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親愛的媽媽從小教育我們要學會"施",媽媽總說如果能幫助別人就幫忙,不要等別人幫。幫人比被人幫好,要讓自己成為更有能力的人然后去幫助別人。所以長大后我信奉施比受更有福,更快樂,富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 ? 昨天外出給學生買東西回來的巴士上,前座有個年輕媽媽帶著兩個小朋友是兩兄弟的樣子,一個3,4歲的小朋友,另一個大些的應該上小學了座位坐到車尾去了。哥哥一上車對這旁邊一姐姐模樣的小學生問:一加一等于多少,答:2。他說:不對,我們的心理老師說一加一在我們的心里可以等于任何數。~~聽完我朝他笑了一下,他也朝我溫暖一笑~。他的弟弟很可愛一直和媽媽聊天,時不時偷看一下坐在后座的我,我朝他笑,他也朝我溫暖一笑,后來他把臉藏起來又抬頭,不停的我們像玩捉迷藏似,快下車的時候我拿了2個棒棒糖給他,他一開始不好意思,后來跟他說,拿把,媽媽在可以拿,如果是媽媽沒在身邊陌生人給的糖不能拿哦~~,他很高興的接過大聲朝后面喊:哥哥快看,棒棒糖給你。哥哥問:兩個都給我嗎,答:不是,是一個給你,一個給我。看著他們這么開心,我的心情也特別好。回到學校,見到平日經常打招呼的門衛(wèi)師傅,先放一部分東西在那,然后拿了剛買的一袋花生給師傅。今天吃過午飯,在后門口水果檔買了水果,買的時候就和同事在說等下給師傅一個,所以買完我們分別給了梨子和橘子,很多的門衛(wèi)師傅,和昨天不一樣的師傅,偶爾遇到手上有東西就會想和他們也一起分享。
平時和朋友相處,吃飯買東西我都是屬于積極付錢的類型,平時我也非常喜歡平時送朋友禮物的人,有時候我有什么東西朋友或學生喜歡我會很愿意送給她,我不會覺得是自己喜歡的東西舍不得送人,我會想有人如此喜歡想要的話那么就送給他們,讓他們高興。
以前我經常會說施比受更快樂,后來上網看到有人再問類似的出處。查了一下了解到如果說原話出處的話,說是出自圣經。
“施比受更為有福”這是《圣經.使徒行傳》第20章35節(jié)中的一段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愛別人,施恩與別人,你將得到福氣,比被愛的人
得到福份要多的多!
? 《圣經.箴言》第三章二十七節(jié)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
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第二十八節(jié)接著說:“你那里若有現成的,
不可對鄰舍說:‘去吧,明天再來,我必給你。’”要行善,并且行善不能
推遲!
?《圣經.箴言》第十九章第十七節(jié)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
(上帝),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要愛護,要幫
助,要有惻隱之心,同情他們是算借給耶和華(上帝)了!耶和華(上帝)
必償還他!
?
《圣經.箴言》第二十八章八節(jié)說:“人以厚利加增財物,是給那憐憫
貧窮人者積蓄的。”二十七節(jié)說:“周濟貧窮的,不至缺乏;佯為不見的,多
受咒詛”(當然,要防備職業(yè)乞丐!!)人謀厚利,財物加增很多,這都是
給那有惻隱之心的人積蓄的!
(分享之前自己寫的舊文,最近每天晚修給學生補習下課一忙就十一點,早點休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