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許楓xxh? 論語楓解?
鳥語
獨酌無相親,幸有書宜人。
故園不忍望,春江多淚痕。
問:幾處封門?幾位封神?
托信與東君,何日到江城。
溪頭舟自橫,室中人如僧。
惟:元日坐等,元宵點燈。
人話
一
仿佛經年,車馬終于慢下來了。以前,總說,腳步太快,靈魂跟不上,這些日子,我們等到她了嗎?我們看見什么?聽見什么?思考了什么?獲得了什么?
二
“山川異域”、“青山明月”,印在捐贈物資上的詩文讓無數人驚呼:哇,島國好有文化!
只是俗雅之分嗎?詩禮傳家之古訓,于今斷流,我們已然失去了更有審美情趣的表達能力,滿腔熱忱只能干癟癟地化作一聲聲嘶吼——加油!
語言的貧乏進一步加劇心靈的枯萎,讓我們失去了經過幾千年文化溫養、滋長的共情能力,與古人,與今人,心曲難通。所以采取的很多措施難免顯得決絕而粗暴,少了些許溫情與悲憫。從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標語,可見一斑。
三
女蝙蝠俠極為決絕地聲明,“用生命擔保”新冠與實驗室無關,奉勸相關人等“閉上你們的臭嘴”。
我們不講證據鏈,不講科學分析,只是覺得身為一名科學家,這樣的姿勢,很不優雅。
四
某機構的負責人打電話來說,他們有數千名年輕學員,希望我能做個主題演講,分享一下人生經驗。推辭再三,不得,乃作提綱如下:
1、學一技以謀生,修一藝以自娛。
2、知言知禮,知言是謂溝通,聆聽與表達、知人與知已;知禮,不僅是曉得人情往來、禮節儀軌,還需具備一定的法律常識。
3、有所敬畏,敬畏自然、尊重世間規律、尊重專業。
4、存一絲善意養心,留一絲好奇養智。
五
朋友問我,此次疫情似乎比非典來得迅猛。我回之曰,這兩貨兒是近親,同樣兇殘,但是,時代變了,一是人的速度變快了,飛機、高鐵,甚至全球飄移;信息的速度變快了,網絡、手機,甚至即時同步。
速度會越來越快,公共領域,譬如公共衛生,對預警、應激、管理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專業性會越來越強,但愿我們能從這次災難中汲取足夠的教訓,以應對未來與未知。
六
再說兩句,一是,過去寫的零星文字中,雖然沒少歌頌醫生,贊譽之,世間唯有醫者與老師兩尊真神,此時,依然覺得力度不足;二是,疫情總會過去,生活必然繼續,但,不管世界怎么樣,人,還是要有人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