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嚴重的社交恐懼癥,一想到要出門去見某個人或者某群人就本能地焦慮不安,很抗拒,最后往往都打響退堂鼓。最近,發現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連認識的朋友約出去吃個飯都想退縮,找借口不出去。問題到底是怎么產生的?是呆在家里太久了的緣故嗎?
自從6年前,從代課老師的隊伍中被清退之后,就一直沒有找正式的工作,再沒進過團體的環境,一個人呆在家里,靠給熟人的孩子補習換取些零花錢。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屆同學在職場上早已站穩腳跟并且頗有建樹,一個個不是當了名師就是評了職稱,買了房買了車還可以出國旅游。再看看自己,6年前給幾個孩子補習,6年后還是給幾個孩子補習,被熟人稱作“楊老師”,怎么聽怎么辣耳朵。我是老師嗎?我算是什么老師?連代課老師都算不上!頂著這個所謂的老師頭銜,干得不過是檢查孩子有沒有把“人”寫成“入”,把“2”寫成“5”而已,沒有社保,沒有福利,也沒有教師節。30歲那年,沒有熟人找我補習了,沒有理由得過且過了。很慌,像被人丟棄在荒野的家貓。這6年的所謂的安逸瞬間支離破碎,碎成一窩自卑渣渣排山倒海。還要這樣逃避下去嗎?這樣下去焦慮癥,憂郁癥很快就會登門拜訪了吧!年輕的心明明還跳動著渴望。
于是,在招聘網站上發布了個人簡歷,很快的,有招聘者打來電話,答應去面試并約好了時間,內心開始亢奮,面試前的時分秒睡不成覺,食不知味。是興奮很快就能找到組織,很快就能融入社會,很快就能大大方方約朋友應朋友約了嗎?然并卵,這份興奮曇花一現,擔憂就開始了:萬一面試答不上怎么辦?萬一加班加點太多怎么辦?緊接著,給自己找借口,太遠了要換好幾次公交車,工資太少了還不如自己在家給幾個孩子補習來得輕松。更加睡不成覺,更加食不知味,頭開始痛起來,心也堵得慌!從掛掉電話的那刻開始,興奮,擔憂,糾結,焦慮,退堂鼓再次嘭嘭響起來。興奮,擔憂,糾結,焦慮……如此反復,一次又一次就快把自己逼近瘋人院的大門口了!
陌生人和陌生公司也就算了,居然連熟人也拒絕。朋友說他的朋友想找人合作開辦一間托管班,找到了我。我說考慮考慮,過幾天給答復。這幾天,鬼知道我經歷了什么!開始憧憬托管班的前景,招生規模之龐大,辦學模式之新型,受歡迎程度之狂熱,接著擔憂運行之困難重重,分工之混亂不堪,資金之分配不清。朋友來了幾次電話約談具體事宜,素不知,我自己已經把這些“事宜”從頭到尾過分地想好了,開始的沒開始的,現在的將來的,有的沒有的。我開始懷疑自己還有妄想癥!最后的總結是,還不如在家給幾個孩子補習來得輕松。退堂!退堂!鼓敲起來!敲起來了!
看得出,我的這個社交恐懼癥已是晚癌,到底是什么時候惹上的?我想起小時候一件事情。
估計也就9歲左右。春節,家里來了客人,當時我在旁邊看電視,媽媽突然一耳朵擰過來:有客人來了也不知道倒茶,讀書有個屁用!這一擰把我嚇著了,渾身麻痹,電視模糊了,客人模糊了,連自己也模糊了。我是真的不會泡茶呀!我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作為留守兒童,我是真的不會招待客人呀,學校讀書,當然也沒有教如何沖茶葉的呀!生性內向的我不反抗不表達,從此之后,只要有客人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躲開,不敢見,因為我不會招待。后來發展到,去親戚同學家里都十分拘謹十分不自在,手不知道擺哪里,腳不知道站哪里,口不知道說什么。
我父母那代人。文化程度不高,生的兒女又多,那時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幾個兒女的學費就夠讓他們焦頭爛額了,哪里顧得上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最可怕的是他們沒有關注孩子心理健康這個意識。小時候還體現不到問題的嚴重性的,不愛見人,不愛說話,頂多被人調侃說怎么那么害羞,如此膽小之類。
其實,這是原生家庭的毒瘤,不是與生俱來,卻毒害一生,放任不管就會癌變,侵蝕青春成年后幸??鞓返哪芰Α?/p>
畢業6年,同學聚會我從沒有參加過,我不敢 去參加,我很怕。我讀書的時候,成績那么好?,F在拿什么見他們?我外貌普通,沒有工作,沒有房子,沒有車子,還沒有錢。我怕見到他們,開著車子,拿著名包,談著二胎,說著房子。我太自卑了,我自卑到不敢去參加任何聚會!年少時那個不敢見來客的孩子原來一直住在我的心里,從沒有離開過,只是躲起來不見人,卻在我要出去的時候突然跳出來攔著我,說服我恐嚇我甚至欺騙我!
幸好,我找到了這個孩子,他藏得那么深又形影不離。我告訴他,不要怕,咱不會的慢慢學,咱不擰耳朵。
咱,慢慢走出去,看,這里有個出口,叫簡書,聽說叔很和藹可親,也不擰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