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日本的外國人中有很多是在自己國家學過日語的,他們經常會這樣說。
“我想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好不容易來到日本學習,我想把發音學好”
我非常能理解他們的心情,因為語法還有讀解在自己國家也能學習。到了日本自然是想掌握地道的日語,而不是搞什么應試。今天,我想結合以往的經驗來總結下日語發音。
1、音長 ?日語企鵝學習裙 533367846
什么是地道的日語發音呢?即便同樣都是日語,語調也會因為地域而有所不同,甚至還存在像東京人那樣分不清“ひ”“し”的單音問題。這里并沒有誰對誰錯,但發音聽起來都很有本土味道,為什么呢?
可以說這是“音長”的問題吧。比如,長音、促音、撥音等等。長音就是“おとうさん(父親)”中的“う”、“おかあさん(母親)”中的“あ”、“おねえさん(姐姐)”中的“え”之類的。促音是“やっぱり(果然)”中“っ”這樣的小“つ”音。撥音則是“せんせい(老師)”中的“ん”音。這幾乎是中國人、韓國人、美國人還有其他國家的人學日語發音時共通的問題,所以可以集中在一個教室里教,倒也方便。
不久前“音讀”這個話題很火,這放在日語學習中也是有效果的。教師在給學生做音讀練習時,可以將注有假名的漢字資料發下去,舉個例子,讓大家只找出“小つ”然后用紅筆畫上圈。這樣一來,除了有意識地訓練視覺外,還能進行音讀練習。同樣的,還可以進行長音、撥音訓練,督促學生在讀的時候放慢速度、音讀得長些,這也是個不錯的練習。有這么個說法,忘了在哪看到的,說如果日本人的音長是1秒的話,中國人就是0.6 秒。事實上我也遇到過因為此事而煩惱的人。
某學習者在一個中國菜館打工,那店有兩層,廁所在樓下。他感嘆說,自己經常被客人問“廁所在哪”,回答時明明說的是“一樓”,卻有很多客人去了二樓,真是頭疼。這恐怕就是音長的問題了吧。他在說一樓時發的音是“いかい”而不是“いっかい”。這樣一來,除了語調外,連母音“い”都和“二階(にかい)”一樣是イ段,日本客人聽來便會覺得是“にかい”而不是“いっかい”。于是我跟他說:“只要把單詞中那個小つ發的長一些就好啦,到你自己都覺得是不是太長的程度。”他欣喜不已,說客人沒有再聽錯了。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停頓1.5秒或者2秒,長點也沒關系。重要的是,在說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去記住這種感覺。
2、清音和濁音
日語發音中還有一個難點就是清濁音,也就是點點的問題。“退學(たいがく)”和“大學(だいがく)”相差甚遠。韓國人說“我來自韓國”,日本人卻聽成“我來自監獄”,像這樣的事我們常有耳聞。可以明確地說,要想避免這樣的問題,首先要正確地記憶寫法,這點很重要。日本人學英語時對于“L”“R”這兩個發音很頭疼,也是一個道理吧。如果不能明確理解拼法,不管你對發音有多自信,還是會出錯。
這里我要提下某位韓國女性的事,她嫁給了日本人,如今有個在上小學的孩子。據說他們在家玩接尾令時,唯獨她在濁音問題上可以免受懲罰。舉個例子,孩子說了“ねこ(貓)”后,媽媽就算接“ごま(芝麻)”也能算過關。他們并沒有把“胡麻(ごま)”誤聽成“駒(こま、意為馬)”,而是在了解情況的前提下繼續游戲。像這樣,在玩的時候就那么把問題放過去了,那她也不會努力去把濁音發準確吧。當然,如果本人滿足于此,那也無話可說……
我曾經問過擅長發清濁音的學習者,是否有什么要領。有個人回答說:“最重要的還是把寫法百分百記對了。”還有個人的回答是:“發濁音時有點鼻濁音的感覺,稍微帶點鼻音好像會比較好。”這也是學習者寶貴的經驗之談。當然,清濁音問題會根據詞頭、詞中、詞尾而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不過重要的是,不管什么都要自己親自實踐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