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效果or 短期效果
正面管教提倡有效管教,看中的是管教的長期有效。 這個長期和短期其實從我們問的問題就能決定,我們注重的是長期效果還是短期效果。
比方說,如果問的問題是“我怎么才能讓孩子明白我的意思?”、“我怎么才能讓他聽我的?”、“我怎么才能讓孩子理解不行不可以這樣的意義?”、“我怎么才能讓孩子聽話?”、“我怎么可以解決眼前這個問題?”那這些呢,都是屬于短期的問題。
長期的問題,其實我們需要更加關注的是:“我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感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我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有歸屬感,有存在的意義?”“我如何才能幫助孩子學會相互尊重,有技巧地合作解決問題呢?”“我如何才能進入到孩子的世界并了解他們成長過程呢?”“為了孩子也為了我自己,如何才能把問題的存在,當成一個學習的機會?”
也就是說,當我們遇到孩子的一個挑戰(zhàn)的時候,我們問的是左邊的這一系列的問題,那決定著我們關注的就是眼前(也就是短期的)問題如何解決。 而當我們關注的是右邊的這些一系列問題,那我們看重的是長期的效果,長期來說我怎么樣通過我遇到的這些挑戰(zhàn),能夠去培養(yǎng)孩子的品質了技能。而這正是正面管教所提倡的。
內驅力 or 外驅力
傳統(tǒng)方式和正面管教的方式應對孩子的挑戰(zhàn)是不一樣的。
傳統(tǒng)的方式依賴于外在的驅動力,看重的是短期效果,是用控制的方式來育兒。父母就好像直升飛機一樣二十四小時盤旋在孩子的頭上,對他的行為做出反應,壞的行為要懲罰,好的行為要獎勵。那這些往往短期看起來挺有效的,可是長期來說呢,我們可以看到他會進入一個循環(huán):也就是說始終孩子都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價值感和歸屬感,而她越?jīng)]有價值感、歸屬感,他就會不停的做出一些不當?shù)男袨椤?
正面管教是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也就是促使孩子做出這個行為的內心的動機。然后用和善而堅定并行的方式和孩子在一塊兒,跟孩子先有連接再一塊兒去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 為正面管教提供心理學研究的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阿德勒認為,孩子的首要目的是得到價值感和歸屬感。價值感就是孩子能夠認為自己:我很重要,我有能力,我能做出貢獻。
而歸屬感就是孩子相信:我屬于這里,我在這里能夠找到位置,別人是接受我的,愛我的。
當孩子有信心自己是有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時候,他會受到鼓舞。那他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他能夠與他人合作;他能夠做出自己的貢獻;也就是說他有非常正向、好的行為。但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感也沒有歸屬感,他感到非常的灰心、沮喪氣餒的時候,他就會產生一些錯誤的信念,那這些錯誤的信念會導致一些不良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