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的媽媽終于忍不住了,要來津城看看她未來的兒媳婦。兒媳婦要見婆婆,心里直哆嗦。小旭屬于比較內(nèi)向的人,要見婆婆,更緊張了。
這一次見面我終于沒有趕上,正好老家有事,我回去呆了一個星期。等我從老家回來,笑笑給我描述了見面的場景。
“潘子媽不怎么滿意,說小旭個不高,個不高就不說了,不夠'排場',我也不知道她說的這個‘排場’是什么意思。”
“大概就是在場合上氣場不夠強大吧!”
“嗯,是這個意思,說小旭也不說話,沒有眼力架。”“旭兒也是,潘子媽來了,她就跟人打個招呼,也不和人家聊聊天,張羅著招待招待,就在咱們屋里躲著,倒成了我在那里端茶倒水的陪著說話了。”
“旭兒緊張,做不來。”
“估計他倆這事有點難,不好過潘子媽這一關。而且我看潘子也沒拿出決心來。”
“是呀,潘子很孝順的,不想惹他媽生氣。”
“那怎辦?在一塊都兩年了,分了呀?”笑笑問道。
“我哪知道!”
這是我和笑笑私下議論的,并沒有八卦的意思,只是替他倆著急。
小旭為這次見面郁悶了一段時間。一起吃飯時說到這事,脾氣上來了:“她本來就看不上我,看不上就拉倒,我也看不上她,傲的很,有什么了不起的。”潘子夾在中間不好表態(tài),埋頭吃飯。
解決不了的問題先放一放,或許船到橋頭自然直吧!我們也不好多問這事,很快就淡忘了。大家還是該擺攤兒的擺攤兒,該上班的上班。
一晃到了冬天,地攤兒生意沒法做了,天冷了,沒有人閑逛街買東西。我倆的網(wǎng)店也沒有做好。因為沒有大的發(fā)展前途,我們的事業(yè)也只能到此了。于是又要各奔東西,就像大學我們創(chuàng)業(yè)失敗那會一樣。不同的是那會還都是光棍,這會我們都帶著女朋友。
我和笑笑決定回老家結婚,過完年北上京城。潘子和小旭也替我們高興,在手頭拮據(jù)的情況下送來大紅包,并祝我們白頭到老。
“你們呢,什么打算?”我問潘子。
“去煙臺。我老爹在煙臺注冊了一個家具公司,讓我去做。再不去說不過去了,廠子都開起來了。”潘子的老爸早就想讓他回去做家里的生意了。
“弟妹呢?”
“也一起去。”
沒有淚眼婆娑的告別,也沒有依依不舍。不是無情,只是沒有那個必要。這個時代手機、網(wǎng)絡隨時聯(lián)系,高鐵飛機一會就到,沒有什么可悲傷的。
一切按計劃進行。我和笑笑回家完婚,過完年北上京城,開始北漂生活。潘子和小旭去了煙臺,潘子開始運營家具廠,小旭租了一個商場檔口,經(jīng)營女士的各種小首飾,同時做網(wǎng)店。
我和潘子還是和以前一樣,偶爾聊幾句。笑笑和小旭也是如此,偶爾聊聊各自的情況。
各自安好,瞬息一年。很快到了分開的第二個春天。
有天正在上班,笑笑突然給我打來電話。
“喂!”
“小旭剛才給我打電話了,哭了一大場!”
“啊?怎么了?”
“她一邊哭一邊說,我也沒怎么聽清楚。好像是說潘子在老家定親了她還不知道,說潘子前兩天回老家,電話不知怎么撥到旭兒那里了,然后旭兒聽到那邊商量結婚的事。”
“啊!”我有點吃驚,但很快又平靜下來。我不知道我該站在什么立場,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大罵潘子一頓還是該恭喜他。我沒法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評判他人的對錯,哪怕潘子是我最熟的哥們。
“唉!”我嘆息了一聲。
“你要不要打個電話問問潘子?”
“我怎么問?這事沒法問啊。你好好安慰一下旭兒吧。”
笑笑不再說什么,掛了電話。我也不知該說什么。
后記:就寫到這里吧。本來計劃寫的長一些的,但是發(fā)現(xiàn)到這里停下來也算是適可而止了。后面的故事怎么發(fā)展,大家自己揣測吧。即使寫的再長一點又怎樣呢,誰又敢保證那就是故事的結局呢?
生活沒有結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