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的時候,我家的網絡卡出翔了(一定是隔壁的小哥又在偷偷下小黃片,超生氣)
就差那么0.01秒,我就要放棄觀影了。慶幸自己未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這部黑色幽默喜劇片,真的很值得一看~
豆瓣有個排前的短評是說”不知道好笑在哪兒...“
這部片定位為喜劇片絕對是正確的。它不屬于嘻嘻哈哈、鬼馬無厘頭的喜劇,而是那種荒誕病態的,把痛苦與歡笑、荒誕的事實與平靜得不相稱的反應、殘忍與柔情并列在一起的黑色幽默喜劇。
喜劇很多時候的核心是反諷及審視這個社會。就像我們小時候看周星馳的喜劇,大概只知道哈哈大笑,覺得特別好笑特別逗,可當你長大了,再重溫星爺的電影,有時候你真的是要哭出來。
《杰出公民》豆瓣8.6
--高能預警,以下含劇透部分--
影片的開場就是丹尼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看似清高的獲獎感言,也可以看出丹尼爾并不會被成功沖昏了頭腦,反而是擔憂自己沒有成名前的那種寶貴的棱角。
獲諾貝爾獎后的五年間,無數的頭銜和榮譽勛章接踵而至,但他都鮮有參加。這并沒有帶他抵達成功的終點,反而將他置身于更多新的痛苦。
成名后應接不暇的社交活動占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他甚至沒有正經的寫過文字。這種處境對于一個作家來說是致命的。
這時,他收到來自家鄉“薩拉斯”的邀請,想任命他為當地的“杰出公民”。這是一個十分偏僻的小鎮,就像他自己說的,離開那里是他這輩子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
即使他自己不想去承認,但事實上,他創作時的大部分靈感是來自于那里。他需要放空自己,找回創作的靈感,思考再三,他最終收下了這份邀請,前提是不驚動任何媒體記者。
接著,這場荒誕之旅便引發了一連串啼笑皆非的遭遇。
從下飛機開始,接機的是個肥頭大耳的小哥,開的不是豪車就算了,還是輛破車。結果車壞在半道上了,最慘的是。司機和丹尼爾都沒有電話。兩人只好等待救援,臨近傍晚的時候,,丹尼爾無奈之下拿出自己的書生火。
并自嘲:“為了生存,焚燒我自己的書”。
第二天早上,肥頭司機還毫不猶豫的拿起了燒剩的書,去上廁所。拿諾貝爾作家的小說去上廁所,小鎮居民的愚昧和無知,讓車上的丹尼爾一臉無奈。
好不容易到了家鄉,還沒顧上休息,行程就被安排的滿滿的。
市長還安排了一個“高逼格”的歡迎儀式,和選美皇后站在消防車上隆重游街。
電視臺采訪他,其實是裝模作樣,借他的名給某飲料做廣告。
遇上自己的好兄弟,還一副宣誓主權的模樣“你走了之后,我娶你的初戀”
以為自己睡了年輕的開放姑娘,事后竟發現是發小和初戀的女兒,且她只想借著自己的名利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為有好友來敘舊,卻發現是帶著殘疾兒子來要錢的主
請他擔任小鎮繪畫比賽的評委,卻發現藏著不可明說的裙帶關系。
等等這些的荒誕的事件很容易讓人想到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獲獎之后,其家鄉也如同過年一般奔走相告。
影片的矛盾沖突聚焦在藝術家協會負責人得知自己的作品被丹尼爾刷掉,開始惱羞成怒。并在繪畫頒獎上丹尼爾得知被貼上自己名字的作品,并不是自己評選出來的,沖突爆發,達到高潮。
“你可以不用我評選的作品,但不能用我的名義來招搖撞騙。”因為丹尼爾的直白坦言,甚至引來了群眾扔臭雞蛋。
畫展上一席鏗將有力的話,并沒有叫醒那些沉睡的居民。
沒有人關心藝術的本身,更沒有人會在意你的原則和立場,人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諾貝爾得主”這個身份能給他們帶來利益,這就足夠了。
所謂“窮鄉僻壤出刁民”,這部影片可能意外的回答了我們為什么要離開家鄉,來到北上廣。家鄉有時候是在你腦海中那揮之不去的陰郁,你走了,就再也不想回來。
影片結尾是他的新書《杰出公民》發布會,以自己為主角展開,寫的好像就是整個影片發生的故事。那這些事情到底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虛構故事呢?
這取決于你如何解讀,這種開放性的結局,可能更會引發你重新去思考。
--好了,我bb完了,看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