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都要對很多問題,很多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人類解決問題的這種能力是后天鍛煉的,當然也有先天的因素。畢竟幾萬年的進化歷程讓我們走到現在,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是解決了無數問題的。今天我想聊一聊這個話題是因為一個任務讓我有機會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這兩天是我們公司員工的一個研修培訓,我因為PPT制作還不錯,所以被邀請做一個PPT制作的授課工作。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我就開始想我應該怎么講這個問題。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因為有大量的會議經營,所以會有很多類型的PPT去制作。而且有時候時間非常的緊張,那么其實傳授做好PPT的技巧本身落實到我們的公司層面會有很多的細分場景。比如做一般的內勤會議,其實最重要的是要突出我們的經營思路,這個時候PPT的重點是在你的邏輯時候清晰,論證的數據是否可靠,那么其實這個PPT的重點完全不在PPT的技巧,而在你的經營思路和數據的處理能力。再比如給外勤召開的大早會,這個時候很多的是對于政令的布達,情緒的調度,和意愿的啟動等等,這時候可能需要的是會議整體的氛圍和氣氛的把握,可能更需要的是主持人對于PPT內容的演繹。所以其實在應對很多不同場景的時候需要的其實是不同的對策。但是邀請我去講PPT的人說是因為公司大部分人PPT做的實在是太丑了,希望我能告訴他們一些技巧。經過一番思索過后,其實問題的原因根本不在丑,而在別的地方。
PPT顧名思義是PowerPoint,焦點的意思。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工具的目標是為了突出一個主題,而這個主題顯然是為使用PPT的人去服務的。那么制作一個PPT最先開始的那個步驟其實是確定使用者是誰,然后是確定他用這個PPT干啥。如果這個PPT是你自己做,也是你自己用,那么很好,你只需要問自己這個兩個問題就行了。但是恰恰很多時候正是因為制作PPT的是自己,使用PPT的是自己,很多人忽略的這個過程,最終導致制作的過程痛苦而且低效。我們試想一個場景,領導讓我們做一個報告。我們上來就做,不問這個報告的PPT是跟誰做的,跟誰看的,要干什么,我們又多大的把握可以把這個PPT做到滿意。估計不到10%把,除非你真是你領導肚子里的蛔蟲。那么我們理解了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做好一個報告的PPT重要的不是PPT的技巧,而是你事先知道你要做的東西是什么,怎么用,給誰看。那么我應該去教的是技巧嗎?好像不應該啊,我應該教的是你如何能用最少的問題獲得足夠多有用的信息來支持你制作PPT,和如何用自己手頭的東西盡量的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說如果我要解決報告PPT的制作問題,其實問題根本不是PPT制作技巧問題,而是你是否理解報告闡述的內容和表達的意思的問題。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根本不能光看問題本身,而是要看問題背后的邏輯。
如果我們不看這個細分的場景產生的問題呢?就單說這個PPT實在是做的丑,做的不好看,這個怎么辦?這個總應該是PPT技巧的事情了吧,我們不談是報告,還是會議,還是發布會等等,解決丑這一個問題。看似好像這個是PPT這個軟件可以解決的事情,但是其實我們認真的去分析這些問題就發現問題真出在PPT的技巧上嗎?丑和美的感覺明顯是出在了一個人的審美能力上啊。如果一個人沒有對于美丑的基本的識別能力,那么他身懷各種PPT絕技,顯然也是做不出讓人賞心悅目的作品的。那么如何對鍛煉一個人的審美能力呢?這就可能比做一個報告PPT要做到讓領導滿意更加的抽象和困難了。因為你需要在藝術上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甄辨美丑的能力。這也正是我說的“想問題不能看問題”的意思。PPT做的漂不漂亮不是PPT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而且不是人的技能問題,而是一個人的審美問題,而一個人的審美問題顯然是不能通過PPT這個軟件能解決的了的。
回到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場景其實也是這樣,當問題出現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問題本身呈現的東西。就比如我們想讓自己有一個很好的與人交際的能力,我們肯定不是一上來就跟人去說。而是需要你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有一定的共情能力,有一定的說話技巧,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等等。這些都不是在光說的時候能夠訓練的出來的。就像我看《窮查理寶典》里面查理芒格先生說的,你需要找到那個最根本的原因和知識體系,才能用這些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