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光,不是嗎。
有一次,女兒說,我好想知道未來是什么樣的。
我問,什么未來?
女兒說,我的未來啊,我長大以后會是什么樣子,做什么。
我想起我的小時候。
你長大想做什么啊?
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能馬上回答皆大歡喜的標準答案:當科學家。
那時候,不好好學習會被帶到炸油條的早餐攤販前,被說教:不好好學習你長大之后就做這個。或者掃大街,之類的。
再加上長在大學家屬院,所以甚至有了更簡單的標準答案:考上好大學。
再后來,考上令父母欣慰的名牌大學,為了證明自己用功、或者為了考研,發狠六點起床讀書,常常羨慕早上無人食堂里把一屜屜包子放上蒸籠的姑娘們的笑聲。
然后呢?
終于我讀完碩士,決定不讀博士,到現在10年光景,我沒有成為科學家,甚至沒有得到過比“XX大學畢業”更光鮮的標簽。
我不甘心,丟掉了辛苦賺來的中層管理位置,專職創業,想要自己做點什么能夠留下痕跡的東西。
但我仍然常常疑惑,我到底是想實現些什么,還只是想拼命夠到另一個漂亮的標簽?再拿到一個標簽之后呢、再一個之后呢?
沒有漂亮的標簽,我的未來是不是還閃閃發光?
至少我希望,女兒的未來里,最閃亮的不是貼在外面的標簽,是她會為了什么興奮與享受的眼睛和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