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逝》:有關愛情

有關愛情


《車逝》電影海報

這可以說是我看過的電影里最深刻的一部電影。對于社會,這完全是個跨越介界的。是現實世界的一個例外。一個人喜歡上一件事,就像是喝酒一樣,有時是會醉的。也嗜好電影。這是一部實驗電影,本身就意味著觀眾量會減少,無法獲取更多的商業性的利益。沒有大制作,電影手法也簡單。之所以喜歡,是它完全脫離了主流性的標準,敢于回歸與探討社會與命運之間界線,這只能說明電影人真誠的文藝精神。一個人在談到困頓,談到人本身的痛苦,便有了一種很真摯的回歸,比起關注在社會繁華昌盛的表象世界,更讓人有真實感。人的性格,與之介入的潔凈世界會產生關系,而這些關系的產生很多部分是來自童真,所以,我之所以,談及童真,并且意猶未盡,這可能是一種渴盼。誰不喜歡未沾染世間的孩子,在他的世界之中,生活是寂靜的所需,人可以被動的生活,并且有疏離感,有廣泛開展研究的事物,忍耐不聲張。可以過濾掉一切所有的表象世界,自身與外界妥善處理。不近亦不遠,保持刻制,是一種能力。

先不說影片,如今一切商業行為都乏善可陳。有時要去迎合,也無可非義。不過也不能全然這么認定,多少有失偏重。喜歡去外面的街市上淘一些東西回來,作為還未涉世的孩子,這樣真好。之所以這樣認為,這是個溫和而讓人不失情的時期,所以看起來才被人所銘記。記得是在高中,開始對薩特、海德格爾產生了濃厚興趣,四處去借書、蹲坐在書店里的臺階上閱讀,也許生活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讓我有了幻想和探索生命本質的渴盼,時常對其字句揣摩思忖。我喜歡思索一切形式的呈現生命本質與恬靜的關系,所以多少有些興味。

去年在北京,看了許多文藝的東西,畫展。影象。玉器等等,也頗為讓人動情。這個世界有許多細巧,讓人忽略的東西,往往卻是讓人很珍視。我懂得細小的東西,都有一種時光布下的小影子,像是一個故事,讓人想傾聽。所以總是感覺那些心思細膩的女子,都有一種像書卷氣質,也不知為何會這么想。那條街很長,路燈下來也照得通明,但是小攤子鋪了很長,來往行人,也似乎讓人感得像個故事,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歷史是讓人最沉浸的東西,他的每條街,甚或每個小物件,都有故事。所以,我在這里看到了過去那個鼎盛的北京。我對一個地方的定義,有時沒有多大的偏重,喜好與否,諳熟于心。之前寫了許多過去的事情,那些都是不屬于喧囂的。拙樸天真。

相對的我所看過的電影,大多都鐘情獨立電影,在一個地方,是個很安靜的藝術館,布置的很有藝術氛圍,處處都展覽著那種藝術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有署名,署址。創作日期。有攝影作品掛在墻上,我最喜歡是是走道旁那幾組攝影作品,純黑白布景,光線調配位置很好,我不懂這些,只是憑感覺而已。看得出來這家藝術館,并不是一個單屬的美術作品展,還有音樂舞臺,電影播放等內容。二樓對面的墻上一幅很唯美的宣傳海報呈現在我面前,那是《車逝》電影的宣傳海報。我喜歡脫離大眾視野之外的東西,《車逝》最多算是個小眾電影。導演本身的立意就不在商業模式,這是我鐘情的一點。可以看出這部電影是很真誠的。人的定向,表明了作品的立場,我不是個泛泛而談的人,在我身上有許多缺陷,總有游離在世間之外,卻還在人情之中。可以說,在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靜默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人應所需其內在,我似乎懂得每個人都有一個渴盼的夢想,不論是否是荒唐亦是深遠,都不重要。有夢的時候,我喜歡爬上山頂。這是我十六歲時做的事。直到日暮下來以后,準備回家。人可以站在高處,當時想了些什么,我都不曉得。

這種靜默漸漸的成了一種生活,之前是喜歡,而后是被動接受。而推動這一切的,我想是命運。


《車逝》女主角王珞丹

影片是一個片斷接一個片斷的,而這是個集合痛苦的表演,所以在開篇的無聲或是沒有時間鏈接性的剪貼中,這種氣氛很濃厚。也相當的壓抑。坐在不大的房間里,有主持人介紹這部電影的細枝末節。坐著為數不多的觀眾,《車逝》是個文藝片,我所看的電影,都不想帶評判的眼光,更多的我是欣賞,我不是在寫評論,我不想對這種電影刻意的書寫成客觀的偏重文藝思想的路線創作,我想我寫的是隨意的,就像街拍的感覺一樣,我不需要大篇幅的客觀正視電影,電影在我眼中是個故事,我只是喜歡聽,不喜歡講。聽的感覺讓人很有投入,有安寧平和。是為清理內心污垢。我的欣賞是點到為止。多說無益。

片中多數都是象征性的,偏重陰郁的色彩很濃厚。黑白效果的畫面還是讓人很喜歡的,這是我本身最喜歡的色彩,美美,一個很特別的女孩子,承受肉體的痛苦來到世間和達叔一起生活,導演刻意抹掉了許多的語言技術,用失語的狀態來推動情節,包括爭吵,哭泣或是愛恨都是在這種語言喪失下開始、結束。人有時是需要有東西來維系生命的另一層精神層面的,所以美美喜歡上了紅色的車,喜歡上了一個人。那條公路,完全是一個是非地,更是一個傷心的地方,郝巖冰就這樣一直活在失蹤的妻子的不幸路上,并且每天都重復著,當遇到了美美。時間就像掛在樹上的無數鐘表一般,這里邊的時間性是無序的。其實故事很簡單,沒有劇情,有的只是永恒回憶,加在人身上的痛苦,并且重復。

里邊所有的人物,都是活在一種過去與現在的界面上,而且這是一個失真世界里的所打開的無限性。我喜歡上了去很遠的地方漂泊,有時突然就又回到了重復的生活環圈里,被動的接受,無力的抵抗,哭泣,雨聲,撞擊聲還有音樂配聲的急促聲。在這部影片里是很銳利的。很可能會刺眼到觀眾。所以,更多的這是個世界里巨大的孤獨,并且沒有旁人,我們在影片里也能看到這里邊只有這幾個人物,所以人物的出場意味著都有象征。獨立電影《藍色大門》和這部作品大不一樣,這是我每一次看到這部無聲電影所表達的可能性。影片色采單一,但很美。前半段還能感覺到回憶里浸泡的溫和時光。

回家以后,又看了,還是有許多的質疑,命運與時間的這種重復,混沌無限性延長。

我很長時間在回憶這些個場面,這是多么可悲。說實話,我對這部影片所傳達的意思,還是不一樣。我感覺里里的每個人的溝通都需要一個界線,人物表情需要道具。情感傳達也需要介質。這是個很退后的時代標志,也是人類危機的最后模式,所以看起來很有預見性。不過,在工業化發展這么快速,的確人們情感創傷也是不可替代的。聲音是一個信號,多了這層介質,人會有更深的聯系,我想影片呈現的是一個現象。或是一個探討。無關生活。

人類溝通的欲望,暗含了人與人之間永恒的障礙。就像愛的由來,注定像那場車禍一樣是場“贖罪的游戲”。我想這就是導演所要表達的。它開場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是夜,華燈初上,路人行色已匆匆,推開窗戶,任晚風拂面,看萬家燈火闌珊。 思緒已經不知飄向何處,不知此時何年,此身何...
    木月十閱讀 1,570評論 35 32
  • 昨天偶爾看到一條微博,內容是我們為什么要背誦詩詞,來源于知乎,遇事自己也有了一點想法,希望寫出來,跟大家分享,愿你...
    棲梧軒開心果閱讀 1,156評論 6 4
  • 屋頂,作為建筑的構成元素之一,可用于防水、防風、保暖……隨著時代的發展,屋頂的功效在日趨多樣化,已經成為人們...
    6a57bb9696fd閱讀 13,567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