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的個人微博沒多少內容,一翻到底就是12年的東西了。大部分還都是工作相關,個人生活曬得非常少。
單單從微博上看,蔡徐坤是很早就出現在銀幕和大舞臺上的,追溯到12年,也就是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都可以算上是童星出道了。由此看得出,這個男孩是真的熱愛舞臺和大銀幕。
再往下看,蔡徐坤正兒八經的參加的第一個選秀節目大概是湖南衛視的《向上吧,少年》。盡管最后也沒能和左溢他們一起登上最后的舞臺,但在少年競選中的濕漉漉的眼神里,可以看到明晃晃的渴望。
蔡徐坤的粉絲基數大部分來源于15年的《星動亞洲》,可那時候的《星動亞洲》比不上現在的愛奇藝,流量不夠高,熱度不夠高,話題不夠多,在層出不窮的一眾選秀節目中,也只夠把蔡徐坤捧成一個十八線男藝人。
第一次覺得蔡徐坤野心勃勃昭然若揭的時候是看到他退出swin這個組合。
說實話,也不知道是我太孤陋寡聞還是這個男團真的太十八線,在我知道有蔡徐坤這么一個人之前反正是從來沒聽說過。
所以退出swin,蔡徐坤太明智了。與其被一個不怎么出名的男團拖累,不如放開手單飛。一個十八線的男團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要資源沒資源,要人氣沒人氣。國內的團體文化還不夠成熟,做不到當初exo出道時那樣一炮而紅,也不可能有sm這樣的大制作,所以蔡徐坤在看清國內大概除了tfboy這種出道法后,他毅然舍棄。
因為蔡徐坤要的是更大的舞臺,更大的熒幕。
再一次覺得他非常有野心的時候就是《偶像練習生》。
可以說每一個在節目里的每一個人都有野心,陳立農,王子異,包括各個公司送進來的孩子們。誰不想拿第一,誰不想紅一點,再紅一點。
可是蔡徐坤的野心大概是更大的。
隨便翻一下他的微博就知道,他主演的電視劇《我才不會被女孩子欺負呢》近期就要上檔播放。
該劇改編自ip,檔期定在初夏。
嗯,這其實就有點深思了。現在的劇想紅要么靠當紅的流量小生,要么該劇改編自大牌小說。反過來看看這部劇,演員一水兒新人,就算蔡徐坤人氣頗高,但沒看見演技之前還是只能歸于十八線,改編的漫畫么,反正我沒聽說過。
那么蔡徐坤在這個時候參加《偶像練習生》可以說非常明智了。微博的百萬粉絲,前后幾年的綜藝經驗,再加上蔡徐坤本身的能力以及非常精致的臉,盡管沒有后臺,但一席之地終歸少不了他。
成名于宣傳,簡直一舉兩得。
《偶像練習生》中,蔡徐坤的野心在于他的每一次舞臺表現中。張藝興在節目開播的時候就說,舞臺,是給準備好的人。
蔡徐坤大概是準備好很久很久了。當他盯上《偶像練習生》這個舞臺的時候,他就應該就是沖著出道,c位去的。他有名氣,但他缺一個正兒八經的出口,他非科班,沒有大公司撐腰,寥寥無幾的作品以及資源把他捆在了十八線藝人這個位置上下不來。他需要的是一炮而紅,是一個有足夠能力來實現他的野心的舞臺。他有成為偶像的資本,但他沒有天朝四子的背景,而《偶像練習生》是非常好的一個跳板。
他對舞臺的渴望太明顯,他爭著每一場表演的c位,可誰也不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甚至比起他們,他才是那個無權無勢只憑一身本事的小人物。可即便如此,蔡徐坤依然能靠著強大的實力在一眾男孩中脫穎而出。
如果說除去一部分內定的位置,那么剩下的那三瓜兩棗就是真的留給實力突出的人。而蔡徐坤,當仁不讓。
節目到現在,我有的時候覺得蔡徐坤可能根本就不需要后面公司承諾的男團,給他一個小資源,后面大紅大紫的99步路他都能飛奔著往前跑。
我一直覺得偶像是一種精神糧食。那年高考失利的時候我剛剛喜歡上exo。十二個孩子剛出道沒多久,走在公司里都是忙內,見到誰都要點頭哈腰,可就是這么一群孩子,在舞臺上閃閃發光的樣子讓我掙扎起一股不服輸的念頭。
偶像就應該是這樣的,野心勃勃,充滿欲望,抓住一點后就想要更多,紅了一點后就想要更紅。無時無刻不在努力和拼命,心酸和苦痛都往下咽,剩下閃閃發光的樣子,給我們這群社會底層的人灌雞湯,說,你們看,你們喜歡的人這么厲害,所以你們也是很厲害的,然后跟著他的欲望和野心一起努力。
這是我理解的偶像,所以我pick蔡徐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