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第二遍看《肖申克的救贖》,不是特別能用語言來完全表達內心的感受,先說說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
? ? ? 一個人物是那個圖書管理員,還叫不出他的名字。一個非常和藹的老頭,在監獄里做著最高尚的一份工作,一看就讓人很有安全感的人,真不知道為什么要在獄中待幾十年這么久。很讓人費解的是,這么和藹的一個老人,在得知自己獲得假釋以后,居然試圖通過故意傷害朋友來換取新的罪過,從而獲得重新待在獄中的機會。正常的人都很難想象吧。但是接下來的劇情會慢慢的讓人對他有一些理解。當這位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應該沒有任何親人,孤苦伶仃的走出監獄大門,呼吸自由空氣的時候,他的內心應該充滿了復雜的情緒,迷茫、失落、無助、恐懼,脫離了非常熟悉的監獄生活,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如何生存下去,如何與人打交道,沒有朋友,沒有家人,沒有一切社會關系。看到這里,突然深深的同情這個老人,也會由衷的感嘆:他安享晚年最好的地方還是應該在監獄里。在那,他能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當我們痛恨監獄剝奪了他的人生和自由的時候,長年累月的監獄生活也培養他對這種生活的依賴,痛恨它卻也離不開他,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性的依戀,一種被折斷了翅膀的無法掙脫的無奈的選擇,甚至連選擇都談不上,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電影中,這位老人在假釋前把他養了多年的那只鳥放飛了,可是他自己卻放飛不了,在經歷了一番嘗試之后,他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回歸永久的自由。
? ? ? 寫到這里,忽然有點明白了,這所監獄看似有形,卻也無形,當你覺得目前的生活狀態是一個牢籠,你想掙脫它的時候,這個監獄就現形了。你太過于習慣它的所有模式,所有的精力和智慧都用來適應它,雖然內心非常不喜歡這個地方和這樣的自己,可是又別無選擇,即使你知道離開的那一天會出現在若干年后,但是那一天太遙遠了,遙遠到你無力去想。于是一日復一日,人生劇目每天上演,不知不覺中你和它融為一體。以至于當你想開始另一種生活的時候,巨大的無措感會撲面而來。對于怯懦者和無準備者,遇到的是監獄以外的各種不適,而對于主人公這樣的勇敢者,就是希望。當然,這份希望是伴隨著20年的不間斷的用心準備,知識的積累和應用、機會的把握、精神和肉體的考驗,所謂鳳凰涅槃前的黑暗吧。同樣的地方,不一樣的人生,只要心中希望之光不滅,每一天都朝著希望邁進一點,監獄里也有出色的生涯規劃啊!
今天先寫到這。