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師明,我的原創公眾號:獨孤風子(ID:Newbacon007),微信號:fushubu
我要注冊一家公司。
今天來到北京·法大第898天(不含羊年在家33天等離校天數),研三下學期開學第9周,晴有污染。最近兩個月發生了很多事,三月份很忙,四月份很煩,忙的是考博和畢業,煩的是富書部公眾號被封號兩次。我的未來和命運(學業和事業)遭遇了一個意外,其結果對我打擊很大,暫不便透露。
2015年3月4日上午在京東下單,3月5日晚飯前小米手環(79元)到貨,設置目標每日步行八千步。我不愛運功,也不愛泡圖書館,總宅在寢室,常常在電腦前一坐不動好幾個小時。由于富書部公眾號每天都需要更新文章,看電影少了很多。
我發現自己突然有了小肚子,鼓鼓的挺不好看,于是想通過小米手環督促自己飯后散步,活動筋骨,休息眼睛。前三天均未達到日行八千步的目標,3月8日首次達到,連續堅持了8天,3月16日第一次中斷,又連續堅持了10天,3月27日第二次中斷,然后一直堅持到今天,連續33天達成目標。
小米手環只可以和小米手機以及蘋果手機綁定,下載安裝小米運動APP,還可以連接微信公眾號小米手環,同步數據,進行朋友圈好友排名。另外,手環還可以綁定手機,手機來電,手環震動提醒,設置智能鬧鐘,震動提醒,監測睡眠時間和質量,分入睡時間和醒來時間、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所有數據均記錄在小米運動APP上,方便查閱和對比。個人覺得,小米手環是一個很偉大的發明,非常好用,十分人性化。(后來小米手環又有新的升級)
我現在有三個微信號:小明牛哲學、富書部創始人、獨孤風子,以我的身份注冊了五個微信訂閱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獨孤風子、法大研究生編輯部、影響力、社交閱讀。小明牛哲學是我的第一個號(有同名微博,很少上),只加熟人,不對外開放,自從開通富書部創始人這個號之后,我就經常使用(3月份就達到了好友上限5044人),而很少登陸小明牛哲學,一是需要切換,二是不便刷屏,三是有些信息不好讓熟人看到,四是好友少朋友圈新鮮事少,由于登陸的少,所關注的約150個訂閱號更新幾乎沒看。
富書部創始人只關注了24個訂閱號,我認為要執行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同時避免訂閱號同質化過多,關注數量應該控制在20—30個之間為好,此外,不用擔心錯過好文章,好文章非常具有傳播力,打開朋友圈一刷就能看到。
我以前在人人網搞富書部FRC時,常常每日至少三刷:早上醒來刷一次,中午午飯后刷一次,晚上睡覺前刷一次,其余無聊打發時間時刷。人們對社交有著強烈的欲望,尤其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智能手機簡直就是聚寶盆和萬有庫,催生了可怕的低頭族。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和改變不只是生活方式,還有思維方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在弱化身體和思考能力,這幾乎是不可察覺的。
昨天晚飯后,和室友奇去北師大英東樓考察新型智能售貨機,它與傳統售貨機的區別在于增加了移動支付(支付寶、微信、微博、百度錢包),而不僅是現金支付(投硬幣和紙幣)。室友奇下載安裝了友寶APP,可直接在APP上下單和支付,生成二維碼,然后在售貨機屏幕(類似電影院的各類取票機觸屏)上輸入代碼,所要的飲料或果食立即彈出,像ATM自動提款機。為鼓勵移動支付,首次使用支付寶下單,即可享受一分錢暢飲,支付寶有個“當面付”,聲波感應付款,我花了一分錢買了一罐荔枝。可以料想,以后紙幣和硬幣將像黃金白銀等一樣搬進博物館或存儲倉庫不再流通,錢將只成為一個數字符號,交易將只是數字的增減。
這或許可以推廣到更多售貨店,人工售貨和收銀的時代或將結束,這將是超市時代的末日。我首先想到的是實體書店的加速倒閉,研發生產一種智能售書機,把飲料換成書,觸屏可以更加智能化,調取和翻閱書面及部分章節文字。
閱讀應是人類的必需品,猶如飲食睡眠,故而是全民的、大眾的、無國界、無地域、無種族、無性別、無年齡的一項視聽思運動。文化、文明、思想、智慧和精神就在閱讀的河流中沉淀醞釀。
移動互聯網時代才剛開始,它的威力和潛力還遠沒有得到釋放,電子商務、社交產品、團購網、互聯網金融(理財P2P)是最先開辟的戰場。
于我而言,最關心的當然是互聯網+讀書。大類是文化教育、文化傳播、文化傳媒、文化創意,小類是大學(學校)、新聞媒體、出版社、圖書公司、書店、咨詢智庫決策科研機構、讀書會。在邊緣處創新,在雜交中創造,舊的也是新的,蛇蛻皮和鳳凰浴火即是如此。
富書部想聚焦、打通和連接移動閱讀、數字閱讀、電子閱讀、網絡閱讀、社交閱讀,集中到每個人自身,一沙一世界,一人一宇宙,每個人自己就是一所大學、一位老師和一個讀書會,這就是自我在線開放通識教育。
需要技術研發一款智能讀書社交產品。可以試著把微信和kindle結合起來。富書部不是內容生產商,而是平臺開發商,內容應該由用戶創造和生成,然后擴散和整合,連接人、大學、書店、出版社。
我想做的是繪制一幅民間讀書會地圖,把全世界各高校各行業的讀書會搬到網上,信息(文字、圖片、錄音、視頻)上傳共享,免費下載,講座和講課錄音或視頻全部永久開放。不管轉載和抄襲如何盛行,原創和獨創的沖動和渴望是不可遏制的,有人負責創作,有人負責傳播,都很偉大,不可互相攻擊和打壓。
這個世界成功的人永遠是少數,那是因為只有少數人敢于做夢,敢于理想。翻閱歷史畫卷,我們不得不承認,是少數人改變了世界,而大多數人只是推動了世界。
獨孤風子,2015年4月29日,寫于西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