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媽和姨丈又吵架了。
小姨媽一氣之下,拉著行李箱跑到我家來住,大有打持久戰的陣勢。
他們吵架的事由,是關于是否生二胎。
小姨媽和姨丈的女兒已經七歲了,沒開放二胎之前,公公婆婆就一直想讓她再生一個,湊個“好”字。
二胎開放之后,連政策限制因素都不存在了,小姨媽這兩年,就更是隔三差五被催生。
小姨媽倒不是不愿意再要一個,她是怕了,生女兒時候的陰影,還一直如噩夢般揮之不去。
小姨媽生頭胎的時候,怕疼,就直接選擇了剖腹產。
本以為眼睛一閉,一睜,孩子就生完了,回家養養就好。
沒想到上天跟她開了個玩笑,打麻藥的時候,不知是時間沒控制好,還是位置略有偏差,剖到一半的時候,她有知覺了。
可是手術臺上剖著呢,再打麻藥也來不及,只能硬生生繼續剖,把孩子扒拉出來。
姨丈說,在手術室外,聽到了小姨媽殺豬般的慘叫,凄厲而慘絕人寰。
女兒剛出生時,小姨媽沒有半點喜悅,甚至看到她,就喚醒了身體記憶。
架在手術臺上的女人的身體,好像只不過是一個孕育嬰兒的載體,絲毫沒有為人的尊嚴。
02
一開始,姨丈也心疼小姨媽遭受的苦,不急著生二胎。
七年過去了,他想著,怎么著也恢復好了吧,當娘的看著孩子長大了,受多少苦都覺得值。
于是,他就勸小姨媽,現在醫學很先進的,而且又是二胎,肯定比頭胎順利許多。
小姨媽不愿意,男人只要三分鐘,自己不但要懷胎十月,還要挨一刀,都說母愛很偉大,我不要這偉大行不行?
姨丈說,現在可以打無痛的,再說你能不能別想著當年的事情,再痛不也都過去了么?
小姨媽怒了,說,你去不打麻醉劃一刀,再回來跟我說這個事情,子宮又沒長你身上,你說不疼就不疼啊?
不止姨丈,小姨媽的公公婆婆也來當說客,仿佛大家都忘了七年前產房里傳出的那一聲聲絕望的吶喊。
小姨媽坐在我家客廳掉眼淚,說,為什么男人不長子宮,卻掌握著女人的生育權?
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大概很難說感同身受,姨丈也知道生孩子苦,生孩子痛。
但究竟有多痛,他不知道。
他只是看著生兒育女好像是人世間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就以為這痛是每個女人都可以承受的。
既然在承受范圍內,那再生一個有何不可呢?
很難單純地用“愛不愛”去評價姨丈,但是起碼可以確定的是,他是自負的。
他覺得小姨媽應該恢復生孩子的心理建設了,他覺得現在生孩子沒那么遭罪了,他覺得女人就是可以為孩子忍受這種痛苦。
所以他覺得,小姨媽也能。
03
把自己的需求凌駕于對方的感受之上的男人,是萬萬嫁不得的。
姨丈前幾年還念著小姨媽受的苦,時間一長,就不痛不癢了。
多少婚姻的相處模式,并不是將心比心,而是每個人以自己的不客觀的理解和揣測,決定對對方的態度。
你做的事情,他沒有做過,卻可以輕易下評論,這樣的婚姻,縱使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你又不上班,在家帶帶孩子有什么可累的?
他出門上班的時候,看到的是光潔如新的地板,干凈的碗碟,可口的飯菜,擺得整整齊齊的拖鞋,一切井然有序。
他下班回來的時候,看到的還是能映出人影的地板,擺得整整齊齊的玩具;
孩子穿著干凈的衣裳,洗得香香的頭發,露出明亮的笑容。
他不知道你在家的時候擦了幾遍地板,洗了幾件衣裳,收拾了幾遍玩具。
他不知道你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喂飽了孩子,還給他洗了澡,孩子才終于不哭不鬧甚至露出笑容。
他不知道,他只是覺得早上出門和晚上回來的時候,家里都一樣干凈。
所以你什么都沒干,所以你哭訴著累的時候,他否定了你的感受。
我跟她什么事也沒有,你不要無理取鬧好不好?
他順公司的女同事去上班,他看到朋友圈美女的照片會點贊;
他和手機里“附近的人”聊天,他會在參加同學聚會時主動加當年的初戀女友;
他看到身邊走過的時髦女郎會挑剔你不修邊幅的的形象。
他不覺得繞一點路去接女同事有什么不妥,他不覺得美女一發自拍就點贊是曖昧。
他說初戀都過去那么久了現在只是普通朋友,他不知道你一邊哺乳孩子一邊維持身材有多難。
他不覺得自己有什么實質性的出格行為,他只覺得你小題大做無理取鬧。
他覺得自己沒錯就是沒錯,并不在乎你的真實感受。
都跟你說了不會懷孕,你瞎擔心什么?
剛在一起,還沒結婚,女孩子第一次,哪怕采取了措施,還是擔心地不行。
大姨媽稍微遲一點,就如臨大敵,神經繃緊,不斷地問男生怎么辦。
幾句安慰無果,男生開始不耐煩,我都跟你說了不會懷孕,你杞人憂天什么?
情投意合時,家里沒套,男生說我能控制自己,不會讓你懷孕的。
女生堅決不肯,男孩子說沒勁,我都說了不會讓你懷孕,你就這么不相信我?
不是不相信,而是一點都不能冒險,哪怕萬分之一的概率,遇上了就是百分之百。
而他只要知道大概率,就放心了,他最多算錯了數學,你卻可能算錯人生。
他懂道理,卻不愿意懂你。
04
我曾經因為痛經,在公司暈倒過。
男朋友在外地出差,我只得自己一個人跌跌撞撞地上了出租車,拄著雨傘進了電梯。
實在撐不住蹲下來了,一陣一陣地眩暈,扶著墻進了房間,一頭扎到床上。
斷片了好幾分鐘,小腹堅如磐石的一陣陣抽痛才把我喚醒。
我給出差在外的男朋友打電話,帶著哭腔奄奄一息地說道,我姨媽痛。
電話那頭傳來被打攪的不耐煩的聲音,他說:
你肚子痛,我能怎么辦?你自己轉移一下注意力就好了,哪那么夸張。
我這邊還有事兒呢,你自己喝點熱水,別為了跟我撒嬌,就把事情說得這么大。
也許他是真的覺得沒有那么痛,也許他是真的不了解痛經是什么感受。
但是他可以給我說幾句溫暖的話語讓我心里好受點,他可以幫我分散一些注意力,他甚至可以早點回來照顧我。
然而,他不但不相信我,反而用自己的主觀臆斷來約束我的行為。
這很可笑。
他沒有痛經過,卻不相信我說痛經有多痛;
他沒有做過全職太太,卻不相信妻子說有多累;
他沒有生過孩子,卻說沒有那么痛的。
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有著獨立的神經系統,你的痛不會連著他的痛,他可以不懂。
但兩個相愛的人,當對方表達自己的時候,要試著去相信,試著去感受。
相信痛經就是有她說的那么痛,相信生孩子就是有那么大的恐懼。
重要的不是事實如何,重要的是她的感受如何。
哪怕醫學上說痛經有有五分痛,她如果感受到的是七分,那就是七分。
畢竟,子宮又沒長在你身上,痛的是她,憑什么你說不疼就不疼?
作者簡介:漫漫Chan,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我喜歡你,如鯨向海,似鳥投林,退無可退,避無可避。如果你也喜歡我,歡迎關注簡書@漫漫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