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原指機器的工作原理。而在企業運營中,機制是指企業運營的原理,或者叫運營規則,即相關的人、財、物等均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原則去運營的。
有時,企業很看重流程, 但流程的前提應該是機制,即首先確認或清晰企業以什么樣的原則去運行。或者說做企業首先要確定擬用什么樣的原則即運營機制。
機制首先要有目的性,即做一個機制,其目的是什么,這個是調制機制時刻不能遺忘的。當我們圍繞著這個目的,去考慮想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達到時,就是在考慮運營機制了。
運營機制中最有名的案例,即是僧人分粥地例子了。每個僧人去分粥時,總是出于私心而有偏頗,怎樣強調公正公平也不管用。于是有人想出了個分粥機制:讓分粥的人最后一個拿粥。于是分粥人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分得一樣多,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在拿最后一碗時才能利益最大化。
企業運營機制就是用四兩撥千金的力道去實現企業的良性運營。比如出租車集團為了讓出租車司機服務好顧客,沒少動腦子,也會經常組織人員開會或培訓,付出了大量人力與物力,還是不斷收到顧客抱怨投訴。但嘀嘀出行中的快車模式,則輕而易舉的解決了出租車司機的服務態度情況,而且顧客能夠感覺到快車司機的服務態度比出租車司機整體上看好多了。嘀嘀出行是采用了五星激勵的機制,使所有司機始終圍繞著服務好顧客這一核心點而去說、去做。這一舉措模式是:假如說要想給員工5000元的收入,則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拿到3000元,而剩余的2000元,則是有條件,即必須保證顧客對自己的評價都是五星才能享有這份考核工資。所以,快車司機師傅,不論是老司機,還是剛剛入行的新司機,都能夠很努力地討好顧客,以便讓顧客給自己評五星。最終受益的是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