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軍的落幕:涇源之變與河北四鎮風波上篇

?我看中國歷史之五一:唐朝篇十?

朔方軍的落幕:涇源之變與河北四鎮風波上篇


? ? ? ? ? ? ? 文? ?和運超

??? 唐德宗李適(一般認為讀擴)生于天寶元年(742年),母親就是和唐代宗李豫離奇失散的沈氏。

??? 由于當時的紛亂,李適少年時和沈氏可能有過一段時間相聚,可在安祿山起兵南下后,也許就沒有再與沈氏見過。唐軍第一次收復洛陽時,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李豫和沈氏有短暫重逢,但兒子李適只有十四五歲,應該是和祖父肅宗等在一起,并沒有到戰事激烈的河南與母親見面。

???? 到唐代宗李豫即位之初,李適依例也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封雍王,肩負平定最后的史朝義余孽的使命。盡管都知道實際完成任務的是郭子儀、李光弼、仆固懷恩等將帥重臣,可李適是有功勛的長子,因功拜為尚書令。不久,廣德二年(764)正月,因李泌對李豫施加影響,糾正肅宗時儲君之位不穩定帶來的危機,李適就以長子身份被確立為皇太子,并舉行冊禮。


???? 等到李適繼位成為唐德宗的時候已經三十七八歲,正當盛年。有鑒于父親大歷年間的西北、河東、河北連連遭遇動蕩,李適就很想大展拳腳把一切亂局統統理順,可惜過于激進,不得其法,反而還是惹出很大禍事。

據說李適在為代宗服喪期間,為表示孝順,與韓王李迥(母親就是代宗李豫最寵愛的獨孤貴妃,代宗繼位就封王)一起進餐只吃簡單的羹,不放鹽等調料。史書以此表明他們遵守禮法。建中元年(780)正月,群臣為李適上尊號"圣神文武皇帝",非常有氣勢,李適當真認為自己很有威望,乘勢對代宗后期發揮巨大穩定作用的郭子儀采取壓制。

???? 李適抬出更高禮遇,尊郭子儀為尚父加太尉兼中書令,目的是為罷免其所領副元帥等實際軍職,讓朔方軍出身的部將李懷光、常謙光、渾瑊等分領節度使,算是把朔方軍分割成數塊不相統屬、較為均等的勢力。李適還召"恃地險兵強,恣為淫侈"的西川節度使崔寧入朝,將其留居京師。顯得有點耍手腕,但李適根本還是為了四方穩固,減少再出現像田承嗣、仆固懷恩那樣的事情。可李適的動機實在太過明顯,遇到郭子儀這樣有風度、人品好的還行,可河北、西北的藩鎮對此極為敏感,李適自然難免激起一連串動蕩。

???? 首先,崔寧曾結交元載,在西蜀聚斂不少不義之財。李適為控制崔寧,加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山陵使,雖然有閑置他的意思,但面子上也足夠禮遇。崔寧對當時的宰相楊炎很反感,不久南詔和吐蕃聯合襲擾蜀地,占據了文川、方維、邛崍等地,李適又想要崔寧返回西蜀坐鎮。楊炎進言:“朝廷失外府十四年矣。今寧雖來,以全師守蜀,賦稅入天子者與無地同。寧本與諸將等夷,獨因叛千百萬得位,不敢自有,以恩柔煦育,故威令不行。今雖歸之,必無功,是徒遣也;若其有功,誼不容奪。則西蜀之奧,敗固失之,勝亦非國家所有。惟陛下孰察。”帝曰:“卿策云何?”炎曰: “請無歸寧。今朱泚所部范陽勁卒戍近甸,趨與禁兵雜往,舉無不克,因是役得以親兵內其腹中,則蜀將破膽不敢動,然后換授他帥,以收其權,得千里肥饒之地, 是謂因小禍受大福也。”

??? 于是又改崔寧兼京畿觀察使、靈州大都督、單于鎮北大都護、朔方節度、鄜坊丹延州都團練觀察等使,調去西北夏州,但毗鄰有杜希全在靈州,王翃在振武軍(為西北邊地重要駐軍,德宗后期有范希朝任振武軍節度使長達十多年,德宗末年才回京師成為順宗繼位二王八司馬意圖用來接管神策軍),李建徽在鄜州,另外戴休顏、杜從政、呂希倩等屬下也都是楊炎安排,希望隨時找茬。結果崔寧到夏州與呂希倩招撫黨項甚眾,又立下功勞。楊炎非常惱火,更加嫉恨崔寧。

???? 楊炎的確是一個小人,但他卻有很重要的歷史貢獻。都知道唐朝中期最大的一個轉折,甚至是整個中華歷史上一次關鍵的賦稅變革就是兩稅制取代了南北朝以來的租庸調制。楊炎是僚屬吏員出身,以善于實干著稱。早年事跡并不多,史書只提到他曾非常夸張的多次拒絕各種征召,連兵馬副元帥李光弼的面子都不給,朝廷征召也拒絕,返回家鄉去侍奉父母。

??? 直到代宗永泰二年(大歷元年 766),入蜀充當杜鴻漸(玄宗時短暫為相的杜暹侄兒,因擁戴肅宗登位提為宰相,代宗繼位任命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因吐蕃襲擾風波,杜鴻漸搞不定,推薦崔旰為留后,自己入朝領門下侍郎職務,但參知政事,仍有宰相待遇,三年后病故,年六十一)的幕府判官。楊炎的名聲通過杜鴻漸推波助瀾,由"檢校尚書兵部郎中、山南副元帥判官"改任禮部郎中、知制誥,后升中書舍人,與常袞同掌詔敕的撰寫,二人文筆受到贊許,并稱為“常楊”。

??? 當時楊炎撰寫李光弼父親《李楷洛碑》傳頌一時,太子李適命人拓印后釘在墻壁上欣賞。又得到風頭無兩的元載提攜,據《新唐書》表示,楊炎是元載的同鄉,似乎有親戚關系(有說法為元載的外甥 ),所以受到提攜。


???? 大歷十二年(777),元載被賜死,楊炎被貶為道州司馬(今屬湖南永州市道縣)。德宗繼位后,看重他確有才干,所以沒有再計較他與元載密切的過失。好比重新劃分國庫與私庫是大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日(780年1月30日,《資治通鑒》、《冊府元龜》均指己卯日,實際該月并無己卯日,應是乙卯日),德宗正式下詔采納楊炎的建議,諸臣為此多有稱道。

???? 針對玄宗以后租庸調制被破壞的情況,楊炎主張推行兩稅法。原本算是臨時性、實用性的替代辦法,以“量出為入”代“量入為出”;以“計資而稅”代替“計丁而稅”,就是征收貨幣而非征收實物,合并徭役名目,集中納稅期限,所以“兩稅”是指春秋二季為時效期,每年在戶籍名冊上的人家要于兩季內分別交稅,作為基礎稅,也是戶籍稅,甚至有不少研究者都指還是單一稅,也就是交完這個基礎稅原則上不再有其他稅目。此后歷代都延續這一稅制,但實際特殊時期還是會額外加派其他名目,以此才每每形成王朝衰敗時所謂的苛捐雜稅現象。

可唐朝這時候的問題是,就在德宗推行兩稅法不久的貞元后期,由于宦官權勢增大,就已經對京師長安百姓加收各種雜稅。而地方藩鎮轄區占據地利,長久以來對商販也會收取過境雜稅,從中盤剝,已是藩鎮獲得財力的一個大項目。

??? 當時主管賦稅的官吏就有不少反對兩稅法者,他們認為租庸調制實行了四百余年,舊制不可輕改。德宗卻出于實際需要,建中元年正月五日(780年2月15日)下詔以兩稅法取代租庸調制。由于接連得到德宗力挺,楊炎自然開始膨脹。不久,大力推薦他的宰相崔佑甫患病,楊炎不念舊情,令崔佑甫干脆放棄職務,另一宰相喬琳被免職。楊炎行事越來越放縱,陷害老臣段秀實,排擠另一財稅方面很精通的劉晏。

???? 劉晏在代宗時就主持稅賦,長期在漕運方面負責,包括對鹽這一重要物資課稅進行調整。鑒于藩鎮的問題,地方征稅盡管也代表朝廷,可藩鎮實際收稅基本不怎么上交,全到藩鎮自己手里。劉晏為增加朝廷收入,建議改變販鹽方式,由朝廷統一主管批發,允許交給鹽商販賣,簡略環節,避免哄抬物價,主要希望朝廷能從鹽這一重要物資上得利,然后百姓也得惠,受到上下稱頌。

大歷十三年(779),劉晏升為宰相,德宗繼位前后,劉晏總領經濟財稅事務。楊炎回朝以后就對劉晏非常排斥,建中元年進讒言逼其自盡(究竟什么來由不大明白,可能認為劉晏從中謀私),年六十五歲。實際劉晏家中財物唯兩車書籍,米麥數石,眾人都呼冤。十年后的貞元五年(789),德宗追贈劉晏為鄭州刺史,加贈司徒。

??? 段秀實更是西北軍宿將,為人十分耿直。楊炎和段秀實的矛盾倒不算完全是私事,只不過帶一些私人背景。楊炎試圖實現元載當年提出西北防御修筑原州(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城堡的計劃。這是希望把府兵制耕種合一傳統恢復的一種構想,德宗與李泌一直沿著這一思路在改變神策軍的屬性。

??? 德宗派人到原州向段秀實了解可行性,他在代宗后期升任涇原鄭潁節度使(吐蕃占據長安時代宗李豫逃奔陜州,段秀實曾在白孝德手下有護駕功勛),總攬西北大事,累封張掖郡王。段秀實卻認為此舉失之草率,且誤農時,應當緩行。

???? 楊炎認為段秀實遏制自己,說是妨礙皇帝扶持神策軍御邊大計。建中元年二月(780年3月),德宗解除段秀實涇原節度使職務,征召為司農卿。涇州副將劉文喜利用涇州將士對承擔筑城苦役的怨恨,以及對新任涇原節度使李懷光(本為邠寧節度使)的恐懼,拒受朝命。朝廷又任朱泚代李懷光,劉文喜仍然抗命。

??? 朱泚是幽州人,兄弟朱滔是河北四鎮的重要角色。幽州地區的盧龍節度使本是安史尾聲選擇歸順的李懷仙,與接替段秀實的李懷光沒有任何關系。兩人都不是漢人,漢姓是改的。李懷仙是鮮卑族,而李懷光是渤海靺鞨族(本姓茹,不少研究者推斷他們其實是柔然,部族衰落后逃亡遼東,久而久之才加入靺鞨族)。


??? 李懷光為人倒是忠勇,得到任命到西北接替段秀實,為了立威導致劉文喜等將士不服,這只是表面的導火線。實際個中恩恩怨怨要復雜得多,這并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同時涇源軍之變與河北四鎮危機前后都有關聯。根本要害還是涉及德宗李適為了鞏固邊防,試圖全面調整各地藩鎮將領的大前提。

??? 由于李適一開始對魏博、幽州的態度很強硬,促使田悅與朱滔兩股力量絞在一起。這時涇源鎮將士前受徭役刺激,后在趕赴前線的途中發生驚天逆轉,讓皇帝猝不及防,史書認為就是劉文喜等不愿修筑原州城池已埋下隱患。從段秀實推卸原州來說是認為不切實際,涇源將士對大興勞役的反抗根本要害不在史書認為的“抗命”,而在于他們勞而無功,朔方軍的待遇此時已經一落千丈。

??? 西北朔方軍自仆固懷恩一事已被朝廷邊緣化,這正是神策軍地位崛起的一個背景。他們一不如京師充禁軍的神策軍,二不如重要地方的藩鎮軍,涇源將士在重重壓力下的奮起反抗與待遇落差密切關聯,可史書往往一概視為“背叛”,有點倒果為因的感覺。其實無法解釋為何涇源將士在段秀實手下尚是規規矩矩的邊軍,怎么很快就被劉文喜、朱泚影響,成為占據長安對抗朝廷的角色?

??? 這一批朔方軍將士先前還跟李懷光參與對付魏博田悅,還有馬燧、李抱真(李抱玉從弟,實際是昭武九姓安氏后裔,馬燧為李抱玉賞識的部將)另外兩支朔方軍同時參加圍攻,結果不敵,無法動搖魏博鎮根基。相鄰的幽州、成德、淄青都被卷入這一場巨大的風波。

??? 魏博鎮這一歷史焦點,前面論代宗時已經提過從田承嗣到田悅的變化,田承嗣依靠靈活手段,讓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東北奚族),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遼東高麗族)改變態度。建中二年(781)李寶臣死,兒子李惟岳擅自接替成德節度使,沒有得到朝廷同意。德宗當時想要徹底解決河北藩鎮,不同意再讓這一大片地方出現世襲局面。

李惟岳自然不滿,很快又與田悅站到一起。這時候,幽州節度使朱滔領命討伐李惟岳,得到反對李惟岳的成德將領張孝忠支援。李惟岳手下倚重的是王武俊(奚族勇將)為先鋒,但王武俊知道李惟岳極為功利,出征沒有盡全力。成德另一大將康日知在趙州(今河北趙縣)投降朝廷,李惟岳反而疑忌王武俊。

有人勸李惟岳:“先相公(李寶臣)一直以王武俊為腹心,兩家又是姻親,當此危難之際,不依賴王武俊這樣的勇將,誰又能為您退敵呢!”李惟岳命王武俊與步軍使衛常寧一同討伐康日知,讓王武俊的兒子王士真率精兵宿于府中為貼身護衛(有人質嫌疑)。

??? 王武俊暗中對衛常寧道:“我忠于節度使,李惟岳卻聽信讒言,猜忌于我,使我朝不保夕。如今出兵趙州不論勝敗,我都不回恒州(今河北正定)了。我們到定州投奔張尚書(張孝忠)吧。"衛常寧勸道:“圣旨道,誰斬李惟岳首級,就把他的官爵賞給誰。如今張尚書被封為節度使,聽說康日知也被封官。我看李惟岳早晚會被朱滔所滅,不如倒戈誅殺李惟岳以取富貴。”王武俊深以為然。

????? 不久,李惟岳派心腹謝遵到趙州催戰,王武俊勸說謝遵與自己一同謀取李惟岳。他們在謝遵接應下入恒州節度使府中,李惟岳束手被擒。衛常寧提醒:“李惟岳見到天子后,肯定會哀乞求生,誣稱當初是您與諸將脅持他起兵拒命。”王武俊遂勒死李惟岳,把他的首級傳送京師。

????? 唐德宗授王武俊為檢校秘書少監、兼御史大夫、恒州刺史、恒冀都團練觀察使,又命張孝忠為易定滄三州節度使,康日知為深趙都團練觀察使,命朱滔回幽州。王武俊認為自己功勞在康日知之上,卻沒得到節度使與趙定二州,心中非常不滿,便與同樣不滿的朱滔聯合率兵救援田悅。所以,本來是幾路兵馬一起對付魏博,因為德宗李適的處置失當,釀成一番大變,使田悅、朱滔、王武俊聯合成為一股力量,跟著有加入的淄青鎮李納,是為建中四鎮風波。

???? 田悅為人驍勇,被叔父田承嗣提攜為魏博鎮接班人。田承嗣年長幾個兒子對田悅還是頗有不滿,導致藩鎮內部很不穩定,自然率先成為眾矢之的,朝廷想擺平魏博,周圍藩鎮也想趁機得到或搶占一些地盤。


???? 尤其幽州的朱滔極為狡詐。代宗末年時,朱滔與兄長朱泚本來一起推朱希彩上位,朱希彩提拔兩兄弟不久就被下屬殺掉。朱滔哄騙兄長朱泚應該上位,借口主動去京師面君可以得到倚重,結果朱泚離開了就被朱滔搶了幽州。朱泚對此十分惱火,唯有聽從安排調去西北。

朱滔得到幽州這一巨大資本(為幽州留后,算代理節度使),又利用朝廷對魏博不放心,與成德、淄青等或合縱或連橫(這一比喻有實際出處,朱滔等人稱王言明效法戰國七雄互相結盟支持)耍一些小手腕,攪起偌大是非。

??? 就在德宗想一舉解決成德李惟岳、淄青李納兩大藩鎮時,朱滔本受命去參與平定,和張孝忠、馬燧、李晟等一起參加圍攻。如前所述,王武俊在成德的反復,雖然李惟岳是被解決,但朱滔、田悅、王武俊反而被推到一起結盟,釀成更大的危機。

朱滔決心聯合田悅、王武俊,似乎出于田悅在受圍攻時曾派人游說,希望得到幫助。朱滔對沒能得到深州、趙州等地盤有很大不滿,畢竟也沒有和朝廷方面撕破臉,而田悅的魏博卻長時間被圍攻。史書記錄朱滔的表兄劉怦進行勸諫:“司徒(朱滔)身為節度使,太尉(朱泚)位至宰相,所得恩寵可謂到極致。如今昌平有太尉鄉、司徒里,都是不朽的功業。像安祿山那樣背恩好戰、不顧成敗,如今還留有什么?司徒要好好考慮,謹慎從事,切莫做后悔的事。”

朱滔卻堅持與王武俊聯兵反過來援救田悅,與朝廷方面形成對立。唐德宗得到康日知與馬燧的告急,認為田悅尚未平定,不宜再樹一敵,便想封朱滔為通義郡王,實封三百戶安撫。朱滔毫不理會,偽造詔書調撥糧草,派兵與王武俊包圍趙州(今河北趙縣),相助田悅。??

???? 田悅非常感激,準備尊朱滔為王。朱滔謙讓:“篋山(河北鹽山縣東,又名峽山)之所以能勝,全賴王大夫(王武俊)之力。”朱滔與王武俊商議:“古代有列國連衡共同抗秦。如今公等在這里,李大夫(李納)在鄆州(今山東東平),不如仿效七雄,大家都建號,用天子正朔。仿七國舊例尊唐皇帝為天子,我們就名正言順了。我們該快些選定日期定好盟約,以順人心,違背盟約的就大家共同討伐。”眾人都同意。

???? 建中三年(782)十月,朱滔在魏州西郊祭天,稱冀王,自稱孤,尊為盟主。王武俊稱趙王,田悅稱魏王,李納稱齊王,均自稱寡人。朱滔改幽州為范陽府,設一系列官職。馬燧派李晟率兵至易州(今河北易縣)、定州,率張茂昭攻涿州、莫州(今河北任丘),斷絕朱滔的援救。次年,馬燧圍困清苑(今河北保定市東南清苑區),朱滔任命的易州刺史鄭景濟堅守不出。朱滔再命馬寔與王武俊合力抗拒馬燧,自己率軍救援清苑,斷絕李晟的糧道。王武俊派宋端催促朱滔速速進兵,朱滔十分不滿,惡語趕走宋端。此事最終解釋清楚,王武俊也對朱滔不滿,暗中與田悅商議如何與朱滔斷絕。

???? 建中三年(782年)秋還發生一件影響很大的事。朝廷任李希烈為檢校司空兼淄青節度使,新羅、渤海兩蕃使,使其出兵討伐李納。李希烈本來駐扎兩淮,為淮西節度使。假言領三萬軍討伐,進發到許州(今河南許昌市),其實暗中與他們往來。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都稱王,派出使者到李希烈那里聯絡,李希烈也自稱建興王、天下都元帥,成了五大藩鎮威脅官軍,北方半壁江山已經失控,跟著就是西部朱泚的涇源之變,這一下唐德宗李適在長安也待不下去了。

???? 對李希烈加入四鎮,德宗李適感到非常震驚,其軍隊已屬于河南腹地,李希烈正進攻襄城。德宗火速調動人手應變,這就有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趕到長安充實防備一幕。涇原士卒離開駐地,大多帶著家中子弟,希望到長安后能得到朝廷的優厚賞賜,因為前一個案例是神策軍調入京師身份地位大變,迅速提高待遇,還不斷得到擴充。

??? 涇源兵以為時來運轉,結果到達長安以后還是不受待見。節度使姚令言(為原涇源節度使馬璘部將,馬璘出身安西軍,大歷年間阻擋吐蕃有功,之后同出安西軍的段秀實接替馬璘,段秀實被楊炎設計弄走,又再到姚令言)先前還一路哄騙軍士,火急火燎趕到長安,軍士感覺受騙,對姚令言不再相信。認為唯有被罷免的朱太尉朱泚能夠服眾(朱泚因為原州一事到過西北),于是,朱泚被推舉出來坐鎮京師,而德宗已連夜逃出長安。


???? 為了應對李希烈突然轉變,德宗李適也采取兩手辦法,一方面準備討伐,一方面派出資深老臣顏真卿(為太子太師)前去勸說。實際顏真卿屬于被盧杞討厭,故意支開(當時盧杞接替楊炎為主事宰相),結果個性剛直的顏真卿到李希烈軍中被害。

李希烈占據河南腹地,已經不滿足和四鎮共同為王。四鎮使者也試探李希烈,紛紛說:“很早就聽說太師名望高,品德好,太師來了,選人當宰相誰能超過太師?”顏真卿在場斥責:“你們聽說過顏常山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安祿山反時,首起義兵抵抗,后來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罵賊。我近八十歲了,官做到太師,我至死保持名節,怎么會屈服于你們的脅迫!”顏真卿被押送到蔡州龍興寺看管,寫下給德宗的遺書。

不久李希烈圖謀稱帝,派人詢問顏真卿禮儀方面的問題。顏真卿說:“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朝廷禮儀,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堅持不臣服李希烈,于興元元年(784)八月被縊殺,年七十七歲。德宗回長安后追贈司徒,謚為“文忠”,提拔顏真卿兒子為官,屢屢稱“忠烈之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86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5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97評論 0 379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9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5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5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22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73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1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33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16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68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46評論 1 288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30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06評論 2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