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意大利家庭游時間。這次我一改說走就走,隨心所欲的度假風格,認認真真在出行前一個多月就做起了攻略。無他,一是我們這次要去的地方,實在太過遼闊,震撼人心的景色非常密集——用“一個山頭一道風景”來戲稱并不夸張,在有限的旅行時間里結合行程不得不進行取舍;二是我們畢竟第一次帶著小朋友去高山區,翻山越嶺,挑戰徒步,謀而后動,準備充分才能保證全家出游的質量。
說起阿爾卑斯山區,很多人第一反應估計是瑞士。阿爾卑斯山當然早已經成了瑞士的名片,巍峨壯麗的少女峰,陡峭的馬特洪峰,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下點綴著明珠般的高山湖泊和星星點點般散落在山間的木屋,大概就是大部分人對阿爾卑斯山的印象。大概很少人知道,阿爾卑斯山區其實橫貫歐洲七國,而在意大利北部的多洛米蒂地區,更是被稱為“上帝遺留給阿爾卑斯的后花園”——那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9年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擁有18座超過3000米的山峰,壯麗的阿爾卑斯山與綺麗的地中海相遇的神奇之地。
然而這么一個神奇之地,卻一直在我們的旅行版圖缺失,無他,太過神秘。傲嬌的意大利人,大概因為坐擁了全世界最多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無論從人文還是自然角度看,意大利都是一個被上帝眷顧的地方——感覺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故事,每道風景都宛如天堂,居然不屑于旅游推廣(或者要推廣的太多,忙不過來?),以至于明珠蒙塵,有太多太多的地方要自己去探索,有太多太多的風景和故事值得慢慢欣賞和再三回味。
很多年前我還在德國工作的時候,不時聽到對戶外活動狂熱的德國同事推薦這個地方,而我帶著對德國人審美和奇葩度假風格(暴走/極限挑戰+對吃喝玩樂無所謂)的偏見,一直不以為然。直到暑假前兩個月,在一個新認識的朋友那里看到了她拍的多洛米蒂的照片。用“震撼到靈魂”來形容,一點都不夸張。我也是自詡“走過五湖四海,見過世面”的旅游達人,但從未有過這種光看照片就“一見誤終身”的沖動——那么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今年暑假,多洛米蒂家庭游走起。
兵馬未動而糧草先行。卷袖子做攻略的時候才發現,廣義上的多洛米蒂地區包含了西起博爾扎諾(Bolzano),東至貝魯諾(Belluno),北至意奧邊境,南到湖區的大片區域,圍繞著18座超過3000米的高山有著無數小山峰和國家公園,不計其數山谷,湖泊,瀑布,處處是風景。到底要怎么走?據點要定在哪里?先是通過詢問朋友要了幾個她推薦的主要城鎮和景點名字,再通過名字在谷歌地圖上搜索周邊和相關信息, 由點及面,慢慢的連成了一片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兼顧考慮小朋友體力和交通便捷程度,一定要“掃蕩”的地區。
多洛米蒂地區太過小眾,網上可以找到的中文資料不多。也就前不久剛剛出了一個多洛米蒂錦囊,是一個旅居意大利的旅游達人來往多洛米蒂山區十幾次之后的創作的,介紹比較詳細,可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個人感覺,該錦囊比較適合由戶外徒步基礎,體力較好的大人出行,食宿比較簡陋,需要早出晚歸暴走,徒步路線也比較挑戰。像我這樣拖家帶口,娃才四歲的,想看風景又不想遭罪的,還是老老實實自己做個適合帶小朋友出游的版本吧。
十天假期,威尼斯到,威尼斯走。
據點一:Cortina d’Ampezzo 四天
重點區域:三峰山自然公園(Parco naturale tre cime,目標三峰山),梵依斯-散依斯-布萊耶斯自然公園(Parco naturale di Fanes-Sennes-Braies,目標:布萊耶斯湖),五塔山(Cinque torri),出Cortina往西南走經過的三大山口:Passo Giau,Falzarego Pass,Passo Gardena
據點二:Alpe de siusi 兩天
重點區域:全歐洲最大高山草甸(SEISER ALM),施恩山-玫瑰山自然公園(Parco Naturale Sciliar-Catinaccio)。長石山和普埃茲-奧德樂自然公園(Parco Naturale Puez Odle)順帶
據點三: Nago-Torbole 兩天
重點區域:加爾達湖北岸
據點四:威尼斯 兩天
整個行程畫了一個圈,以據點一和二為重點,基本上涵蓋了東多洛米蒂(是的,時間限制,西多洛米蒂留給下次出游吧)的兩大特色區域:白云石山區和高山草甸區。
接下來就跟著我們的步伐,慢慢地感受這個神秘的阿爾卑斯山后花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