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被稱為“歐洲之中國”。
據(jù)說是因為意大利臟亂差,民眾愛熱鬧愛吃愛吹牛,辦事不靠譜。
真是黑了意大利,更黑了中國。
我去意大利,確實能感覺到“亂”,治安亂,街道不繁華,有些蕭條。
沒有德國的整潔,沒有法國的文藝,是有一點亂糟糟。
不過,架不住它歷史悠久,名勝多風(fēng)景美啊。
很多地方還是很不錯的。
羅馬——“永恒之城”的恢宏,羅馬男人的灰白鬢角
以前很文藝的時候,特喜歡兩個地名,一個羅馬,一個布宜諾斯艾利斯。
覺得光聽名字,都沉醉得不得了。
羅馬,被稱為“永恒之城”。
歷史負著時光,挑著戰(zhàn)爭,雕刻出來roma二字,拉丁文倒過來便是amor,“愛”,永恒的愛。
看到羅馬的第一眼,并未給我如巴黎般激動的感覺。
街道雖古舊,但破敗不堪,路邊居然有各種垃圾出現(xiàn),這個在歐洲其他國家是非常少見甚至不可思議的事情。
綠化與城建也遠不如德國好,交通治安差,司機亂開車。
但一路上看著《羅馬假日》,看著奧黛麗·赫本,心中依然揣著那份美好。
這種美好任憑現(xiàn)實如何挫敗,總會“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地清純。
于是我們在赫本當(dāng)年流連的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上開始了迷夢似的愛情幻想。
然后在聞名遐邇的許愿池邊認真地許了三個愿,第一個愿望都被定死了,是“愿我們在羅馬再相會”,多美啊,像詩。
古羅馬三個字,就是恢宏大氣的代表,正如巴黎是時尚與藝術(shù)的代表一樣。
當(dāng)來到公元前80年就建成的斗獸場前時,游客大多是淡然走過,看看拍拍,排隊參觀參觀,聽地陪說說當(dāng)年角斗士的命運。
但這一切,都不如選擇一個人靜靜站在它跟前,看看它,感覺時光從這之間飄過,來得安寧。
它太“歷史”了,我太渺小了,這種接近,有恍惚之感,卻又倍感充實。
然后又開始感慨咱們中國,那份把大量歷史建筑毀壞的痛。
關(guān)于羅馬,必須要提的是羅馬男人的灰白鬢角。
記得余秋雨在《行者無疆》中說過,巴黎的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羅馬的男人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男人。
因為羅馬男人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鬢角總會有一絲或大片的灰白。
仿佛是歷史的映襯,或是“羅馬”的完美代言。
我就有意留心這個現(xiàn)象。
果真,余秋雨先生還是有點根據(jù)的,大多數(shù)羅馬男人鬢角都有或多或少的灰白。
這些灰白尤其在明亮的年輕臉龐邊顯得更為突出,襯得他有滄桑感,男人味,有羅馬獨有的魅力。
佛羅倫薩——文藝復(fù)興,米開朗基羅,但丁故鄉(xiāng),天賦的藝術(shù)寶庫
如果說羅馬有“偉大的榮譽之感”,那么佛羅倫薩就是“天賦的藝術(shù)寶庫”。
作為文藝復(fù)興的發(fā)源地,它有底氣被這么稱呼。
Florence一詞曾被徐志摩詩意地譯為“翡冷翠”,是14到16世紀歐洲文藝的中心,文藝復(fù)興的發(fā)源地。
當(dāng)然,文藝復(fù)興發(fā)源于此,與酷愛藝術(shù)的美第奇家族的守護分不開。
這個讓人向往的統(tǒng)治階級優(yōu)雅地守護了佛羅倫薩300年,斥大量資金保護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購買他們的作品,邀請他們參加藝術(shù)沙龍。
除了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這三杰之外,還有但丁,喬托,提香,薄伽丘,馬基雅維利等眾多文化名人,百家爭鳴都不為過。
在佛羅倫薩呆得時間不長,本想奔向但丁故居,但路程太遠,時間不夠,我們只能在圣母百花大教堂附近感受一下藝術(shù)氣息。
事實證明,預(yù)期目標還是達到了。
領(lǐng)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傭兵涼廊(Loggia dei Lanzi)、圣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和喬托鐘樓(Campanile diGiotto)有很多名雕塑或其復(fù)制品。
比如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復(fù)制品,海格力斯和凱克斯,著名的海神噴泉……
同時,路邊又有很多又帥又有滄桑感的畫家在作畫,并高傲地拒絕被拍照,專心致志地畫著他認為的藝術(shù),等待著誰去賞識他,或有知音上前攀談幾句。
威尼斯——提香,拜倫,威尼斯畫派,優(yōu)雅的世界水鄉(xiāng)
相較于羅馬的恢宏大氣和佛羅倫薩的藝術(shù)氣息,威尼斯給我的感覺是甜媚,婉約和靈秀。
整座城市都建在水上,能不靈秀嗎?
關(guān)于為什么一定要去意大利,和我當(dāng)年的小文藝有關(guān)。
我偏愛沙漠,所以一直夢想去敦煌,所以敦煌就是我的一個夢。
后來我圓了。
意大利,也是我的一個夢。
高中和大學(xué)時的一個夢,高中學(xué)了文藝復(fù)興,大學(xué)學(xué)了歐洲各種畫派和建筑,知道了意大利的歷史和建筑,知道了威尼斯畫派、提香、拜倫,讀了古希臘羅馬神話與悲劇,更對具有歷史厚重感和滄桑味的意大利心生敬意,心神往之。
說回威尼斯,它是“世界水鄉(xiāng)”的代名詞。
當(dāng)然不止于此,它還有很多拜占庭式建筑,以及“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一—圣馬可廣場。
這個廣場確實不錯,精致而不失大氣,怪不得拿破侖把它譽為“歐洲最美的客廳”。
威尼斯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碧綠而寧靜的水,那水并不清澈,但卻很好看,是翡翠的顏色,綠得一點都不小家子氣,甚是難得。
我們坐了“貢多拉”。
穿著藍條紋水手服的劃槳人傳說家里都須是三世職業(yè)劃槳師,且須面貌周正,通俗一些就是要帥,要會唱意大利民歌。
所以我們每人花35歐坐幾十分鐘的貢多拉還是很值的,哈哈。
如今在我的記憶中,威尼斯就是坐在精致的貢多拉上,手指輕劃過柔軟的碧波,聽著身后悠揚的意大利民歌,讓思緒無止境地徜徉在甜媚而靈秀的水鄉(xiāng)空氣中。
這確是個美麗的回憶。
不過要論歷史悠久,咱們的蘇州,可不亞于威尼斯。
只可惜,很多河流和建筑,都沒有好好保護。
如今的蘇州城,除了園林,真是沒什么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