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決定漢王贏得楚漢之爭的人物,必定就是韓信。項羽曾經說過,如果韓信在位高權重時投奔了楚國,那么楚漢之爭的贏家就是項王,歷史就會重寫。但是,因為韓信所投奔的是劉邦,因而漢朝得到了勝利。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什么樣的因素,才使得他成為了這么一位成功的戰略家呢?我認為這與他一生的經歷有關。
? ? ? ? 韓信的一生,我認為可以加劃分為四個階段。
? ? ? ? 第一個階段就是他的平民時期。在韓信年輕的時候,他的家里很貧窮,而他自身又沒有什么很高的修為,所以不能被人推舉為官吏。他貧窮到不可以養活自己,于是他就到一名廳長的家里做一名食客。久而久之,別人都十分地討厭他這樣不勞而獲的行為,這位亭長的妻子也故意不讓他吃飯,韓信因此就離開了這個廳長的家。后來,有一個漂母給了韓信飯吃,韓信也因此覺醒,不愿意這樣下去了。他在他的平民時期所經歷的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胯下之辱了。淮陰縣里面有個少年侮辱韓信,說他雖然總是隨身帶著一個劍,卻是十分的膽怯。就對韓信說:“如果你不怕死的話,就用劍刺死我;如果你怕死的話,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在這個時候,韓信并沒有選擇去要自己的尊嚴,然后把這個少年殺掉。而是,忍受了這種侮辱,然后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所有的人都笑話他沒有膽量。但是事實上,他這樣做純屬是為了他的前途考慮。在他成功之后重新回到故鄉的時候,他就替當時的人們解除了這個困惑:如果當時韓信不能忍受這樣的侮辱的話,那么他就必定去選擇把這個少年殺了,然而殺人就得償命,他就不得不為此行為而坐牢,又怎么可能會有機會去成就自己的一番大業呢?因此,他選擇了暫時的隱忍,才成就了以后的揚眉吐氣。
? ? ? ? 他一生中的第二個階段,是尋找賞識自己的將領,借此成就一番大業。當時項梁在起義的時候路過淮陰,韓信就因此跟隨了他。當項梁死了之后,他就隸屬了項羽,項羽給他了一個郎中的職位。韓信就趁此機會向項羽提出建議,他提了很多建議,但是項羽一個都沒有采納。于是韓信就對項羽失去了希望,他又去投奔劉邦。然而,劉邦卻只讓他做了一個普通的管理倉庫的糧官,他依舊沒有被得到重用。直到他的同伴們都犯了法,那些人都被斬首之后,輪到他時,他卻對當時的執行命令的官員夏侯嬰說:“漢王不是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為什么要斬殺壯士?!”他的這句話使得夏侯嬰看待他的眼光與其他人不同,因此放了他一條生路,讓他做了一個都尉,但是他仍然沒有被得到重用。他很多次與蕭何交談,蕭何認為他是一個天下少有的奇才。但是韓信并沒有得到提拔,他就認為蕭何既然知道自己的才華出眾,就應該已經向漢王稟報了這件事情,然而自己并沒有得到重用,事實就證明他不能再在這里待下去了,因此他就逃跑。然而等到蕭何知道他逃跑了以后,就急忙去追他,都忘記了向漢王稟報這件事情。等到蕭何把韓信追回來的時候,蕭何向劉邦再次說了韓信有多么的好,劉邦也覺得如果韓信不是人才的話,那么蕭何一定不會費這么大的力氣去把韓信追回來的,于是就把他封為大將軍。韓信就借此地位向劉邦提出了如何一統天下的建議。
? ? ? ? 他的人生的第三個階段是他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他領兵打仗的時期。他首先攻打的國家是趙國。當時趙國有一個謀士叫做廣武君,他勸說當時的趙國國君:趙國有井陘之道這個天然屏障,非常的狹窄,兩匹馬不能并列而行。所以,如果韓信要進軍的話,那么他的軍隊首尾一定不能相顧,因此它的糧食輜重都在軍隊的后面,只需要派兵把他的輜重全部都截取,然后趙國國君只需要堅守城門,不與韓信交戰。那么韓信就前不可斗,后不可退了,這時候,只需要派騎兵突然從后方襲擊,那么韓信就會被生擒了。這是一個絕妙的計劃,但是趙國的國君卻并不愿意聽從,以至于韓信輕而易舉的就將趙國攻下了。在攻下趙國以后,他下令讓士兵們不要殺掉廣武君,如果活捉了廣武君,就會有千金的賞賜。他對廣武君十分的尊敬,因為他知道,如果趙國的國君按照廣武君的計劃作的話,那么他此刻可能早都已經被活捉了。于是,他便采取了廣武君的計劃,并沒有耗費兵力去攻打燕國和齊國。而是讓士兵們休息下來,安撫趙國的人民。他寫書信給燕國,告訴燕國的國君自己的實力是有多么的強大。于是,弱小的燕國不出所料,就立刻投降給了韓信。
? ? ? ? 后來,劉邦被項羽逼得很緊迫,以至于兵馬盡失,于是劉邦急忙跑到了韓信正駐軍的趙國,剝奪了韓信的兵權,讓他去攻打齊國。于是韓信就率領著兵馬去攻打齊國,在途中,有人告知他說酈食其已經將齊國勸降了。但是,韓信認為漢王是光明正大地命令自己去討伐齊國,然而,酈食其僅僅只是一個謀士,他只是動了兩下嘴皮子就把自己的功勞占有了,因此他不愿意退軍,就進軍攻打齊國。齊王又聯合楚國去抵抗韓信。楚國派來的將領,龍且的權利欲十分的強大,他不愿意聽從謀士的建議,去耗費韓信的糧食,等到他的士兵沒有了力氣去戰斗之時,再去稱著優勢去攻擊,而非要與韓信急戰,因而不僅使得韓信輕而易舉的將他擊殺,并且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征服了齊國。
? ? ? ? 這是他南征北戰的輝煌時期,可是物極必反。功高蓋主總不是好事,劉邦不可能使這樣一個功勞看起來比自己還要大的人好好的活著,因為他覺得韓信的存在使他的權利與地位時時刻刻處于危險的狀態中。
? ? ? ? 伴隨著劉邦的猜忌,韓信迎來了他一生的消極時刻。在他成為齊王之后,過了不久就被劉邦剝奪了這個權利而成為了楚王。即便他成為了楚王,劉邦還是對他放心不下。因此,劉邦便采用了陳平的計劃,傳言說自己要去巡游南方的云夢澤,那么韓信認為他是好意的,就會出來迎接他,這時候,想把他抓住,簡直是易如反掌,只需要一個武士的力量就足夠了。于是劉邦就這樣做了。韓信當時以為只需要把楚將鐘離眜交出來,那么他的性命就可以保住了。但是,當他把鐘離眜的頭顱交給劉邦時,那些設計好要捉他的人就采取了行動,他的楚王的地位就不保了。“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是十分自然的現象。等到劉邦把韓信帶到京都的時候,就免除了他的罪行(劉邦當時是以韓信要謀反的罪名逮捕了他),然后把他削為淮陰侯。第二次召他進宮,把他的兵權又沒收了。后來,他就稱病在府中,不愿意再出去了。劉邦曾經和他一同喝酒,他們討論著將領的才能。劉邦問他:“我能帶多少的兵去打仗呢?”韓信說:“您最多可以帶十萬。”劉邦又問:“那將軍您呢?”韓信回答:“臣下帶兵的話,越多越好!”雖然這是酒后妄言,但是這仍然使得劉邦對韓信有了很大的防范之心。這就是所謂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故事。
? ? ? ? 韓信把他的最后的希望寄托給了陳豨。因為陳豨此時掌握著兵權,韓信就告訴他,如果他要造反的話,那么韓信一定會在朝中給他做內應來協助他的。等到陳豨造反的時候,高祖親自去討伐他,韓信稱病就沒有前往。他把各衙署所領有的苦役和官奴都放了出來,準備以此來對付呂太后和太子。眼看著事情就要成功了,但是,因為一件小事,使得這所有的一切都付諸東流了。韓信對他的一個家奴十分的不滿意,把他關進了牢里并且想要把他殺掉。這個家奴的弟弟就跑去向呂后告密,因此他的計劃不得不取消了。呂后采用蕭何的計劃,讓蕭何告訴韓信,高祖已經平定了陳豨的叛亂,讓他進宮參加宴席。但此刻韓信不愿意進宮,因為在他第一次進宮時,他被貶為淮陰侯;第二次進宮時,他失去了兵權。但是他還是被蕭何騙入了宮。
? ? ? ? 韓信一入宮就被那些埋伏的人抓住了。呂后讓那些宮女,把韓信放在一個黑的袋子里,然后用竹尖把韓信扎死了。可憐劉邦曾經向韓信承諾過,讓他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鐵不死。這樣的承諾,仍然還是保不住他的命啊。功勞太大的結果就會是這樣,得不償失,最終連命都沒了。
? ? ? ? 韓信的一生從普普通通的一個窮困的平民,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決定一個時代的大英雄、一個統一天下必不可缺的人物。正是因為他是一個普通的人,他才有那種想要成功的沖勁。他的身上有很多的可敬之處,但他最終他卻輸在了他的功勞手里面,也同樣輸在了他不會能屈能伸這一點上。要保住自己的命,就不能太過招搖,像張良、陳平和蕭何等人沒有被處死的原因,就在于他們的性格正好與韓信相反,他們懂得隱匿。狡兔死,走狗烹,這道理他自己也是明白的,但他并沒有做到讓劉邦不懷疑他,因而結束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