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上一篇探訪牛仔褲圣地-岡山兒島的文章,大家就知道這里之所以被稱為牛仔圣地,不只是因為上乘的牛仔布料和產品,還有彌漫在大街小巷的牛仔精神!有人說,去那兒千萬別穿牛仔褲,不然你會忍不住脫褲子!足見其魅力!丹寧說(denimsay)_發現昨天介紹博物館的內容太少,今天特意新開一篇文章詳細介紹牛仔博物館里面的陣設,相信看完后,大伙對日本牛仔文化更有深刻的體會了!
牛仔褲博物館位于一片廠區附近,道路的左側,并不高大,是兩層樓高的木制建筑,和通常想象的博物館有很大區別。右側房子上的廣告招貼超炫。
博物館的外觀充滿了美國西部小鎮落拓不羈的風格,一層是圖片、模型及實物展覽,介紹牛仔褲的發展史以及制作知識。有不少當年從美國引入、專門用來縫制厚身牛仔布質的古董機器,資料相當齊備。
博物館的負責人在詳細介紹收藏的資料
牛仔褲的塑像,美國印第安人穿上它實至名歸
最古老的縫制機器
牛仔褲最初的主人們,都是像雕塑展現的這樣,屬于美國西部,屬于野性、剛毅,荒原開拓者的風范……
館內收藏了很多和牛仔有關的內容,顯得非常擁擠,每一個物件都充滿了歲月的磨蝕,都有自己的故事。
西部牛仔(West cowboy),是指18至19世紀的美國,在西部廣袤的土地,一群熱情無畏的開拓者。在美國歷史上,他們是開發西部的先鋒,他們富有冒險和吃苦耐勞精神,因此被美國人稱為“馬背上的英雄”。
這里展示的是編織牛仔布的各種棉線,白色的是未有上色的原件
珍貴的歷史紀錄片。最初的開拓者、交通工具,牛頭與棉花。
左下角是最初的裸色牛仔褲,質地非常厚實,符合當時艱苦環境的需要,最大的功能就是耐磨,
感覺特有牛皮的味道
品牌最顯眼的LOGO,基本都會縫制在腰帶的后面
水桶里裝滿了石頭瓦礫和沙粒,它們陳放在一條條新出品的牛仔褲下,意喻這些褲子的質地超級棒,非常耐磨
不過場館最吸引的賣點在二樓,介紹Betty Smith的自家歷史之余,也開發一個制作工作室,擺設了多款牛仔褲的布料、用線以及紐扣等配件,讓顧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設計獨一無二的牛仔褲,選定后,Betty Smith會幫你制作成成品,大多以定價2萬日元(約合HK$1,900)起。
上去二樓
被染過的棉線
體驗親自縫制一條牛仔褲的工作臺。在這里給牛仔褲縫上一枚扣子,嵌上一條絲線……感覺很有成就感,感覺很奇妙。
沉靜在牛仔的世界里,卻不由自主地想起西部荒涼而浩渺的天地,快馬、皮靴、寬大的腰帶、火槍、牛仔帽以及那條因為速度而帶來飄逸的圍巾…
每一件物品都有年代,從第一條牛仔褲的誕生,到今天……
一條牛仔褲,需要很多小部件來修飾、點綴,相關的部件分置在不同的小格子里,不看不知道,原來我們的褲子上,有這么多的花花、葉葉
來自美國西部的靈魂,把西部牛仔的野性、自由不羈、灑脫全融合在設計里,硬朗的溫柔,在舉手投足之間發揮的淋漓盡致。這大概就是牛仔裝擁躉者的凝聚力量吧。
除了自己設計外,也可以親自出手,走到另一部分的牛仔褲體驗(Denim Workshop),便有多個尺碼、卻沒有紐扣的「純褲」,然后自己選擇各種喜歡的配件,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親自用機器為褲子加工,工序不多,但組裝體驗的興奮顯然是大于任何一種參觀,對于飛魚來講,簡直是充滿了自娛自樂,而且穿上自己參加制作的牛仔褲,是不是多了幾分滿足感。
牛仔服的制作材料,五花八門的零零碎碎
各種款式的鉚釘,這些物件的品質,常常決定一件牛仔服的檔次和售價
博物館的不遠處就是一個專門的售賣場
里面同樣是鋪滿了各種各樣的牛仔系列
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走出牛仔褲博物館,忍不住回望一下,歷史濃縮在這里,讓我瞬間觸摸到,這就是我偏愛各種各樣的博物館,樂在其中的因由吧。
備注:
由創業于1962年的老字號牛仔褲制造商“Betty Smith”運營的博物館售貨處。作為日本唯一的牛仔褲博物館,為您介紹牛仔褲的歷史及制造工序,您可在同建的體驗工房選擇喜歡的配飾制作獨屬于您的牛仔褲、或體驗制作掛件(收費)。提供全定制牛仔褲海外寄送服務。
2003年起,Betty Smith就特意成立一個叫Denim Works的品牌提供定制服務,那時的主要目標消費者是來了解牛仔文化的游客,由于定位準確,Betty Smith每年會接到1500-2000個定制訂單,提供該服務的店鋪也在2007、2010和2011年擴展到倫敦、香港和首爾。根據以往的經驗,新成立的子品牌Denim Works將目標受眾擴展到了40歲以上,60%至70%為男性。價格從3.1萬日元起(約1900元人民幣)起,顧客可以選擇網絡下單,或直接到該品牌分布在全日本的100多個裁縫店接受服務。
根據官網介紹,訂購流程分成6步:聽店員介紹、測量身材尺寸、選擇布料、選擇牛仔褲的幾個基本組件、確認是否要增加幾個可選的處理流程、填寫訂購單。另外,為了保證質量,DenimWorks每天只接受5個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