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名師姐
我的高中母校是云南省大理一中,雖已畢業十多年,但是母校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木仍記憶如新。畢業幾年后,學校大翻修,當年用過的宿舍和教室都被拆毀,母校只能夢中尋矣!
01 憶母校
大理一中位于大理市大理古城內。大理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現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圓十二里,城墻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設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可惜城墻和角樓均已殘缺不全。
大理四季如春,以“風花雪月”著稱,即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冬天多風,夏天多雨。古城的城區道路仍保持著明、清以來的棋盤式方格網結構。城內由南到北,復興路橫貫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東縱橫交錯。從蒼山俯瞰大理古城,文獻樓、南城門樓、五華樓,北城門樓一字排開,巍峨雄壯。古城內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里一家家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犬牙交錯,外國友人慕名而來。
古城面積不大,人口不多,沒有大商場,沒有電影院,生活寧靜而悠閑,最適合讀書。記不清是哪一年,古城大改造,復興路街道兩側辟了溪渠,沿渠栽滿垂柳,渠底鋪鵝卵石。溪水從古城西邊的城墻腳下涌出,順東而下,繞城而行,匯入洱海,極具意趣。街道兩旁,青磚白墻的白族民居古香古色,庭院里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淙淙。
大理一中創辦于1911年(辛亥年),是云南省重點中學。校園內有州、市兩級重點保護的古建筑——西云書院舊址,還有“種松碑”、“西云書院碑”、“御碑”等著名碑刻。
學校坐西朝東,面朝洱海,東門是正門。正門對面聳立一堵白墻,上書“蒼洱毓秀”四字。主體建筑為三進式四合院,外院套內院。前院是教學樓,中院為辦公樓,后院是操場和圖書館、宿舍。
“西云書院碑”位于前院,形似照壁,正對著學校大門。碑體高聳于一米多高的四方形臺子上,與一株百年老桂相生相伴。前院東、南、北三面豎立著三棟兩層高的鋼筋混凝土教學樓,欄桿由大理石打磨而成,白族人稱之為“美人靠”。北側是一個獨立的白族風格小四合院,也是學校的辦公樓。前院、中院合為內院。小四合院北側是食堂,南側是小公園,有涼亭、假山和池塘。后院操場、女生宿舍和圖書館、男生宿舍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圖書館內有西云書院舊址。后院及小公園、食堂等構成外院。
02? 感師恩
大理一中每年從大理白族自治州所轄11個縣招收一批尖子生,組成州招班。其余學生都來自大理市,是市招班。州招班2個班,市招班5個班,每個班平均60多個學生。我來自與大理市相鄰的祥云縣。
我是2001年9月入學的,父親送我到校。學校離家大約100公里,交通極為不便。需換三次車,從家里出門搭乘小三輪到下莊鎮,在鎮子上乘城鄉客運專線至祥云縣城,然后乘長途巴士到達下關市(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最后乘公交車到達大理古城。所花時間約3小時,費用約30元。由于交通不便,學生大多住校,一學期回家一次。
高一的宿舍安排在一樓,升一年級上一層樓。我的宿舍緊挨著大門口和廁所,每晚熄燈之后,學生紛紛到門外的水池洗漱,異常嘈雜。一樓采光很差,潮濕陰暗,偶爾能看到蟑螂慢悠悠地爬過宿舍里唯一的小桌子。每間宿舍8個人,4張上下床,每個人有一個小柜子。
大理市是白族聚居區,白族人講白族話,漢族聽不懂。其他各縣漢族、回族、彝族、傈僳族雜局。漢族一般講漢話,但各縣口音差異較大。祥云人說話嗓門大,嘰里呱啦的,說話像喊話。我剛入校時比較內向,羞于開口,擔心被人嘲笑口音。
高中的授課老師大多還有印象。語文、英語、物理、政治、數學、化學老師都是白族,前三位老師姓段,后三位老師姓李。段和李都是白族大姓。歷史老師也是白族,姓郜。地理和生物老師記不清姓氏了。
語文老師上課愛講“廢話“。一堂課40分鐘,至少有30分鐘在講她昨晚看的電視劇,以及一邊看電視一邊改卷子的“非凡能力”。大家都不愛聽,但是老師不允許同學們看其他書。最后10分鐘匆匆開始講課文,結果每節課都拖堂。有一次拖到下節課的老師在門口等著進教室上課了,才意猶未盡地離開講臺。這位老師說話比較刻薄,十分不受學生待見。對這位老師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小事:一是高一的時候,組織全班同學來了一次騎行,從大理古城出發,沿著大麗公路騎車到喜洲鎮。清早出發,傍晚返回。二是在多媒體教室給同學們放電視劇《紅樓夢》片段,看到黛玉唱《葬花詞》那一段,女生哭得淚眼朦朧。
英語老師身材苗條,發音比較準,還曾請她的外國朋友來給我們上過一堂英語課。是一對退休的以色列夫妻。同學們都很期待。可惜這兩位外國友人的授課內容是教發音和單詞,大家都很失望。似乎被當成小孩子對待了!
歷史和物理老師是兩位50多歲的男老師。歷史老師說話溫溫吞吞,上課愛念課本。歷史課成為大多數人的“睡課”。物理老師習慣用方言講課。我一直感覺別扭。有些調皮的男生以故意模仿老師上課的語調來取樂。
政治、數學和化學老師都是40多歲的大叔。政治老師也是我們的班主任。這位老師戴一幅厚瓶底眼鏡,一口黃板牙,個子不高,面容嚴肅。學生自習的時候,時常背著手,踱著步子在教室內外來回晃悠,就好像在巡視自己的領地。數學老師常年煙不離口,滿面油光,個子不高,體型微胖,上課時不茍言笑。化學老師講課嗓門大,容易激動。講到興奮點,時常唾沫橫飛,坐第一排的同學不時經受口水“洗禮”。透過厚厚的鏡片,能看到他雙眼大睜,眼球突出,緊緊盯著講臺下的學生。仿佛要透過鏡片,透視學生的大腦,看看大家有沒有理解他講的內容。
地理老師是位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當時似乎還沒有結婚。生物老師是位中年女性,長得白白胖胖。似乎缺乏耐心,同學們都不敢找她請教問題。
云南省教育水平落后于發達省份,相應地,升學壓力也比高考大省小得多。整個高中生涯,就算是最緊張的時候,我也一直保持著規律的作息。上午7點起床,7:30早讀,8:10開始上課。上午4節課,下午3節課,一節課40分鐘。晚自習似乎是2個半小時。晚上10:30熄燈睡覺。高三時上學期每月一次模擬考,下學期每兩周一次模擬考,每次模考占用一個周六。
大理一中是省重點,但整體實力與昆明的一些重點中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與全國知名的“高考工廠”,如毛坦廠中學、黃岡中學,就更沒有可比性了。上大學后,聽一些來自河南、山東的同學談起高中生活,得知他們備戰高考時每天上午5點多上早自習,每個月休息半天,就差頭懸梁錐刺股了。一個班100多人,教室里只有風扇,夏天汗流浹背,冬天凍得直哆嗦。這種生活實在超乎我的想象。
國內普遍流行重理輕文的觀念,高二文理分班的時候,絕大部分同學選擇理科,只有一小部分人選擇文科。后來明白選擇理科考大學可選擇的專業比較多。當時我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規劃,一開始計劃隨大流選擇理科,后來在班主任的勸說下選擇了文科。一屆7個班,5個是理科班,只有2個文科班。
我成績較好,是老師的重點“盯梢”對象。平均兩個周就要被班主任叫到辦公室談話。我們的教室在二樓,班主任的辦公室在樓梯口,每次下樓都必須從老師眼皮底下經過。除了吃飯上廁所,大家幾乎不下樓。
對被老師重點關照的生活,總體感覺是痛并快樂著。我父母都是農民,不懂什么叫教育。他們一直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教育是老師的責任。我從13歲上初一開始住校,習慣了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雖說老師是好意,但其實不太喜歡對我干涉太多。或許有些不識好歹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