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陽光晴好,透過玻璃投射在米白色桌面上再跳入眼里,有一種刺穿眼眸的眩暈感。
30歲出頭的小劉,又一次踏上了尋找工作的征程。
這是五月份的最后一場面試。
小劉像在等待一場期待已久的甘霖,又像在畏懼實力不詳的對手。
對于一個步入社會多年、頻繁面試又頻繁跳槽的互聯網工作者來說,不該如此呀。
對手來了,互聯網公司有一件神奇的事,負責招聘的HR雖千人千面,卻有著同一種氣質。
那種笑容就像酷暑時分在街頭,明明滿頭大汗,卻不禁打了個冷顫。
“請問,您對您自己未來幾年有做職業規劃嗎?”
這個問題就在意料之中,一早就想好啦答案。
小劉開始皺了一下眉頭,假裝在思索,按照原先準備好的答案,陳述出來“我的未來是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項目總監。因此,在接下來一年的時間里在技術專員崗位掌握技能,用三年時間在項目專員崗位學會綜合管理和跨部門協同,再用三年時間在項目層面歷練并成長為項目總監。”
小劉說完,內心五味雜陳,這真是自己的未來規劃嗎?還是只是為了應付面試所準備的答案?
回想過去八年間做過七八分工作,基本上是一年一換。導致現在成為社會流浪者中的一份子。
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顯而易見小劉在八年前是沒有任何認知的。
01 認識自己
初入社會的小劉,起初是投靠在深圳的大學同學,繁華的都市,燈紅酒綠的生活讓他沉迷,消磨斗志。但在深圳這樣的城市生活是需要很高的生活成本,沒有任何規劃的他開始漫無目的的投送簡歷,很快他找到了一份銷售工作。但銷售工作讓性格靦腆、內向他感覺非常吃力。時常受到領導的批評和同事的冷嘲熱諷,最終在重重壓力下他只能選擇離職。
他的離職也是必然的結果,首先他沒有認清自己,這也是制定生涯規劃和學業規劃的基礎。“認識你自己”,這是鐫刻在古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的金頂上的一句箴言,說明先哲們早就在探索這一深刻卻又貌似淺顯的哲學命題、人生命題,也說明了這個命題的歷久彌新而富有挑戰。最難的是認識自己,因此這一步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
認清自己,包括認清自己哪些方面的特點比如:性格特征、人格特質、興趣愛好、能力、優缺點、優勢學科、弱勢學科、價值觀等。不同的性格特質,適合從事相應的行業與工作崗位。
02 技能成長規劃
受挫的小劉在生活壓力之下,再一次進入到步入職場,這一次他選擇的是行政管理,沒有業績壓力,不再需要厚著臉皮去開發客戶,只需要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生活舒適。但隨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月入過萬。小劉開始反思,舒適圈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在公司從事技術、管理的人能拿高薪。這些崗位所需的能力是與自己不匹配。
美國的大衛?裴多拉說過”自身能力不能適用想要的崗位,對于就業者來說,就像待業一年那樣可怕。”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積累。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機會永遠是留給最渴望的那個人,學會與內心深處的你對話,問問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
一個技能成長規劃,是讓你從職場底層走向高層的基礎。
03 企業人才需求
充滿野心的小劉又進入一家規模較小的互聯網公司,該平臺主要是提供同城物流服務,打通高等酒店渠道,幫助酒店客戶運送行李。這一次小劉是信心滿滿,兢兢業業。每天全身心投入工作,拜訪酒店經理,拓展渠道。但線下模式并沒有給公司帶來現金來源,很快公司出現了財務危機,不得已要放棄線下模式,轉為線上對接大的旅游平臺。但對于線上運營人才的需求,顯然以前的員工是不滿足需求的,毫無懸念以往的工作人員都不滿足企業轉變的需求全部裁掉。
我們在工作的同時,企業人才需求的定位也要清晰,迎合公司的轉變或者發展方向或者市場需求去定位。在市場轉變的同時我們才能不被拋棄,企業仍舊需要你,你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04 職場情緒調節能力
毫無疑問,被裁之后的小劉一蹶不振,內心非常失落,開始自暴自棄起來。這種情況相信大部分人都經歷過。
有情緒波動屬正常反應,也是本能行為,如果不會情緒表達的話,麻煩更大。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由于我們缺乏對情緒處理的理性訓練,這樣就會導致自己很難分清楚情緒和情緒背后反映的問題,因為看不清事情的本來面目,從而無法做出正確判斷。
其次就是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是否能夠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三十出頭的你是否也還在為工作奔波,為之前沒有清晰職業規劃而后悔?
書不盡言,職業規劃僅僅只是規劃了就可以了嗎?具體該如何去執行?快快關注公眾號“騏驥課棧”學習《做自己職業生涯的CEO》
企業官網https://www.qjjc-zx.com
更多原創請關注公眾號“騏驥積成”
旗下微課學習平臺請關注公眾號“騏驥課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