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辭掉大學講師工作,“不務正業”折了十年紙

匠人,

就是將所有能用的時間,

全部集中在了一件事上。

他說:“給我一張紙,

我可以折出一個世界。”

上至神龍,下到蝸牛,

一雙巧手、一張白紙,

他的確能造出整個世界。

沒錯,

他就是人稱“折紙大神”的劉通,

再復雜的作品只要一張紙便可完成。

更神奇的是,

這些張不剪裁、不拼接,

純靠折疊而成,

令人意外的是,

劉通還是一枚純粹的理科男。

而這一切竟然來源于

一輛公交車上的紙折玫瑰事件。

2006年,他留學德國,

有一天他看到對面坐了一位德國大哥,

正拿一張皺巴巴的紙在那兒折,

不一會兒他就折了一朵玫瑰花,

還送給了身邊的一位美女,

這浪漫的一幕讓他覺得神奇極了,

便由此愛上了折紙。

歸國后,

劉通做了大學講師。

但下班之后,

他開始不斷研究折紙技術。

他說:“其實我一直都特別相信一句話:

每一個人每天8小時以外做的事情,

決定了你的一生。

于是,他開始跟著教程學,

紙飛機、東南西北、小動物……

不知不覺間,這些小東西就堆了一屋子。

雖然看起來都特別幼稚,

但是當時這是他的一切。

此后,他越來越迷戀折紙,

隨身帶著紙張,得空了就折,

也慢慢地從模仿走向了創作,

他把在德國學過的機械制造專業融入剪紙:

一張正方形紙,先進行縝密的計算,

再畫出復雜的折痕圖。

然后通過一系列科學數據,

來確定紙張是否可以折起來,

聽起來就很不簡單。

這只“圣馬可飛獅”,

就是按照如此折出來的。

要說劉通最浪漫的作品,

是他第一次為女神櫻桃折的小天使。

一開始,櫻桃以為那是酒店的贈品,

環顧四周才驚喜發現,

原來是面前這位男士送的,

就憑著這項加分技能,

櫻桃已成為劉通的妻子!

然而,

畢竟折紙是一種很小眾的藝術。

所以總有人問他:“你折紙掙錢嗎?

天天一大男人,在家折紙。”

“很多人不理解,之前我是大學老師,

很多人羨慕的一個固定工作,

但是我把它辭掉了,

開始在家折紙,

一個大老爺們,這么不務正業。”

聽到別人議論,難免壓力會有些大,

但是他記得德國有這樣一句話:

“人只有在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才能有所建樹。”

于是,他不顧周遭議論繼續堅定信心!

但就是在這段時間里,

他卻從“不務正業”的折紙愛好者,

慢慢進階成了享譽國際的折紙大神,

并成為中國首位國寶級折紙國禮設計師。

因為他心里始終記掛著一件事:

折紙起源于中國,

可真正把折紙藝術發揚光大的,

卻是日本人。

每每想到于此,

他都會默默嘆口氣,

然后又一門心思的創作:

一定要讓中國的折紙藝術,

重新登上世界的舞臺。

直到他收到了來自日本大使館展覽的邀請,

劉通覺得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

他想要折一條代表中國魂的龍!

其實光想想都覺得這極其復雜與困難,

但是為了能完美呈現,他絞盡腦汁,

對龍身各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演算。

10個月后,

當這條栩栩如生的金龍出現在日本展廳時,

現場一片驚呼,

就連日本頂級折紙大師小林一夫

也不敢相信中國能有如此技術高超的折紙大師。

看著金龍身上那1444片龍麟,

小林先生說:“這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這件作品,

也有一個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龍之魂”。

劉通形容折紙是一種小而精的藝術,

“折紙是分配的藝術,

永遠是在一張紙上進行藝術構想和創作。

而這創作,不是用剪切和拼接來完成的,

必須思慮全面,不能有絲毫誤差,

因為它只能一次成形。”

旁人看到他幾分鐘完成的折紙,

其實對于他來說,

中間卻是由幾十天、

甚至幾個月的數據推算,

和無數次繪制與修正的結果。

2014年,他創作的青花瓶,

成為中加建交40周年的國禮。

而象征中國文化的禮器——鼎,

是他2015年贈送給當時日本駐華大使的禮物。

還有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守護天使 ,

是他贈送給匈牙利參贊的禮品。

當然除了為國家設計禮物,

被各大博物館收藏,

他還收到愛馬仕邀請,

為其設計了多哈旗艦店的櫥窗。

隨著創作的作品越來越多,

當創作由繁入簡時,

劉通逐漸意識到,

要突破人們對折紙的傳統理念,

因為,折紙不止是一種可供觀賞的手藝,

還可以成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發聲體。

劉通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非洲某地的一個廚師要將一只蜷成一團的穿山甲殺死,廚師用盡各種手段怎么也打不開這只穿山甲的身體,遂把它放在火上烤,但這穿山甲仍然緊抱成團兒,任烈火炙烤,絲毫不動,直到它的身體被烤糊、被烤焦。當打開這只被烤焦的穿山甲時,發現她的肚子里有一個半透明的寶寶。

受到這個故事的感染,

劉通創作了《母愛》這部作品,

現已被西班牙

“Zaragoza Museum of Origami”博物館收藏。

還有在肯尼亞,

世界上僅存的唯一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

名叫蘇丹。

劉通也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折紙手藝喚

醒更多人對于犀牛的保護意識,

所以他決定用根據真實犀牛的大小,

折疊一只世界上最大的折紙白犀牛。

為了制作好這頭“犀牛”,

他多次在動物園觀察犀牛,

并根據觀察樣本,

反復修改設計圖樣,

選擇適合的紙張材質。

之后,

他更花了一萬多塊錢從澳洲進口了八米乘八米的硬紙,

最后的成片足有6米多長,3米多高,

前后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完成。

而這個白犀牛在今年年底,

將會在歐盟的九個國家大使館,

以及使館文化中心進行巡展。

誰能想到,

即便是折紙,

劉通也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奇跡。

有時,折紙就像一場修行。

每折一下,都像是一場經歷,

他說:“這十年間給我體會最深的兩個詞:

夢想和堅持。”

“不是所有人都有彈鋼琴學芭蕾的經歷,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有折紙的記憶。”

就為了這份深藏的記憶,

劉通也愿為此堅守下去。

一粒之藝,于身有益;

一事精致,足以動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