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得是誰說的了,“簡單到極致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幸福,因為他們更加專注自己的生活。”
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nèi)容剔除干凈,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對很多身外事情不再關(guān)心,只關(guān)心自己內(nèi)心的時候,幸福就成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有時候,站在山崗上看日升月落,就覺得快樂不枉此生。王維的《酬張少府》,讓我們體會到簡單是一種境界。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很多人,很多事,我們都做不了主。譬如流逝的時間、走散的人、無緣的愛、身后的事。那就做個簡單的閑人,即便沒有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也定有一本書,一盞茶,一友人。蘇軾的《行香子·述懷》,讓我們看到簡單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生活和快樂,是復(fù)雜的產(chǎn)物嗎?必須有盛大的儀式,我們才能獲得快樂嗎?其實,幸福不需要盛大的儀式,熱鬧的掌聲,只要去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我們就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哪怕只是在湖邊釣一鉤清風。劉長卿的《卻赴南邑留別蘇臺知己》,讓我們理解簡單是一種生活方式。
又過梅嶺上,歲歲此枝寒。
落日孤舟去,青山萬里看。
猿聲湘水靜,草色洞庭寬。
已料生涯事,唯應(yīng)把釣竿。
我們需要朋友,煩惱時可以傾訴,開心時可以分享,孤單時可以做伴。但是,人太復(fù)雜了,和人相處、成為朋友,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幸朋友的選擇范疇并沒有那么狹隘。有時候,一只狗子一只貓咪,甚至案前的一盆綠植,都可以成為自己的朋友。辛棄疾的《鷓鴣天·博山寺作》,讓我們知道簡單還是一種韻致和情調(diào)。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小時候,幸福是一件簡單的事,長大后,簡單反倒成了一種幸福。其實世界并沒有變,青山依舊,明月依舊,一如我們小時候的模樣。這種簡單的幸福和快樂,一直都在沉默地等待我們。王昌齡的《龍標野宴》,告訴我們,常懷一顆平常心,生活就會變得簡單而幸福。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心若簡單,人生就快樂,其實快樂,真的是如此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