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說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在魚兒中的應用,讓你在成為高效能父母的路上多一點建議。
習慣四:雙贏思維
在日常工作中,雙贏思維你很熟悉吧,我相信你應用的也非常好,可是回到家中,你咋就忘記了呢?尤其是有二寶的家庭,雙贏思維對于讓每個孩子都優秀是多么重要。
舉個例子,朋友家有兩個孩子,為了促進兩個孩子的比著編號,她創建了一個獨有的方式,她為兩個孩子做了一個雞積分板,例如,早上先準備好的孩子得一分,吃飯吃的快的得一分,先完成作業的得一分,獲得老師表揚的得一分.......
結果怎么樣呢?兩個孩子每天都要吵架,重要的是,兩個孩子之間從來不比誰更好,反而是比誰更差。
怎么辦呢?雙贏思維來解決咯。正面管教中的平等對待、鼓勵、以及和善而堅定的方法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家長要鼓勵孩子看到人與人之間,即使競爭也不是你死我才能活的競爭,人人都有機會,別人收獲的不是你失去的,養成富足的心態,相信資源的富足和自身的能力。
平等的對待兩個孩子,平等不代表完全相同哦,并且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去執行大家之間的約定。讓孩子切身體會到,合作共贏帶來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習慣五:知彼解己。
這是一個關于雙向溝通的習慣,在溝通中保持同理心。
一次在星巴克看書,不小心圍觀了幾個女士的聊天。某個人聊到她和婆婆最近因為婆婆追著孩子喂飯吃發生了矛盾,這下有意思了。七嘴八舌開始了:
“你反應過度了,這沒什么大不了的,哪個老人不是這樣?”
“那么你婆婆追著喂飯的時候,你在干什么?”
“如果我是你,我肯定告訴我老公,讓他媽回去。”
“你總是這樣忍耐,你看,我遇到這種事的時候,肯定直接對她說......”
.......
如果你是那位女士,你會有什么感受。感受不那么舒服吧?在這個聊天中,有直接的價值判斷者、有追根究底者、有好為人師者、還有自以為是者,或許你只是想傾訴一下,這下反而堵住了。
大家想想,一個習慣了以上溝通方式的人,面對弱小的孩子會怎樣?
“你怎么那么笨呢?被人打了還不知道還手?”
“那么小的蟲子,有什么好害怕的?”
“考試的時候要你要多檢查一下,也不會錯的這么多。”
......
這些話熟悉吧?
我們在溝通中,太難看到對方了。所以正面管教家長課堂上,我每次都會說,不批評、不評判、不給基于自己生活基礎上的建議或意見。當然,我想給你的工具是傾聽。
一種傾聽的方法是:你感到.....,因為你注意到......,你希望........。如果你是那位女士,你聽到這樣的話會有什么感受?你感到很著急,因為你注意到你婆婆追著孩子喂飯,你希望她能讓孩子自己吃飯。有沒有被聽到。
還有一種傾聽的方法是:讓對方3分鐘,你的回應方式:點頭、微笑、問:還有嗎?
習慣六:統合綜效。
這是對前面五個習慣的綜合,同時更是一個接納異見的溝通。面對不同意見,我們最容易做的就是否定別人,然后想辦法證明自己。每個人都想辦法證明自己是對的,那么就容易發生爭執。
尤其是面對孩子的時候,你說的最多的可能是:你懂什么,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所以你覺得你是對的,孩子小的時候,沒什么關系,反正他力量小,也離不開你,可是一旦到了青春期,可能越乖的孩子越叛逆。
相互尊重和傾聽孩子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方。尊重是個說起來容易的詞,做起來卻無比艱難,有些家長會把尊重和嬌縱混為一談。
習慣七:不斷更新。
這是一個關于不斷創新的習慣。作者從身體、心智、精神、待人處事四個方面來總結如何做到不斷更新。
孩子的不斷創新能力也是家長很關心的,一些方法直接給到您:日常慣例表讓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大膽嘗試、小步前進,讓孩子勇于嘗試新事物;我句式(我感到...,因為我注意到...,我希望...)學會表達自己,你句式(你感到...,因為你注意到...,你希望...)學會傾聽別人,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自此,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應的正面管教的工具分享完畢,對你是否有用,就看你是否在生活中應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