,各種小咸菜,很豐盛,飛天和一米都帶了鵪鶉蛋,奇怪的是飛天的顏色深,一米的白白的,一米自己敲開準備吃,驚叫道:“我的鵪鶉蛋是生的,忘記煮了”,我們一片哄笑,好可愛啊!
我們吃聞樂的北戴河蘋果,據說是他家夫人特意洗好切好給帶的,小佳還帶了一壺小米粥,更有趣的是農家樂帶著船工,偷吃生芹菜,你們是兔子變的嗎,他們有自己的養生之道啊!
吃完飯,帶走了每一片垃圾,是必須的,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美好不能破壞!
繼續向東環穿,層層梯田映入眼簾,紅紅的山楂樹,點綴著油畫班畫面讓我陶醉,其實是人在畫中游卻渾然不知,我們腳下就是美麗的梯田,要是在對面山梁上看……我們就是油畫里的一景呢!
路邊一顆顆山楂樹,高處掛著紅紅的果子,我撿起地上的嘗了面面的不酸,清新回甜。
轉過一道道山梁,出現更多的山楂樹,密密的果實像滿天星般掛在樹梢,我們來到就近的兩顆,伸手就能摘到,一看地上已經落了不少,到了季節了一碰樹枝就稀里嘩啦的往下掉,我大聲說:“撿吧!誰還摘啊!”
旅途好身手上樹搖晃,滿天飛的山楂在空中飛舞!我們驚叫著,歡呼著,山楂落在頭上身上,這時大家慌忙用手胳膊遮擋在頭頂,快樂的叫喊聲響成一片,我急忙掏出手機定格了這一瞬間!
每次看到這張照片我都忍不住偷笑,納新的狼狽,磊的淡定,新手的措不及防……空城的豪邁----讓山楂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磊的經典語錄:“一不小心一屁股坐了一百多個山楂!”……好大的PP,腳下到處都是不敢挪動步子,就這樣還被我們踩壞了不少呢!滿載而歸,小小的三月撿的不想走,小佳她們到的晚些,撿的可不慢,一會兒就一大兜子了……
回程還有6公里程呢,沿著半山腰的羊腸小道行走,有一處山脊被雨水沖刷出七八米寬的滑坡地帶,都是松動的碎石板,一不小心石板會下落,剛好下過雨又濕滑,經驗豐富的聞樂先生給我們探路,走在前面腳下一滑,有驚無險,我們就繞過此地,大家都加了十二分小心順利通過。
下到山谷,一馬平川的大路,一路到達停車處,滿載而歸,有美景,有美食,有驚喜,有驚嚇,更有歡樂友誼。
用蘇軾一句詞:人間有味是清歡!表達我們這次不平凡的 ? 石板臺山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